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积电赴美建厂之后,老美的“计划”也彻底地暴露了,邀请建厂的目的并非是为了重塑本土产业链,而是为了套取先进技术,让美企的地位重归顶峰,如今乾坤还未定,台积电、ASML能否走出泥潭?
美技术体系的渗透
台积电是全球最顶尖的芯片代工厂,拥有的全球市场份额超过了56%,华为、高通、苹果、英特尔等顶尖厂商,都高度依赖于它,可以说在行业内拥有着绝对的话语权,然而一切在赴美建厂之后改变。
在整个限制过程中,老美的思路可以说非常清晰,知道大陆市场对台积电的重要性,于是乎通过各种方式,成功让台积电断供华为,“大鱼”落网了、剩下的“小鱼小虾”自然也不足为惧,台积电在大陆的市场份额也降至10%。
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因为无法摆脱韩美的技术,虽然张忠谋多次表态不愿赴美建厂,但刘德音却在极力促成,并表态无异于去美化生产线的搭建,主要方向会放在工艺的极致和技术的领先上。
在赴美建厂之后,的确为美企提供了大量的订单,台积电的营收也迎来全面增长,但这个“便宜”可没这么好占,承诺的补贴没有及时提供,台积电要独自承担高出本土50%的建厂费用,不仅被要求交出核心数据,还要提供200名技术人员,帮助英特升级先进产能。
在相应要求被台积电拒绝之后,扶持英特尔的计划也直接被摆上了议程,芯片法案也就在这个阶段正式发布了,其中就规定了接受补贴的企业,10年内不得在中国市场扩充或新建产能,并且还把先进工艺定义为28nm以下,随即将进口中国设备的范围从10nm调整为了14nm。
各项规定在正式公布之后,一切答案也就清晰了,除了针对台积电之外,ASML也成为了重点关照对象,在《瓦森纳协定》制定之后,就已经被中断了EUV光刻机的供应,然而在新规升级之后,意味着连DUV光刻机都不能出口了,这也直接引起了ASML的“反水”!
而两家企业之所以这么被动,主要原因就在于无法摆脱含美的技术,美的技术体系渗透过深,利用所掌握的核心技术掌控全球产业发展,这显然是有所预谋的,那台积电、ASML还有机会摆脱困局吗?
还有机会摆脱吗?
台积电和ASML目前的处境,可以说都不太乐观,台积电在失去华为订单之后,对美企订单的依赖高达60%,而ASML也正在面临这一个过程,一旦失去了中国市场,那么在整条产业链中就显得更为被动。
苹果公司的“本性”也逐步暴露了,在华为海思、高通芯片发展遇到瓶颈之后,其市场领先地位无可撼动了,就拒绝成为台积电3nm的“试验品”,要求台积电完善工艺后才采用,意味着研发3nm的成本,需要由台积电自己来承担。
在全球芯片代工平均涨价6%以上的背景下,台积电对各大厂商提出了10-20%不等的涨价要求,然而苹果却多次拒绝涨价,经过多次协商这个涨价幅度被定在了4%,但还是被库克给拒绝了,且在态度上非常的强硬,可谓是身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
有了这样一个带头作用,英伟达也宣称不接受台积电的涨价要求,显然后续所有的美企都会效仿,台积电的利润将会被迫下滑,如今先进工艺的需求量下滑明显,台积电已经被砍单了,只能暂时关闭部分EUV光刻机,这也直接影响到了ASML的营收。
进入到2022年,ASML不断加大中国市场布局,很有可能是因预料到了如今的局面,EUV光刻机需求量下滑,只能依靠DUV光刻机了,而中国市场就是其“救命稻草”!
对于两家企业而言,只有摆脱了含美技术,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稳住中国市场,难度虽然大、但又不得不去做,公开、开放的合作态度,才是国际企业赖以生存之根本,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