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研究
南宋董槐初修的金谱被他人使用再修改的难以相互比较
----------如何对待董槐谱董晋至董谦之间族谱部分的存疑
2022年4月23日至24日泉溪亲情群讨论
红树老董:
阳光灿烂〈董后伦〉:贵州贵阳 我都没有说上了年纪,你能上多少年纪?
董韵:
流坑老谱也同样存在此问题,他们改了,我们没改,在没有科学有据的前提下,怎么好改,国家历史也有很多错误,也不能随便改的,只有考古有新的证据才能改。
阳光灿烂〈董后伦〉
@红树老董 ,哈哈哈,我对你还没见过面,不知道?
红树老董:
@阳光灿烂〈董后伦〉贵州贵阳 好像你没有七十岁吧?
红树老董:
董槐修谱,怎么找不到董槐的名字在哪里?
阳光灿烂〈董后伦〉
@红树老董 ,哈哈,我心态才二十二岁啊!
红树老董:
心态二十二,不过六十二吧?
董全吉:
阳光灿烂〈董后伦〉贵州贵阳 :没有疫情,咱们再喝两杯
阳光灿烂〈董后伦〉
[好]
董全吉:
我广西钟山,有一个嘉靖年间的墓碑,碑刻依然清晰,记载属于董槐后裔同族更加尽兴多喝两杯
董全吉:
下为广西嘉靖年间墓碑,字迹依然清晰
董全吉:
[图片]
红树老董:
广西钟山有两支董姓人家,不知谁是董槐的后代?反正有人不认?前几年,许多人说是曹操的后代,就去做DNA测试,结果七个人中只有两个人可以确定是曹操的后代。
董全吉:
不懂不要装董,钟山现在族谱有三个不同祖宗。人说乱吃可以,乱说可不行
董兆坪甘露霖霖:
@董全吉 !!
董全吉:
@董兆坪 :嘴巴是需要积德的,不是喷污的
董全吉:
@董兆坪 :明朝嘉靖墓碑,比很多修谱久远了
董国安
@红树老董 看来你是也做了DNA了,就是不知是哪个老祖宗的,
红树老董:
@董国安 :我的四十六代祖先都是明白的,不知你能找到哪一代祖先?
董国安
我是祖先是熹公,有问题吗?
董全吉:
@董兆坪 :有个故事说得好,一位落魄的穷人家,帮一个有钱人打工,把他家女儿打了一炮,就溜了。也不知是谁的种。之后怀孕也不知,结果母亲喊儿子找父亲,流落山沟。之后,外地修族谱,一对,有个名字,结果给他书信。成了。
董国安
@红树老董 你这么明白,是不是都做了DNA对比了呀?
董全吉:
建议群主把好入群人员关,不要把故意滋事的混入,把一个好端端的亲情群弄成战斗群。
董乐清九江:
欢迎宗亲进群交流探讨,诚望心怀同宗共荣之情,达到求大同存小异之效!
董树淞 深圳同人环境:
@董韵 ?
董全吉:
@董韵 :还在钓鱼吗?找到文天祥没有
董树淞 深圳同人环境:
@董韵 :我发的记录早还是你的谱记录早?
董全吉:
@董韵 :为啥各省族谱甚至不同派的族谱,都没有记载时间。董槐什么时候去世的
董树淞 深圳同人环境:
@董韵
董全吉:
@董韵 :董槐什么时间去世,看他那几年空闲一些。
董全吉:
@董韵 :全国各地都有董槐谱序,没有时间是憾事,只是他去世前时间定下,也就知道。况且不同派都引用董槐序,甚至部分世系。
董树淞 深圳同人环境:
@董韵 早在什么时间?
董全吉:
@董韵:找到文天祥没有
董树淞 深圳同人环境:
早在什么时间?
董全吉:
泉溪是引狼入室,三个拱屎掍来了二个
建议把卖弄风骚的驱逐群外
毕竟已经完全背离探讨交流族谱的初衷,而是油盐不进的寻衅者
董道文:
你们都争议十几年了,精神可佳直得点赞,但还是这样言语恶劣就有点无知可笑
董乐清九江:
真是出乎所料,说什么流坑没记载谦公,谦公就不存在,真是荒唐至极!
