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中评论:朱立伦作为国民党主席,面临“诚信崩盘”的巨大危机

如果没有办法做到“曲突徙薪”、防患未然,也应做到“亡羊补牢”、化解伤害。


道歉有两种,一种是叫人闭嘴的道歉,也就是事情已定,道歉只是安抚大家的情绪;一种是真心忏悔的道歉,也就是亡羊补牢,立刻修正以前的错误,重新出发。


中国国民党桃园市长候选人的提名案,闹得风风雨雨已经一个星期了。在被提名人张善政、黄健庭秘书长及朱立伦主席轮番出面道歉下,国民党基层的不满声音并没有消停,更令人担心的是,桃园纷扰所产生的外溢伤害,已再次伤及国民党在不少选民眼中的形象,危及到全台各地的选情。


无私与诚信是领导人必备的品质。无私是美德,诚信却是最基本的底线。目前桃园风波中最核心的问题就在于领导人的这两个品质受到质疑。


如果能做到牺牲,完全利他而不利己,这种无私是一种美德,我们不要求政治人物如此,但是检验世俗的领导者有否无私的最基本标准,就在于他能否创造或维护一个公平的机制并按其行事。“我这是为大家好”不能作为自认无私的理由。诚信的定义更为简单,即自己说过的话要算数。所谓“民无信不立”,诚信对一个领导人而言更是重中之重。诚信与无私,即为这次领导危机与桃园风波的问题所在。


朱立伦主席曾在去年11月批评蔡英文掌握“六都”提名权,是“民进党成一人独裁政党”,但最终在本次提名作业中,国民党中央也在学习民进党,成立选举对策小组以及提名委员会,也建立“以协调取代初选”的原则。姑且不论国民党放弃初选是否适当,但是在桃园一局中,党中央在面对桃园市议长邱奕胜时,曾说过要尊重在地人选;在罗智强加入后,又同意以民调做依据;在提出人选张善政前,也没有与现有人选进行任何的协调。


桃园风波所呈现的现象是国民党既无初选,也无协调;没有公开,也无公平,诚信全无,党内只有一个机制,就是党主席说了算。


在民意的强大压力下,国民党中央道歉了,但那是安抚情绪的道歉,而非“亡羊补牢”、“知错能改”的道歉。


要解决当前困境的方法有二。一是目前党中央的做法,持续安抚情绪,化解不满的声音。这个作法呈现的政治文化是“有权者可乾坤独断,党内争议可用摸头或给点甜头化解,制度只是摆饰或是面团,高兴怎么捏就怎么捏”。


另一种方法,是把道歉视为知错能改的道歉,回归诚信与制度。由中常会撤销目前桃园市长的提名,给优秀人选张善政一个整合桃园的机会。让张善政与目前有意参选的吕玉玲、罗智强,以及其他有意愿的党内同志参加政见发表会,后进行由党员与民调比例各半、一场公平且公开的初选制度。


现任主席朱立伦当年的“换柱”决策,显示重新提名候选人对他而言并不陌生,当时也道歉了,但是当年所采行的是前述第一种和稀泥的方法,以致于伤害迄今仍在。


朱立伦主席继“换柱”后再一次来到十字路口。上次道歉后却自己上场,但惨败收场,这次“突袭提名”结果又会如何?但无论如何,朱主席是否认为诚信为必要品德,用什么样的解决方式来完成道歉,是对他政治智慧与人格的再一次检验。

(本文为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发表于台媒《中国时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