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美元霸权地位很可能在20年内终结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首席经济学家肯尼思·罗戈夫(Kenneth Rogoff)日前表示,美元主导地位很可能会在20年内终结,因为在俄乌战争爆发后,美国及盟国祭出制裁,限制俄罗斯进入美元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反而将因此激发美元替代方案。

全球去美元化的步伐持续加速,罗戈夫称,随着西方制裁限制俄罗斯进入以美元为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这种“美元武器化”的行为,可能会进一步刺激美元替代方案的需求。

他指出,美国封锁或冻结俄罗斯央行的外汇储备,是历史性的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俄罗斯实施金融制裁的先例,很可能会加速国际金融体系内与美元竞争的行为。但发生速度不会非常快,只是原本需要50年才能实现的事,现在可能只需要20年。

对此,华尔街投行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警告称,美元面临着全球主导地位被削弱的风险。美元正在面对与英镑在20世纪初面临的一些相同的挑战。英镑曾经是全球储备货币,但在二战中积累了大量债务之后,国际投资者越来越不愿意持有英镑,20世纪中期,其地位被美元所取代。

高盛在其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主要投资者正在认真对待美元面临的风险,其分析师认为美元面临的这些挑战包括,与美元在全球支付中的主导地位相比,美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相对较小。美国的境外国资产状况不断恶化,外债不断增加,还面临地缘政治问题。

报告指出,英国在二战中积累了大量债务,在相对于GDP而言,储备货币发行者的债务出现了相对增长,最终外国人可能会越来越不愿意持有更多的储备货币”。另外美国及其盟国冻结俄罗斯中央银行大部分外汇储备的举动,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各国可能开始放弃使用美元,原因是担心这种货币赋予美国的权力。

国际货币基金(IMF)第一副总裁吉塔·戈皮纳斯(Gita Gopinath)此前也表示,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可能会削弱美元的主导地位,并导致国际货币体系更加分化。

不过,面对唱衰美元全球主导地位的言论,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撰文提到,他相信美元不会失去在全球金融体系的支配地位。他解释道,美元长期以来占据支配地位,原因是没有可信且足以匹敌的对手货币。欧洲政治分裂使欧元难以取代美元。他认为即使美元的支配地位遭到侵蚀也无关紧要。

他指出,经济学家传统上认定货币有三大功能,包括交易媒介、价值储藏、计价单位。美元独特在于其在跨国商务往来扮演重要的角色,美元被用作货币之间的交易媒介。其次,美元是全球储备货币,世界各国的民众开立美元银行账户。美元更是国际计价单位,美元境外的许多物品以美元计价,许多国际债券承诺以美元偿付。在此种基础下,人们因为其他人使用美元,自己也因此使用美元,将形成一种自我增强反馈回路,强化美元的优势地位。

欧元能否替代美元?克鲁格曼指出,欧洲经济规模和金融市场够大,许多欧洲境外人士持有欧元资产,外销欧洲以欧元计价。但美国仍保有一项优势,就是美国债券市场规模极大,流动性高。过去当人民币表现强势,就会有其挑战美元地位的呼声,但他称,人民币尚未到威胁美元地位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