董韵:
@董树淞 :知道历史上有个董槐吗,泉溪谱就是他出钱出力主修的,如不清楚,请自己百度,但我想告诉你的是,元朝好像是在宋后
董韵:
@董树淞、 @红树老董 :本群为泉溪董氏亲情群,是述董氏亲情的,二位可能是误入此群了,请自行退群。
董广亮
@董韵 这是强盗逻辑!还有很多没有记载,可能都是假董
广济南溪庄董希林:
我说一句难听的话,北方那一支董氏在当时为异族主动卖命,是需要多大的勇气?
董全吉:
@董韵 :你来晚了,放鞭炮时候已经移除群了
董全吉:
【原】《送静轩公还乐安序》的注解分析对比2022-04-22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422/19/8378385_1027793989.shtml
安徽董:
上面各位宗长谈了很多,有失亲情,但我对13这个问题,也多说一句,这个13年一代,要么不是直系,要么不是董晋后代,不确认这两点,这个谱肯定有问题
董全吉:
有问题,但也要保留。计算从董熹开始没有问题
董全吉:
有的专门进入此群的目的不单纯,名义是探讨族谱,实际想恶心泉溪派
董全吉:
哪一个指手画脚要求泉溪如何?看:红树老董:
当务之急是,泉溪董氏,必须要组织力量,重修族谱!流坑谱系能记录一千四百年的历史,就因为,几乎每一代都有读书人记录历史,无需请他人代笔!
董全吉:
董槐谱修的早,比什么都值得金贵。文天祥以“金谱”称呼,清朝浙江衢州修谱,以“金谱”称呼,就由其必然的价值
安徽董:
有探讨就有争议,这是好事,
董全吉:
看不出那些人?不象探讨的样子
董全吉:
深圳同人环境:@红树老董 你来了我省点精力!
董全吉:
藁城是董俊投元反宋的,他的后人修谱会比董槐早?真是五十步笑一百步了。开口有人不认藁城谱不认俊的三代先人。有啥资格谈谱。自已都没厘清自已裤衩里的屎
安徽董:
是金谱也好,没有把上面两个问题搞清楚,就难说了
董全吉:
难说也好,如何也罢,这个谱即使流坑也是以300年以上。没有这个谱,也没有今天流坑的谱
董全吉:
董槐谱已经成为多地方的蓝本,需要向谁说清楚?向你吗?我看泉溪未必。还是董韵说得好,泉溪尊重历史的修谱
安徽董:
那何来去假真?
董全吉:
宗亲你不是搅浑的吧?如何辨别真假,开始使用的是什么谱?即使使用董槐谱,随意修改,还真吗?
安徽董:
虽然不否认董槐修谱,哪么就得得出13年左右一代人的真相,这才叫真正研究家谱
董全吉:
董槐谱就算从唐朝董晋到谦让之间千错万错的存在,那是历史。祖宗的族谱可以随意修改的吗
董全吉:
那是你的认为,13年一代也好,多少年都不是关键,那是修谱的历史,保留才是尊重先祖的最好方式
安徽董:
不然就不必研究了,
董全吉:
随意修改就是研究族谱,不得出就不是研究?
董全吉:
那你研究是什么原因
安徽董:
所以说各家的谱大家都没权力指责
董全吉:
你第二次与我抗杠了
安徽董:
这不是抬扛,
董全吉:
如何才是研究?你研究董槐谱为何计算董晋到谦让13年一代?你研究,我给你颁奖
安徽董:
哪还说许多有什么用
董全吉:
我之前文章也论证,起码有四个方面的情形。你能够得出几个情形?你研究给我看看?是不是要泉溪跟随随别人的做法,修改先祖的修谱?
董全吉:
用与没有用,不在你评判啊
安徽董:
要俢谱把后面接下去就行了,还费哪么大劲去研究前面的东西干吗
安徽董:
所以说,我不研究
董全吉:
前面,不研究,别人修改了,重新排列。以修改的谱评论董槐谱,就不对了
安徽董:
一句话不承认不是直系,或不是接董晋等其他原因,这个13代就有问题
董全吉:
起码,明朝嘉靖谱,除了该全素为全溪,其他没有变化。到万历也只是对前面怀疑,不予以修改。
安徽董:
很简单的问题,不必复杂化
董全吉:
[图片]
董全吉:
假如是董晋直系,增加的世代如何?假如不是直系,又如何。总比修改直接套用接到全溪好!
