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公布在即,史上最水的诺贝尔奖,灵感竟源于中国泡菜?


2022年的诺贝尔奖即将公布,诺贝尔奖作为科学界最顶级的大奖,获得诺奖的成果大部分都具有里程碑意义,例如合成氨工艺、青霉素的发明、超导材料的发现、X光的发现等等。这些成果中的每一项都可以写进教科书,每一项也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但194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却备受争议,同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生理学奖的成果分别是泡利不相容原理和青霉素。前者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后者更是拯救了数以千万人计的生命,都可谓是“史诗级”的成就。但该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却被很多人称作“史上最水的一届诺贝尔化学奖”。

1945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得主是芬兰的生物化学家维尔塔宁,他获奖的理由十分简单,他发明了一种可以长期储存饲料的方法。这种方法其实就和我们中国老祖先发明了几千年的腌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维尔塔宁生长在芬兰,在当时的芬兰,牛奶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食物,只有当地的有钱人才喝得起。维尔塔宁自幼家境贫寒,家里根本买不起牛奶,他的弟弟在4岁的时候,就因为营养不良而不幸夭折。自那以后,维尔塔宁便下定决心要改变这一切。

芬兰缺乏牛奶的主要原因在于,芬兰位于北极圈内,气候寒冷,国内缺乏饲养奶牛的草料。尤其是到了冬天,整个芬兰被白雪覆盖,可谓是寸草不生。在这种环境下,饲养奶牛的草料就只能依靠于进口。

草料本身是不贵的,可问题在于,新鲜的草料十分容易变质腐败。进口的草料经过长途跋涉,抵达芬兰之后,大多已经变质。即使没有变质的草料,经过了几周的储存,也很难坚持到整个冬季结束。正是由于草料的保质期不长,芬兰就难以饲养大量的奶牛,也就无法为国内的人民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来源。

维尔塔宁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他发现如果食物所处的环境偏酸性,那么食物的储存时间就能大幅延长。同时他也观察到了,牛奶在发酵的时候,乳酸菌会使得牛奶变酸。那么能否通过草料发酵,进而提升草料的保质期呢?

基于这些启发,他发明了一种延长草料保质期的方法。这个方法可以说几乎和我们腌制泡菜的方法一模一样。首先,新鲜的草料在乳酸菌的保存下密封起来;接着,乳酸菌开始大量繁殖,草料也开始发酵;最后,乳酸菌分泌出的乳酸使得草料的pH值被降到了4以下。

酸性的环境成功地抑制了腐败细菌的繁殖,这种发酵后的草料带有明显的泡菜酸味,其保质期也像我们中国的泡菜一样,可以保存1年以上。

有了这种方法,芬兰人就可以在冬天降临前提前准备好大量的草料,奶牛的饲养也在芬兰大量兴起,芬兰人彻底摆脱了喝不上奶的局面。而维尔塔宁也对这种储存草料的方法申请了发明专利,并且随着这种方法的普及,他一下子成为了当地的富豪。

这种储存草料的方法时至今日仍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使用,因此194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便颁给了维尔塔宁。维尔塔宁的成果到底配不配得上获诺奖,时至今日仍备受争议。有的人认为,维尔塔宁所发明的草料储存方法和东方腌制泡菜的方法类似,并不具有创新性;有的人认为,维尔塔宁的发明虽然影响很大,但是缺乏推动科学认知的内容;还有人认为,维尔塔宁的发明改变了现代畜牧的方式,当之无愧地应获诺贝尔奖。你怎么看待呢?

————

我是复旦博士科研小糖糖,关注我,了解更多生活新知、科普知识和科技资讯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