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一活过三十岁,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这是阮玲玉在她自杀去世三年前,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阮玲玉的死,在当年可谓是轰动全国的大事件,这样一个美好的生命,如此过早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1935年的她,仅仅只有25岁,这样的年龄,对于现在的人,或者只是刚刚走上社会,充满热情与希望的年纪,而与她而言,人生则是充满悲观与无趣的,除了不顺心的婚姻外,逐渐丰富的人生阅历,加上与生俱来超乎常人的灵性与领悟力,使她对于人生本来的缺憾感,体悟得比一般人深刻得多。
她又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苏州西园寺五百罗汉,她耐心细致地在每一尊罗汉前都供上香火。她时常问友人:“我算不算一个好人?”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大约是自身实在太过美好,但在婚姻和男权社会的压力下,这种美好又不得不面对不间断的诽谤与羞辱。
即使如此,她对于自己所热爱的演艺事业,始终保持着由衷的情感和进取的态度,这二十一张写真照片,是良友图书公司1934年为她拍摄的一组生活照,她把最好的一面留给了世人,却在转年之后,带着失望与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随着时间的变迁,她渐渐成为一个传奇性的人物,时至今天,大众津津乐道于她容颜的俏丽美好与命运的无常,而使她不幸的是什么呢?那些具有杀伤力的流言蜚语,无中生有的诽谤与造谣,所带来的对于一个人的毁灭,如今的人们,却鲜少感同身受。鲁迅说过:“她们的死,不过像在无边的人海里添了几粒盐,虽然使扯淡的嘴巴们觉得有些味道,但不久也还是淡,淡,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