安徽董:
我可以说董姓不可能只有董晋,董申,董宗本,有后代……
董全吉:
流坑删除嘉靖谱十几代,直接连接全溪,就是直系?心里感觉良好了
董全吉:
不论如何,董槐作为第一修谱人,为流坑、泉溪留下的蓝本,在没有明确有证据下,不会像流坑在清朝的改动
安徽董:
你这就不对,你先不必管流坑的事,把自家谱这个问题研究清楚了,也就不用争执了
安徽董:
这个问题没研究清楚,也就没理由说人家了
董全吉:
你这就胡闹了,你这样胡搅蛮缠,流坑谱在嘉靖还是董槐谱,到万历才开始以董合开始。谁修改,不说?难道修改就对?我觉得你不可理喻。我对董槐谱从董晋到谦让之间的世系早发现,但也只是提出四个方面可能,谁也无法考证董槐谱的情形,但对谦让之后,是基本准确,有一些小缺陷。你口口声声说研究自己的,那你不是说别人,不是吗。什么没有理由说别人?使用董槐谱予以修改,不可以说出来,不会只许官员放火。
董全吉:
因此,前几年你用数字排列,数字是无法看到人为修改的,排列起来也不是原汁原味了
安徽董:
没素质
董全吉:
你潜伏很久了吧,没有素质
董全吉:
你潜伏很久了吧,没有素质?
董全吉:
你能够研究出董槐谱中董晋到谦让的世系问题原因,你得诺贝尔奖了;但不能因为前面问题,就自我束缚
董全吉:
承认那部分有修谱缺陷,但泉溪派不予以随意修改,也不会像其他派一样使用之后,随意修改
安徽董:
你好像是个外人一样,在一个群还潜伏吗,有问题就明着说,说不上就不说,
董全吉:
随意修改董槐谱,反过来说董槐谱的不是,任何泉溪派的宗亲,都会站出来说你这样太过苛刻
董全吉:
别人讨论的问题,还需要你这样纠结下去吗,你说是不是
董全吉:
昨天与今天说得也够多了,你仅仅是重复而已
安徽董:
你就个人主义吧
董全吉:
那是你认为啊
董全吉:
重复没有新话题,无非就是想恶心泉溪派的董槐谱中董晋到谦让的世代时间有疑问。有问题也好,如何也罢,都是历史了。谁拿出确凿证据,泉溪派会修改,即使有一天修改,也会保留董槐谱序
董全吉:
泉溪派的族谱,保留原样,尊重南宋右丞相的修谱,他德高望重,他的修谱让各派系作为蓝本,功莫大焉。就凭这一条,就应该在没有证据之下,保留下去
安徽董:
作为研讨家谱人员,谱序保留没问题,也是正确的,但有问题必须慢慢地,想方设法去搞清楚,这才是正道
董全吉:
你这话在理可以说,任何人也无法解释董晋到谦让的谱系了。
安徽董:
不然就谈不上研究二字
董全吉:
你无非是老调重弹。不解决这部分就不能研究,就不算研究,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也没有这样的权利约束他人啊
董全吉:
研究如何修改是当然可以的,毕竟有证据;研究变化是可以的,毕竟有事实;研究存在的瑕疵是可以的,可以更加查找世系。天下没有那一条说,什么才是研究,什么才能研究。也不可能规定弄清董槐谱这部分世系才能研究
董全吉:
至于谈得上或者谈不上研究,那由人评论。谁人背后无人说,谁在人前不说人
董嘉文(酒店管理):
我觉得不管董晋到谦让谱系里平均每代相隔多少年都没有必要去研究,就按照原谱传承就行。
董嘉文(酒店管理):
有些事情是永远也无法解释的
董全吉:
@董嘉文(酒店管理) :有理!今天还有人诋毁广西钟山的董槐后裔呢
董全吉:
明朝嘉靖年间的墓碑还依然保存至今,都有人大言不惭
董嘉文(酒店管理):
@董全吉 不知者不怪,不跟他一般见识。
董全吉:
@董嘉文(酒店管理) :带着善意讨论我们会心平气和;带着恶意诋毁,我们也不惯着
董嘉文(酒店管理):
对那些不可理喻之人,不予理会。
董嘉文(酒店管理):
做好我们自已就行,别浪费口舌和精力,就让他说去。
广济南溪庄董希林:
泉溪保留董槐谱序是必须的,不管董晋到谦之间有什么问题,老谱序必须要保留传承。像另一家那样新修谱把有问题或不利自己的谱序一并丢弃不录,且不说是对先人的不敬,而且想当然的用对年代数字的随便加减来达到世代传承合理化,这个就不是研究,是疯狂,是用自己的假成就来祸害子孙。
董乐清九江:
@董全吉 @董嘉?@广济南溪庄董希林 、(酒店管理) 为你们点赞!
