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档案
高考成绩:711分
排名:全省第一
语文:134 数学:148
英语:145 理综:284
罗开荣
双十·初印象
简洁大气的楼宇,花园式的校园环境,校门石碑上醒目的校训,来来往往气宇不凡的大佬们,开阔的操场,多样的运动场地,朝气蓬勃,现代感与历史纵深感兼具。
这是我的双十初印象。
双十 · 成长
教学楼是紧张压力的中心,也是收获美与愉悦的地方。人性化的连廊上,抬头仰望葡萄架似的白色横梁横亘天空,宇宙的恢宏深邃与建筑之美刹那间击中心灵;傍晚的音乐广播常带来惊喜与享受,消弥了疲惫,洋溢着欢乐;奥数中心是一段时光的见证,探索难题,尝试解法的战场。
操场是我两年双十生涯的乐园,只要天气允许,我雷打不动,一天跑四五圈,痛苦迷茫时的狂奔欢乐,轻松惬意时的慢跑,都让我的心灵归于宁静,看着跑道上一起奔跑的双十人,我感受到属于双十的青春活力。拉上伙伴一起奔跑,既可谈天说地,也可相互激励,冲击更高里程数。绿茵,蓝天,白云,此般景致,何处可及?
最难忘却当属图书馆。这里有数字化检索设备,有宽敞洁净的阅览室,有健身角,有电影放映室,当然还有浩如烟海的藏书。在这里,找到期盼已久的书是乐趣,午间自习是乐趣,漫步中发现一方天地也是乐趣。从竞赛书籍,到人文社科著作,从报纸期刊到风靡一时的轻小说应有尽有,我在这里升华思想,触摸时事,钻研竞赛,拓展视野,丰富人格。“如果世界上有天堂,那么大概是‘双十图书馆’的模样。”
双十 · 深度
总有这样一些声音:双十的成绩是题海战术练出来的。真是这样吗?
双十语文组老师整理的拓展材料让我受益匪浅。我第一次仔细思考什么是公平与公正,什么是爱国,什么是自由;我开始听见评论热点新闻的不同声音,开始了解课本之外的语文。每份材料上“得作文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高分”的训诫早已印在我脑海中。
段会总是令人期待的,曾娟段长讲道理时,语调总是温柔而不失力度,言辞庄重而不失灵动,平日里难以忍受的说教,此刻竟如涓涓细流,流入心田。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在我的脑海中渐渐清晰。段会给了我成长的扶梯,教我在反思中认识自己。
双十更教会我纪律与个性并重。自习集会的纪律要求,规范严格的操行督查,既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也让我逐渐养成更合理的学习生活习惯。但同时,团委学生会举办辩论赛、篮球赛、足球赛、各种晚会活动、“百团大战”等,提供给我展示自己的舞台。张弛有度,宽猛相济,活动与考试循环的学习周期,让我有效化解压力,逐步融入群体,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双十 · 温度
双十是什么?它首先是一个教师与学生的群体。
良师
我的竞赛教练兼班主任唐传琛老师,个子小,能量大,书法作品般的板书令人叹为观止,扎实的教学功底,让他不仅能完成班级教学任务,还能指导我们的数学竞赛学习。正是他,在我竞赛受困与成绩波动时,与我谈心,传授经验,提出意见,让我有勇气走到最后。林荔仙老师也是双十优秀教师群体的代表,紧凑充实的课程,总让我收获满满,穿插在课堂中的玩笑调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激励我不断进阶,在批评与认可中收获英语学习的快乐。每一位双十的老师都有独当一面的业务能力,每一位双十的老师都饱含着对学生无尽的爱,每一位双十的老师都用令人尊敬的方式践行着双十教师的责任。
开荣与唐传琛老师
益友
而双十的同学群体最大的特色便是多元。从田径健将到文艺青年,从“老干部”到“笑星”,从竞赛大佬到立地书橱,每个人各有特色,却同样积极上进、乐观团结,这感染着我,为我树立许多榜样,引我向前。
双十的宿舍世界带给我青春最独特的快乐和成长。睡前夜聊,从人生理想到校园琐事,从班级八卦到时事新闻,我们在熄灯后的黑暗中用思想与语言驰骋世界的各个角落,敞开心扉,碰撞观点,这逐渐成为我宿舍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或许有人认为宿舍生活容易因为生活琐事与舍友矛盾而影响学习,但我却认为宿舍的时光丰富了我的人格,让我开始审视别人眼中的世界,我开始调整价值观,学会包容与共处。而宿舍劳动时甘苦与共,做作业时相互指点,考试前相互探讨,考试后相互鞭策激励,宿舍又何尝不是促进学习进步的宝地?更何况,舍友之情,地久天长!
开荣与同学们
双十· 精神
优秀是一种习惯,培养优秀者也是一种习惯。双十百年以来,素来为优秀的代名词,“双十”的历史荣光与时代使命,激励着英才辈出的双十人“追求极善,勇为最先”。如此,方才有如今江湖上脍炙人口的逆风翻盘的种种传奇。
赵向波老师的这段话早已深入人心:“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其中蕴含的精气神,潜移默化中塑造双十人的集体品格。教学模式可以模仿,但双十的灵魂只有融入其中方可体会,“勤毅信诚,敬业乐群”,不可模仿,更无法超越!
双十 · 感恩
我感谢双十,感谢双十给予的师恩与友谊,感谢双十所给予的历史荣光,感谢双十的包容与无可比拟的学习环境,感谢双十带给我的实实在在的收获与成长。考试与成绩只是过眼云烟,终会烟消云散,但每个双十人能力的提升与人格的成长却必将永恒!
来源: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