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敌人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
在过去的两天,俄罗斯开始对乌克兰的能源、电力、通信等设施展开轰炸。从军用设施到民用设施,俄罗斯终于将特别军事行动升级了——虽然俄罗斯不承认这一点。
早在今年7月17日的时候,梅德韦杰夫就曾公开发出警告,乌克兰轰炸克里米亚大桥之日就是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审判日。
结果在10月8日,也就是普京生日的第二天,克里米亚大桥被炸了(谁炸的已经不重要了)。然后乌克兰就迎来了从10日开始的大轰炸,据称,轰炸范围涉及乌克兰10个城市,到目前还有5个州没有恢复电力。
这是俄罗斯的报复。不仅仅是因为克里米亚大桥,还有被炸的北溪管道以及在前线被追着跑的俄罗斯大兵。
俄罗斯不能输,也忍受不了输。所以只有“虎!虎!虎!”(日本偷袭珍珠港时的暗号,意思是“进攻,进攻,进攻”!)——这场大轰炸实际上是俄罗斯对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的再一次战略大调整。
俄罗斯对乌军事行动目前已经做出了三次调整。
行动之初,俄罗斯的战略是轰炸乌克兰的军事设施,特别是海空指挥系统,以及直扑基辅的“斩首行动”。当初,普京一定是想复制曾在格鲁吉亚奏效的“闪电战+恐吓战”,可是乌克兰顶住了压力。
如果我们把上述战略称为A计划的话,后来俄罗斯收缩战线攻取乌东四州就是B计划。也就是说俄罗斯眼看不能短时间吞并整个乌克兰,或者说不能推翻乌克兰政府,只好退而求其次夺取乌东四州。在此期间发生了激烈的亚速钢铁厂战斗,俄罗斯付出代价不小。
按理说,俄罗斯是赢得了乌东四州夺取战的,但是乌克兰在美欧的支持下却爆发出了极大的战斗力,迅速压缩了俄罗斯的前沿阵线。俄罗斯不得不抛出C计划。所谓的C计划就是策划乌东四州“公投”,由军事行动调整为政治行动。俄罗斯是想借C计划巩固自己在这场军事行动中的成果。
可是随着乌克兰的反攻打进乌东四州,以及国际对“公投”结果的不认可,导致俄罗斯的C计划也面临失败。再加上北溪管道、克里米亚大桥被炸等让俄罗斯“自尊心尽失”,普京终于忍无可忍,祭出了“D计划。”
D计划就是刚刚实施的对乌克兰的大轰炸,主动升级冲突烈度。D计划的实施也是俄乌由冲突向战争的正式转产。
从A到B,从B到C,再从C到D,这是俄罗斯从主动到被动,再从被动到主动的一个过程。
虽然俄罗斯在不断调整计划、战略,但是都不能掩盖一个事实——最开始,普京对这场军事特别行动的判断是失误的。
失误在三点:
一是完全高估了俄军的战斗力。陈旧的战术打法和老旧的常规军事装备已经让俄军与目前世界最高端的战术打法出现了代差。抛开战略武器不谈,俄军军事实力真的已经不是世界第二了。
二是完全低估了美国和欧洲对乌克兰的支援力度。行动之前,乌克兰举债270亿美元,7个月的仗打下来,乌克兰已经举债980亿美元,也就是说乌克兰从美国和欧洲获得了至少700多亿美元的资金和武器装备支援。而2021年,俄罗斯的军费支出仅仅是421亿美元啊。
三是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完全有些想当然。或许是考虑国际政治影响,或许是想等行动结束后接收一个完整的乌克兰,俄罗斯在行动之初“过于仁慈”,没有打击除军事设施之外的乌克兰要害设施,让乌克兰一开始“败而未瘫”,丧失一招制敌的机会。
此番俄罗斯主动将军事行动升级会带动局势怎样发展呢?会不会引起战争外溢从而导致更大规模的战争?普京在此时调整战略会为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带来转机吗?乌克兰能扛住俄罗斯的狂轰滥炸么?
我们静待其变!
本文作者为破壁调查局专职作者:观海
您的关注与点赞是我们最大的动力,破壁调查局在此感谢您的支持,转发也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