程远(董鸣鸿)
@董全吉 ,你们争论董晋到董谦13年一代,我不知怎么计算出来的,因为谦公生卒无记载。
我查了董晋卒于公元799年,董槐卒于公元1262年,他俩相隔463年,董槐是晋公21世,463÷21=22,22岁一代很正常。请回复。
董全吉:
@程远(董鸣鸿) :是从董谦在唐末
董全吉:
①董槐谱成为南方各地使用蓝本并流传至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江西、安徽、湖北、陕西、贵州,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虽然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属于南宋首修族谱,即使从董晋到董谦、董让之间每一世代多少年,都难以抹去其首创的光辉;
②对一些地方删改董槐谱的部分世系,把后裔直接作为董全溪之子,并为了显示早于董槐的修谱?似乎缺陷成为随意弃用原有族谱的不敬行为作为遮羞布,掩耳盗铃也难以抹平其篡改的痕迹;
③修改的派系就在万历十年就有贤人志士提出“之前的谱世系不可信,从某某开始”,这是中肯的科学的做法,与其后的攀附直接连接作为董晋之孙之举反以为荣,那是其派系问题,本不予置评;
④可就有在清朝乱统谱,当今大肆诋毁董槐谱,并唆使泉溪派个别一知半解之人,数典忘祖,去弄认祖证?这些不良企图就需要揭露;
⑤几个数学大师整天念叨着如何科学,把族谱作为随意修改的工具,亵渎先祖修谱,搅浑全国的族谱正常交流,也难以掩饰其所谓数字合理化背后的虚假性;
⑥一些打着研究的旗号,对董槐谱自己的缺陷进行攻击,却忘却自己的先祖使用董槐谱系几百年的历史,认为修改才是研究?认为先研究出问题缘由才是研究,是明知不可为的强盗逻辑。又以不如此就不是研究,不能研究其他,放任他人肆意妄为,这是极其野蛮的行径。
董全吉:
我们看一看:红树老董:当务之急是,泉溪董氏,必须要组织力量,重修族谱!流坑谱系能记录一千四百年的历史,就因为,几乎每一代都有读书人记录历史,无需请他人代笔!
董全吉:
这本身是对泉溪族谱的不尊重,还当务之急,必须?其次,“无需请他人代笔!”似乎暗示泉溪谱不要他人代笔,可笑啊。
程远(董鸣鸿)
@董全吉 ,如果谦公是唐末人,哪晋公到谦公真的只有13岁左右一代,后面谦公到槐公这十一代,每代也稍微多年了。这是董槐谱的一大缺陷。尽管如此,后人无法考证,只能以董槐谱为准。在其他姓氏中没有丞相亲自执笔修宗谱的,并且得到了丞相文天祥的肯定和赞扬。虽然有缺陷也瑕不掩玉,因为各族修谱都是从宋以后六一、眉山才开始,宋以前谱牒记载不详,这是历史造成局限。我们泉溪谱能从唐晋公起沿袭至今,槐公功莫大焉。
不要听流坑派哪几个人吹毛求疵,他们的祖宗数典忘祖,篡改史实,他们也跟着胡诌。
为你研究董氏族谱不辞辛劳点赞
董全吉:
@程远(董鸣鸿) :前面过多世系,后面又缺世系
董全吉:
@程远(董鸣鸿): 至于缺的,之前我已经公开分析
董广亮
有缺陷很正常!以前不像现在有记载!就像我们家,从兆诗公到我爷爷这代!就知道美恩两代!可宜两代都不记得了!以前很多都是靠口传!出差错就很正常了!
