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战争的真实氛围,领略战争的成败得失。
大家好,这里是顽皮看世界,我是顽皮。
罗伯特·尼维尔坚信自己的计划可以为协约国打开局面,而他最终也成功说服了各个盟国的政府为他的这次大规模攻势提供帮助。不过,结果却和他预言的大相径庭,协约国的攻势在开局不久即陷入停滞。更糟糕的是,
骇人听闻的死亡数字让兵变开始以燎原之势在协约国部队里蔓延开来。
我们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的尼维尔攻势。
法军于1917年4月在西线战场上发动的总攻又被称为“第二次埃纳河会战”,而其在同一时期于次级战场上发动的进攻则被称为“第三次香巴尼会战”——这两大进攻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尼维尔攻势。“尼维尔”是这次攻势的始作诵者——法国总司令罗伯特·尼维尔的姓。在这位巧舌如簧的新晋总指挥看来,地处苏瓦松和克拉奥钠之间,横跨若干个森林覆盖的山峰的圣母蝶道是一条制胜的捷径,只要沿着这条路发起进攻,很快就能突破敌军,
“在48小时内”获得协约国从1914年开始就一直渴盼的全面胜利。从1916年12月开始,尼维尔就为了发动这次攻势而不断地鼓动他的盟友,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面前,也确实有不少协约国的政治领袖都动了心。不过,法国和英国的将军们却似乎都不怎么买他的账。
虽然尼维尔的计划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创新,但却选择了一个比以往的行动都要大得多的尺度来发动整体攻势。法军的火线位于苏瓦松和兰斯之间,总长约为64千米,被尼维尔安排到这条火线上的是法军预备役——支由4个集团军组成的部队,共有120万名士兵和7000门大炮。与他们对阵的德国部队除了马克思·冯·伯恩率领的第七集团军,还有弗里茨·冯·布罗率领的第一集团军。虽然法军在人数上占了很大优势,但德军却也跨躇满志:此地的德军防线不仅火力充足,而且交织在尼维尔的进攻路线之中,更重要的是,德军已经截获了法军的行动计划,一切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
4月16日,好事多磨的法军攻势在结束了持续10天的预备炮击之后正式开场。奥利弗·玛泽率领第五集团军与查尔斯·曼金的第六集团军一起沿着圣母谋道挺进,结果却是以极高的代价换回了极少的阵地而已。伯恩的部队不仅第一天就给法军造成了4万人的伤亡,而且还让150辆崭新的法军坦克报了销。次日,在兰斯东面的次级战场上,弗朗克伊斯·安托万指挥第四集团军对布罗的军队发动了进攻,却仍然惨淡收场。
面对如此明显的败势,尼维尔竟然还是一意孤行地坚持进攻。4月20日,无数的将士已在战场上白白牺牲,而他给协约国盟友们承诺的所谓“突破”却连个影子都还没有。进攻越来越没意义,战斗的规模也越来越小,但尼维尔仍然不肯回头。5月9日,法军攻势正式结束,但幸存的将士们回头一看,却悲哀地发现自己只不过是在圣母堞道上推进了短短的一点距离,攻陷的阵地简直少得可怜。而为了这微不足道的战利品,他们却付出了18.7万名战友的代价。15日,尼维尔被赶下台,法国总司令一职由菲利普·裴坦取而代之。与此同时,费迪南德·福照开始担任法军总参谋长——整个协约国阵营的战略前景自此有了决定性的改变。
尼维尔的战略失误让饱受折磨的法国军队彻底崩溃了。士兵们平时就对缺食少穿的生活条件以及不准离队的规定颇有不满,而这次惨痛的失败更是点燃了他们心中隐忍已久的怒火,于是,这支士气一泻千里的部队里很快就开始爆发兵变。这场动乱从4月的最后一个礼拜一直持续到了6月中旬,许多作战单位受到牵连。最后,一小部分叛变者被处以死刑,而绝大部分参与兵变的士兵则接受了重返军营的建议——法军整体的战斗力则直到当年秋天才得以恢复。不过,由于法国对兵变事件的消息封锁得非常严密,德国人直到兵变结束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所以他们也没能利用法军的这次动乱占到什么便宜。
好了,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的尼维尔攻势,我们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大家好,我是顽皮,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