明明是不可能的事,但为什么我们仍旧心存期望

fr: 网络

门外大雪纷飞,一片凄凉,宝玉、宝钗二人背向而立。

宝玉说:“你的婚姻不是你的,是你的家族的。”

宝钗泪如雨下,哽咽道:“那你的心呢?我还可不可以依靠?”

宝玉黯然一笑:“我的心,早已放在林妹妹那里了。”


[玫瑰]

这是香港舞台剧《贾宝玉》里的一幕经典的情景,贾宝玉梦回大观园,与曾经大观园女子的一段再相逢。只是在舞台剧里,宝钗钟情宝玉,直到最后仍以仅含一丝深情与妄想,试探宝玉。

除去后来研究红学的专家的种种说法,就舞台剧而言,我看到的是一个明明知道自己身旁的男子心里已经有别的女子,自己却依旧心存侥幸期望能在对方已经毫无自己立足之地的内心蜗居的可怜女子。

明明是不可能的事,但为什么我们仍旧心存期望?只是因为自己打心眼里相信会有千分之一的奇迹发生在自己身上,就像读多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样唯美的古诗词,以至于自己每次置身于烟花浪漫处,也会假想一直钟情的人也在背后默默看着自己。

​[玫瑰]

当初读巴金先生的《家》,唯独同情梅表姐和鸣凤,梅与觉新的爱情完全就是封建制度施行下的牺牲品,只是因为双方母亲在桌牌上不合婚事便作罢。无奈一个怯懦,一个自卑。可怜梅在看到觉新结婚之后仍抱有一丝爱恋的情感,直至最后吐血身亡。

而鸣凤,一个封建家庭的小丫鬟,与三少爷觉慧发生感情,只是,当被迫嫁给冯乐山当小老婆时,她选择了无声的抵抗,她走进觉慧的房间时却选择不告知,投湖自尽前内心的种种波动,遐想觉慧来解救自己,其实也不过是妄存期望罢了。

没有勇气去呐喊,去向世人控诉内心的委屈与不满,明明选择了无为而治,内心却依旧心存妄想,这才是一个时代最大的悲哀与无奈。

​[玫瑰]

填报志愿时,“明明是不可能的事,但仍旧心存期望”这样的心理更加强烈。当初听多了“力争一分,秒杀千人”这样的话,只是在等待录取结果时还是会不自觉安慰自己:只是一分而已,或许有可能被录取。


当初小升初考试,因为差一分与县一中擦肩而过。还不知道录取分数线时,只知道自己的成绩是在属于录取线上下徘徊的那种,却还一直自我安慰,后来知道了自己无缘一中,嘴上虽然说着没事,内心却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

到现在每次查成绩也是这样的心理,明明荒废了一学期的课程,对临时抱佛脚的效果并不满意,但仍旧一边说着几百遍的“下学期努力、奋斗”,一边点击着鼠标查询祈祷着不挂科。

顺其自然与所谓的好运气一样,皆是强者的谦辞,弱者的借口,正如“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辞这样。

顺其自然,并不是两手一摊的不作为,也不是毫无想法的搪塞,而是背水一战后的无所谓,是历尽千帆的我自悠然。

​[玫瑰]

朋友给我打了两个小时的电话说她失恋了,一边带着哭腔说自己忘不了,一边咬牙切齿怒斥对方脚踏两条船。

当初是她追的他,我是看在眼里,但我始终不看好,因为她在这段爱情里太卑微,她可以陪他聊天聊到半夜,也可以在寒冬擤着鼻涕坐在篮球场外等他打完球,她跟我说,知道自己不是对方喜欢的类型,但是愿意试一试。

​[玫瑰]

毛姆说过,爱让人自尊尽失。随时要把自尊挂得高高的,或许不能算爱。

别人说恋爱中的女生智商是负值,我想,对于这种在一段感情中一开始就决定以卑微、委曲求全的姿态恋爱的女生而言,冷静的思考、理智做出取舍也只是爱情里的奢侈。

故事的开头,适逢其会,措不及防,故事的结尾,花开两朵,天各一方。

或许,我们并没有所谓的千分之一的奇迹,也没有突如其来的万分惊喜,只是在静默的时光里温柔地生活着,向阳生长,一生充实而舒心。

fr: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