董全吉:
@程远(董鸣鸿) :前面过多世系,后缺世系
董全吉:
@程远(董鸣鸿) 至于缺的,之前我已经公开分析
董广亮:
有缺陷很正常!以前不像现在有记载!就像我们家从兆诗公到我爷爷这代!就知道美恩两代!可宜两代都不记得了!以前很多都是靠口传!出差错就很正常了!
程远(董鸣鸿)
@董全吉 ,还有个问题不知你研究没有?熹公生五子.珪、璋、珮、琨、瑗,只珪公迁武宁,其余四个都在流坑,后人都到哪里去了?假如有的迁徙,迁到何处,留在流坑的有多少?留在流坑的肯定被流坑归并了。
这是我的认为,不知你有何见解。
董全吉:
@程远(董鸣鸿) 璋公迁徙建昌麻坛潭了,后裔到都昌
董全吉:
我璋公原居流坑,后与父兄同志遂家转迁建昌麻潭,生子二:曰国、曰围。围公迁居黄州之后白河渡,国公亦不服旧业。遂载驰载驱遍览山川。偶臻 (zhēn )南康、忽登匡 蠡( lǐ),纵目远望,特爱藓(xiǎn)峰之秀,卜都昌之董家巷而居!由兹数公,衍派支派,极繁分迁不一。虽记载有伯祖槐之金谱,亦略而不详,
董全吉:
谦-----述-------熹-----璋------岦----国-----建一-----仲八。
董全吉:
谦公生子三:曰远、曰遂、曰述。述生子二:炎、熹。熹公居武邑泉溪,妻刘氏生子五:曰珪、曰璋、曰琨、曰珮、曰瑗。璋公遂家安乐乡泉溪,娶王氏生子岦。岦转徙麻潭娶李氏,生子二:曰国、曰围。围公远徙于湖广黄州之河渡,国公择都邑董家港,娶张氏,生子建一,举进士,三征不仕。建一娶欧阳氏,生子仲八。
董全吉:
璋公遂家安乐乡泉溪-----麻潭----都昌
董全吉:
琨居洞里源;至于其他迁徙未详
程远(董鸣鸿)
@董全吉 ,还有珮、瑗二公不知下落。
董全吉:
是的
程远(董鸣鸿)
有可能归并流坑派,也有可能无后人。
董全吉:
@程远(董鸣鸿) @董乐清 那个时间应该全部迁徙了
董全吉:
毕竟,朝廷转移至南昌
程远(董鸣鸿)
@董全吉 ,继续查寻,也许能找到
董全吉:
后周的柴世宗是一位有着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准备统一整个国家。后周的策略是先南后北,准备先讨伐蜀国和南唐,再北伐契丹。后周是中原地区的大国,南唐是南方的大国,后周想要统一南方,就要先讨伐南唐。
董熹的长子董珪,珪公“壬辰起兵,癸丑秋奉命领兵出戌淮徐”(查阅五代十国只有一个壬辰年为长兴三年公元932年,只有一个癸丑年广顺三年公元953年)。多历险阻乃老病告归。熹公长子董珪为武官,奉令领兵出戌淮、徐,为安远将军轻车都尉。葬建昌黄田畈(今永修县白槎乡),其墓尚在,1970年因修建柘林水库淹入水中(现名庐山西海)。珪公字朝瑞号梅隐娶王氏俱葬建昌黄田坂、七星赶月地,坐北向南(见《珪公田记》),珪公之孙董有林(1082~1144,72岁),字淑英,北宋(见《钦定四库全书.梁溪集.卷五二》、《南康府志》)建昌麻溪禾场里(今永修县虬qiu津镇麻潭大房董村)人。生于宋神宗赵顼元丰五年壬戌年(1082),殁于南宋高宗赵构绍兴十四年甲子年(1144). 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中进士,官至湖北荆州刺史。有林生孝均,均生子三:汝霖、汝明、汝楫,复迁潭后,子姓有分石下龙潭、霞源、中津、廷分、湾头、缨分星子、宁州力田、厚塅……(见《屵公支派序》);熹公四子琨公,居洞里源;璋公也到泉溪至建昌麻潭,后裔志都昌;熹公六子辅公,由江都仕籍任新蔡令,乔居黄梅山麓,复迁蕲春之东关因世家焉,后迁广济。其余珮、瑗,居流坑。
