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在云南凤庆一中开讲分子科学

来源:【中国科技网】

科技日报记者 龙跃梅

“我上初中的时候,正值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我们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和叶剑英元帅的‘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都让当时身为中学生的我很受鼓舞。我们应该年轻时树立远大的志向,这让我们更有学习动力,要趁着年轻去学习钻研、去选硬骨头挑战,这对大家未来发展自我学习、独立思考、行动实践的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高松的话,引来学生的阵阵掌声。

中山大学供图

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为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第一中学的学生讲授了一堂生动的化学课。高松以“分子科学——学科交叉融合中的化学”为主题,介绍了分子科学的历史、本质、疆域、前沿、与生活的关系,以及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分子磁体”。

“为什么居里夫人能分别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奖和化学奖?为什么201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给将发明应用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物理学博士?为什么著名的神经生物学者,可以到化学院兼职教授?……”

高松谈到,化学被称作是“中心科学”,未来征服疾病、解决能源问题、改善环境问题、服务国家安全、发展新材料等等,都需要化学的参与。化学作为一门科学,仍然处在年幼的时期,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如果有突破,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美好的改变。

听了讲座后,该校高二年级学生杨学锋说,从分子科学角度认识自然、认识自己,太有趣了,这种独特的视角之前从来没有了解过的。今后会更加注重学科间的融会贯通。

高二年级化学老师杨慧说:“我将用更加宏观的视角去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培育更多未来投身基础学科、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人才。”

云南凤庆县是茶马古道的重要源头之一,是“世界滇红之乡”。2013年,中大开始定点扶贫凤庆县,为这里的教育、医疗、产业等进行输血造血。通过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师生支教、发展特殊教育、设立奖学奖教金项目等,为凤庆县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水平贡献重大力量。2019年4月,凤庆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中大又携手凤庆,进入乡村振兴新阶段。

截至目前,一共有8批28名志愿者在凤庆县鲁史中学支教。讲座后,中山大学还现场宣布,2022年8月,中大将增设凤庆一中支教点,到凤庆支教的学生将增加到8名。

本文来自【中国科技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