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振奋人心。作为一名新进法院的干警,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为我所从事的政法事业感到自豪!
许甜甜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回首过往,过去的两年间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上是极不平凡的。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紧急部署,全国上下一盘棋,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党员干部身先士卒,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城墙。
看着每日更新的新闻报道,看着无数的党员先锋逆风而行,我的眼泪一次次不由自主地决堤。听到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艾尔沃德在结束中国考察后感叹说“如果我感染了,我希望在中国治疗”,我的内心无比自豪。因为我是中国人,我的背后有着伟大的祖国——中国,做坚强的后盾。
而我也为我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所感动着。全市两级法院在线上办公办案的前提下,抽调干警第一时间投入到战“疫”一线。平日里,他们是身着法袍、一锤定音的法官,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法官助理,是开庭记录、整理卷宗的书记员,是默默奉献、服务审判的司法行政人员。但当疫情袭来,他们变身“快递员”和“守护者”,逐门逐户进行配送,及时保障蔬菜、米面粮油、肉蛋奶等食品物资供给。
作为新进法院的干警,我也参与了一线疫情防控,引导扫码、测量体温、提醒戴口罩……有时候,会因为小区奶奶的一句“乖,冷不冷”而破防,寒风因为这一句话而变得温暖起来。
是啊,正是因为城市中有着千千万万的“小我”在无私奉献才温暖了整座城,也才让我们一次次打赢了这场防疫阻击战。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2021年3月初,全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正式启动。随着活动的不断推进,在学习教育环节,我认识了一位生在河南、长在河南,为河南的法制事业奉献一生的好法官——全国模范法官、原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立案二庭副庭长李庆军。
他出身贫寒,一路披荆斩棘,凭借着真才实学一步步走出山沟,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法官。他说:“我真的喜欢办案,喜欢法官这个职业。”
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李庆军的先进事迹,正是筑起法律权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根支柱。他这种热血执着的司法梦想和面对苦厄命运“报之以歌”的人生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我。
我觉得,在司法战线上需要更多像李庆军式的好法官,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公平与正义;正是有了他们,我们国家在通向法治国家的道路上还能走得更加铿锵有力!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
作为一名刚刚步入法院的年轻人,我也曾在看似普通而忙碌的工作之余思考自己的价值,也会在遇到困难和不解时感到法院工作的不易,但每当我看到在大家的配合下千头万绪的工作一个又一个有条不紊的完成,看到法官一次又一次的庭审都在践行着“公正司法”的使命,我就感受到我们的工作意义重大。
就像李庆军所笃信的一样:“越是扛着麻袋、大包小包来开庭的当事人,越要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心血和注意力,一个标的额再小的案件,对普通家庭来说都是天大的事,案件结果将直接影响他们对司法公正的信心。”是的,那些标的额很小的案件,很有可能只是一个法官一年工作的几百分之一,但对于当事人来说,那可能是他们一生中唯一一次到法院来寻求公正。如果这一次裁判能让当事人心服口服,那无疑会提升法律在他们心中的分量,法律的社会价值才能更加充分的发挥。
所以,法院工作不仅是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更大程度上是筑造法律在整个社会的权威之墙。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法院裁判心服口服,人们对法律的权威才会越发笃信,社会对法律的遵从才会更加广泛,法律的价值才会充分发挥。
如今,已经是我进入法院工作的第二年,经过这段时间对党史的学习、对法院工作的切身体会,经过国家法官学院(河南分院)的系统培训,经过这次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的思想洗礼,经过领导同事的悉心指导,我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责任在肩、使命在肩。作为法院的一份子,我将用我毕生的时间为构建平安中国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工作之余热爱书法与绘画
总监:赵玉军
执行总监:刘春润 王有利
统筹:时宜晨 李怡静
编辑:郭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