吴越国就心甘情愿替后周作战。吴越国是后周的盟国,在后周攻南唐之战中,吴越国作为后周这边的参战国家,派出了水军进攻南唐的军队。南唐也联络了很多国家进攻后周,后蜀就是南唐这边的参战方,还有契丹。保大十三年(公元955年)至交泰元年(公元958年),周朝三度入侵南唐,唐军一溃千里,淮河水军全军覆没。南唐尽献江北之地,包括淮南十四州,及鄂州在江北的汉阳,双方“划江以为界”。南唐对大周称臣。去帝号,称国主。去交泰年号,称显德五年(公元958年)。凡天子仪制皆从降损,李璟为避周讳,改名景。同时,南唐奉周正朔,用其纪年。自此大唐国力大损,不复昔日强盛。这次战争以后,南唐没有了争霸的实力,只能龟缩于江南之地。
宋建隆二年(961)二月,为避后周锋芒,李璟迁都洪州,称南昌府。
董熹公为中书,后回到儿子璋、珮、瑗居住的流坑,不久董熹公以及妣刘氏夫人相继去世。董熹公享阳春65岁左右。而后珮、瑗及其后裔宗谱未记载迁徙。应从流坑迁徙外地,应该也没有什么墓碑。
董全吉:
洞里源地址,我估计在江西省修水县黄沙镇洞源、修水白岭镇蕉洞源村,或者修水至湖南的如晋陶渊明所说的《桃花源记》线路上。
w68756746844
看了以上各位的发言,我真不知道探讨或研究家谱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董全吉:
@程远(董鸣鸿):应该寻找支脉源流。发扬:尊亲敬祖、正谊明道、报祖隆恩、爱族爱家、孝悌为先、隐恶扬善,先祖贤良、敦品励志、重叙伦常、正本清源。常言:所谓“有美不扬,是没祖也;无美而称,是诬祖也;实事求是,不忘祖也。”
广济南溪庄董希林:
@董结红 一切的根源就是流坑把泉溪的熹公统成流坑的子孙!!!没有这个,一切太平,现在这么多的研究证据表明,泉溪的德昭就不是流坑的德昭!
董嘉文(酒店管理)
@董结红 我们研究家谱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追根溯源。
董嘉文(酒店管理)
切记:研究家谱,可以追根溯源,但不能篡改历史。
广济南溪庄董希林:
流坑从明到今一直在不管事实的收族,甚至为了达到收某一支董氏的目的,不惜修改与消灭自己祖辈的谱序和文艺!这也叫研究?
董嘉文(酒店管理)
@广济南溪庄董希林 看两个德昭公所生的年代就知道,根本就是同名同姓不同朝代,一看便知,不必争论。
广济南溪庄董希林:
你不争人不知
广济南溪庄董希林:
一切的争议来源如此
董嘉文(酒店管理)
@广济南溪庄董希林 :我们传承我们的德昭,不需他人正源。
董嘉文(酒店管理)
不必争论,就让他支永远错下去,相信总有一天会被有识之圣人纠正。
广济南溪庄董希林:
他统流坑的德昭一个人无话说,问题是泉溪德昭公后辈一并带进去了
w68756746844
我认为重点是明昭穆,辨亲疏
w68756746844
一句话血源关系
董嘉文(酒店管理)
@广济南溪庄董希林: 他统他带我们无法阻止,我认为我们只要自已正统就行。
董世策江西:
明昭穆,辨亲疏。是重点也是讨论目的。
董学旺:
一看群里爆发了,讨论有必要,不能伤和气,更不能互相攻击
董学旺:
我研究少,但是看董德元序就是伪作,不说记录董槐的事迹,单从语法看语句不顺文理不通,难道一个状元就这文学水平
董连文九江宗亲:
@董学旺 安庆怀宁
广济南溪庄董希林:
@董结红、 @董世策,江西南康: 正确,不然,无缘无故低别人八辈,想起来吃饭都不香
董学旺:
@董广亮: 阜阳不熟悉,皖北都是北方祖籍,山东河南河北,安庆地区各姓氏基本是江西移民
w68756746844
@董世策,江西南康 哪你追哪个宗
w68756746844
寻哪个祖
董世策江西:
@董结红 :您老人家说错了,先有祖再有宗。
董世策江西:
我追的是受姓祖董父,广东兴宁振派宗。
董世策江西:
@董结红 ,您呢?
