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首语
01 完善制度环境,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 李廷洲
■ 大家关注
06 “强师计划”:筑基提质的先手棋与着力点 / 李方
0教育数字化卓越品牌建构路9 径探索探索——以“广州共享课堂”为例 / 方晓波 黄晓婷 马学军等
14 课题研究“证书化”的原因及化解对策 / 孙小建
■ 破解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之“困”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或工作关系紧张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它不仅对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产生消极影响,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近年来,我国社会快速发展,全社会对教育关注程度加深,教师职业倦怠逐渐受到重视,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期专题聚焦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探索破解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之
“困”的实践路径,以期为教师、学校提供更专业的“诊断”、更具体的“治疗”。
19 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与破解之道:教师韧性的视角 / 杨秀玉
24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干预 / 徐云知
28 丰富教师情感,减轻职业倦怠 / 张燕
31 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及其纾解——基于一位小学英语教师工作经验的叙事 / 葛琪 朱镜人
35 教师个体突破职业倦怠困境的策略探究 / 詹正昌
■ 名师工作坊
39 情理·智用·圆融——在跨学科实践中拔节生长 / 徐黎
43 基于素养涵育的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课例“你好,月亮”的“情理·智用·圆融”之意 / 徐黎
47 素养导向下的跨学科主题教学建构——徐黎老师“你好,月亮”课例点评 / 张嘉
■ 课程与教学
5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准确理解与充分运用 / 李怀源
54 素养导向的作业观及作业设计策略 / 周曼云
57 音乐与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 黄美华
61 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落实 / 章甜甜
64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徐曾鑫 付德隆
67 基于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设计——以“探究电荷相互作用之源——静电场及其应用”为例 / 张瑞萍
■ 教师与发展
71 从骨干到卓越的中小学教师研修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 于晓雅
76 主动发展型教师成长的理念特征和切实路径 / 陈洪义 谭京 易楠
80 学区制背景下教师交流轮岗的优势、困境和对策 / 孔伟
新锐教师
85 做学生成长的“专业陪跑者” / 沈超杰
■ 学前教育
88 重复阅读对4~5岁幼儿故事理解能力的促进作用 / 刘友棚 费广洪
91 幼儿园STEM活动内容开发策略探析 / 张蕊
■ 探索与回声
96 在线项目式学习助力教育信息化的校本实践 / 陈惠琴
99 智慧课堂模式下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探究——以《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群文对比教学为例 / 孙辉
102 美术与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整合教学策略 / 陈媛媛 贾宇
105 五育融合的时代价值及路径探索 / 张伟
108 基于境脉理论的儿童数学学习动机激发策略 / 杨明媚
■ 博览与叙事
“化一”教育
111 不能只想一下 / 华应龙
博览
114 日本教师轮岗制度的经验借鉴与政策启示 / 陆小成
读书
118 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省思——评《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 / 杨莉 常超 李建
叙事
122 尊重独特而闪亮的每一个生命——评维维的两场考试 / 孟丹
125 我在俄罗斯做广播孔子课堂负责人——程谟老师口述史 / 崔璐 向蓓莉
往期目录
《中国教师》2022年第07期:“强师”之路: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发展支持体系
《中国教师》2022年第06期:纪念主体教育实验30周年
《中国教师》2022年第05期: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审思与提升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编辑:《中国教师》编辑部
投稿邮箱:bsdzgjsbjb@126.com
邮件主题:姓名+作者单位+投稿栏目+稿件题目
国内统一刊号:CN 11-4801/Z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2051
▌合作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