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衣”始,每逢新春佳节,人人都会准备新衣服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着新衣一方面是为了喜庆,从另一方面也是包含了中国人民对于来年好运连连的期盼。那么,在距离2022年春节不足10天的情况下,你是否也已经准备好崭新衣物迎接新年?今天,就让小编带你走进武汉纺织大学,看一看最新流行趋势,为你出谋划策!
新春佳节,着传统服饰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也是中国人民最为重视的节日,在这样的日子里,穿一身传统服饰,展中华传统风采也不失为一个绝妙的选择。
2021年5月,武汉纺织大学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汉绣)师生携42套由汉绣传承人和学校教师设计制作的汉绣服饰与文创作品亮相“2021·汉绣嘉年华”,通过“汉绣新裳”非遗服饰秀向观众们展示传承千年的汉绣芳华。色彩鲜明富丽、线条挺拔分明、造型拙朴生动、针法规范灵巧,专于装饰的传统汉绣引起众多游人的关注,为汉绣嘉年华活动增添一道靓丽风景。央视国际频道中国新闻栏目、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等国家级媒体分别以“特色非遗迎游客”“非遗展呈现非凡魅力”为题进行报道。长江日报以“汉绣复兴在路上”为题对此次“汉绣嘉年华”活动做了专题宣传报道。
2021年10月,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王妮副教授的蓝染服装设计作品《荆楚蓝尹》精彩亮相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荆楚蓝尹》作品采用还原“蓝尹”蓼蓝古法打靛和手工染色,使用平染、捆染与云染的扎花技法以及蓝印花布的纹样设计完成。所涉及到的省级非遗项目:天门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和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分别入选第三批和第四批省级非遗名录。
将东方美学设计理念注入作品诠释出典雅优美的荆楚蓝染女装风格,你是否心动了呢?新春佳节,不妨把它作为你穿衣的备选方案。
走在时尚前沿,掌控流行密码
谁都渴望掌控时尚魔力,自信目视,站定或旋转,举手投足间是笃定的风采。辞旧迎新之际,快将流行穿在身上,成为众人目光聚集的中心。
2021年5月19日,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毕业设计作品专场发布会于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第一车间举行,35位2021届毕业生的79套作品惊艳亮相。服装学院本届设计作品围绕时尚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醒我们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回眸过去,拥抱未来,坚持绿色、低碳与可持续,以包容的时尚态度和科技视角,让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和谐交融,运用手中的丝丝缕缕织造生活中的美好与健康。20日晚,在“赢家时尚杯”第26届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奖评选中,武汉纺织大学师生斩获第26界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奖”等四项大奖。
2021年12月,第五届“均安牛仔杯”全国大学生牛仔设计大赛总决赛在深圳举行。大赛以“传承精造,创启未来”为主题。经过激烈角逐,服装学院2020级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杨帆设计制作的作品《旧物制造局》从诸多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总决赛金奖,导师古怡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重复的很多,独特的很少,你的个性,是这世界急需的养料。在新春快穿上流行时装,展示个性色彩,在新的起点扬起自由的风帆。
把高新科技穿在身上
新年到来之际,春天虽然即将“奔赴”各地,但目前大多地区仍然处于气温较低的状态。在新春,将“保暖神器”穿在身上,轻装出行,定会引来众人羡慕的目光。
武汉纺织大学邓中民教授团队经过7年的努力,研发出“裤、袜、鞋垫”保暖三件套,穿上身后较短时间内为皮肤升温3.1-8.4℃。无独有偶,武汉纺织大学王栋教授团队最近也研发了一种新型材料,保暖内芯70%采用了新型材料的防寒衣,能够快速吸收光线慢慢释放热量,从而达到瞬间升温、长效蓄热、轻薄舒适、吸汗透气等性能。薄薄的一件衣服既可以抵御北方寒风的“物理攻击”,还可以抵御南方寒冬的“魔法攻击”,堪称冬日必备。
除了保暖,新年之际,最重要的便是健康。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智能可穿戴设备得到了迅速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健康、智能家居、通信等领域。2021年,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教授团队与其它知名高校教授联手,多学科交叉合作,研发了一款高性能柔性发电衣,当人体运动时,发电衣可产生14.3V的峰值电压、31.2mA的峰值电流和3197mW/m2的峰值功率密度,可为众多领域的电子设备供电,为探索电磁能量收集策略以实现用于可穿戴电子设备开辟了道路。
武汉纺织大学在纺织、印染、服装和艺术设计等领域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其下设服装学院至2018年连续18年在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举办的“新人奖”大赛全国服装院校排行榜综合积分榜名列第一,为中国服装设计产业培养出许多“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
回顾2021,武汉纺织大学成绩斐然,展望2022,武汉纺织大学将赓续大学文化传统,高质量谱写“强、高、美、浓、好”的美好纺大建设新篇章!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头条号:武汉纺织大学招生办
本文素材来源:武汉纺织大学官微、武汉纺织大学新闻文化网、湖北广播电视报官微、湖北纤检官微、Materials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