w68756746844
@董世策,江西南康 你从董父到你都寻到了吧
董世策江西:
咱没这本事,仍需众亲努力。
w68756746844
我寻的是直系亲属,但任务艰苦
广济南溪庄董希林:
中国所有姓氏谱里的时间年号年代都有错误,这个是肯定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不信随便翻开一个谱,仔细对照计算就出来了,这些问题都是在族谱的传承时间过程中,从宋以来,几次兵荒马乱,族谱几次断损,元朝近百年没有几个姓氏有清晰的世系记录,到明 清朝又是修谱攀附之风盛行,更加人为搞的无头无绪,到现代又受一次对传统文化的大冲击,所以现在流传下来的古族谱文字很是珍贵,所以要保存好,就算原来族谱中一些地方,确定现在是研究清楚了,原来的是不对的,也只能旧 新文字都录入谱上,加在备注就是,传承下去,后人也知道世系的来龙去脉,什么叫传承,这就是!
如果直接用新修谱或新的研究成果直接代替老谱内容,这个就是 回炉重造!哪来传承?没有传承,哪来中华5000年?
董承荣(福建)
董全吉宗亲:
转发来的资讯,已全部阅过。还是用以前网上发过的一则寓言转发给你: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冉有在路上遇见蚱蜢和蟋蟀在争论,于是就过去问道:“你们在争论什么啊?”蚱蜢就抢先说:“我说一年三季,他说一年四季。你说谁对?”冉有截然地答道:“当然是一年四季!”蚱蜢气急败坏的大跳来吼叫道:“你偏私,偏私!”就跟冉有大吵起来。这时,孔子恰好路过这里,见况就问道:“你们在争吵什么?”冉有答道:“老师,他们在争论一年是几季?我说是四季,蚱蜢说我偏私。”蚱蜢就跳到孔子面前抢先道:“老师,我说一年三季,他们说一年四季。谁对?”孔子慢条斯理地问:“你一生中,一年只见到三季对吗?” 蚱蜢点点头答道:“对!”孔子说:“你按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没错。”蚱蜢听后得意地走了。蚱蜢走后蟋蟀就过来到孔子面前问道:“老师,我说一年四季,对吗?”孔子问:“你一生中,一年经历过四季对吗?”蟋蟀也点点头答道:“对。”孔子说:“你按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是对的!”蟋蟀也高兴地走了。在蚱蜢和蟋蟀都走后,冉有就过来问孔子:“老师,您怎么说他们都对呢?”孔子说:“蚱蜢到秋收后就钻到土里去了,牠根本就没见过冬天,怎么知道有冬季呢?牠一生中,一年都只见过三季,怎么知道有四季呢?”冉有突然醒悟地说道:“真是无知,真愚蠢!”紧接着孔子指责道:“你跟他去辩论,不是比他更愚蠢吗!”
我认为,跟这种人去辩论,毫无意义,毫无价值,简直有损于身份!他们要认谁为祖宗,要去做谁的子孙,任他们自己选择去,用不着别人去干涉去管。
我们做自己的事,写自己的文章,编自己的家谱,也无奈他们来干涉,来说三倒四。
董承荣(福建):
@全吉宗亲:以前在网上看到过你的不少文章,甚有份量,甚有见识,颇为赞赏!
董承荣(福建):
@全吉宗亲:
你到全国各地搜集了不少史料,写了不少文章,甚有份量,颇有见识,值得令人赞赏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