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产业视觉冲击宗教文化福祸相依—环台湾骑行纪事及随想 2续一


宗教产业视觉冲击

宗教文化福祸相依

——环台湾骑行纪事及随想录(2)续一



在观音吃过中饭后,12:20分向南骑上了台15线,沿着15线一直骑到尽头终点,然后沿着并线后的61线,一路向南骑过新竹、骑过香山、骑过后龙、骑过通宵,骑到了苑里——有缘借宿苑里慈和宫客舍。

这一路上所见识到的观音村——甘泉寺、新屋乡永安村保生宫——保生宫、新屋乡笨港村天后宫——天后宫,新屋乡昭灵宫——昭灵宫,新丰乡池和宫——池和宫,通霄镇新埔里——(武当)拱朝云天宫,苑里的慈和宫——慈和宫,以及沿途众多不知名的寺庙宫观、以及正在修缮或新建的不知名寺庙宫观,不仅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且还可以说是给了骑行者视觉上极大的冲击。

一路上从一开始的视觉新奇,从最初的感官享受和兴致勃勃,到随后生发出来的某种程度上的审美疲劳……;台湾的宗教产业和宗教文化,不仅给笔者这个无神论者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而且也唤起了笔者心灵深处儿时的记忆:五十多年前笔者的家乡周围就有很多用庙宇或寺院命名的村落——像奶奶庙、孤山庙呀等等多了去啦;我们的大陆上亦是村村有寺庙、户户有神龛,供奉的神灵也是儒道佛混杂,相当多的神灵就是历朝历代的文臣武将、神仙皇帝,大多的人们都是信仰和迷信交织、善良与愚昧共存;如今的大陆民间虽也有些回潮,但已不再是从前那种痴迷或笃信了,更多的却是上了些年纪的人们一种心理寄托罢了。

第一天环台湾岛骑行,在北台湾西海岸边上就见识了这么多的宗教场所和宗教产业,对笔者来说,并不仅仅只是唤起了儿时的记忆;从这些寺庙宫观中不难看出台湾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的某些脉络来,对这些宗教寺庙和宫观实证性的考察和观摩,自然会产生出诸多的感悟和思想性的升华,而这些感悟和和思想性的升华无疑还是一种巨大的收获,对宗教思想和宗教文化的认知一定会有所裨益,而对笔者个人思想上的升华也一定会闪烁出耀眼的光芒,若如是则岂不是真的受益匪浅啊。

现在的台湾岛上,不仅仍保留着半个世纪前的那种村村有寺庙、户户有神龛的情形,供奉的神灵也是儒道释混杂,而且还有所发展,精心构建的寺庙宫观一个比一个庄严肃穆、宏伟壮观,所到之处不断地映入眼帘的都是已经修缮或重建的一座座富丽堂皇具有传统艺术之美感的寺庙宫殿建筑——在寺庙传统建筑的规划设计中,除了必须遵守鲁班尺的基本吉凶判断之外,更为重要的则是依据鲁班公起造论诀的理念而定天父、地母、分阴阳,以期达到应天时、得地利、合人和——但思想上、思维观念上依然亦是信仰和迷信交织、善良与愚昧共存。

 

座落在桃园县新屋乡永安村的保生宫:主祀神明为保生大帝,庄严宁谧的庙宇,距永安渔港大约一公里路程保生宫里挂满了一盏盏的黄色灯笼,巨大而罕见的香炉在一片灯海中,益显庄严与古朴,终日香火不断。庙内设有清寒辅助金及长生俱乐部,老人社交活动得其所哉,社会公益事业不落人后—— 供奉保生大帝与辅助清寒及长生而驰名。


据当地民众介绍,该宫主神乃因求雨异常灵验,民众感恩而立庙——传说清嘉庆年间,因佃农家贫无力缴租,但愿以家中安奉之神像抵租,官方收租者心生怜悯,遂携回乡里供奉,适逢大旱,农地龟裂,难以施耕,当时应民众之请,祈祷神明,果然降下甘霖,村民个个欣喜万分,从此,常去祈愿拜神,由于常至家庙神像祈愿拜神,往返有所不便——也正是由于家庙祭祀有所不便,地方民众才合议捐地建庙,保生宫承载着永安人民渴望生活安宁、生活幸福的心愿和期盼。

由于台湾四面环海,海上活动频繁,因此妈祖成为台湾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之一;由于信众们都称妈祖为天上圣母娘娘,因此妈祖庙也大多都被称作天后宫;无论是大小村庄、,还是通商大邑,在山海聚落间都可看到有妈祖庙、天后宫;说到妈祖庙,在东南沿海和台湾都应该习以为常,可谓是司空见惯了。

更由于早期的台湾移民多数乃由闽、粤渡海来台,台湾海峡水流湍急,台风频仍,人们祈求海神保佑就成了唯一的选择了;早在移民之初,由于移民们的航海技术的欠缺和海浪海风的肆虐,常常会给人们带来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因此移民者在渡台之际,都会随船供奉与海洋有关的神明,以求平安,所以海神妈祖天后就成了台湾沿海最盛行的宗教信仰了——如今已成为全台湾最普遍的民间信仰了。


一路骑行过来,看得出来妈祖文化其实才是台湾的主体宗教文化,宗教文化的主流还是妈祖文化——妈祖庙、 天后宫在台湾可以说是随处可见, 据说仅台湾一地,就有妈祖庙500多座,其中有庙史可考者39座,其中建于明代的有2座,建于清代的有37座;这一路骑行过来最先见识到的则是位于桃园县新屋乡笨港村2邻10号的天后宫 ——初次相识还真是被这个台湾西北部海岸线上的寺院宫观和妈祖神像给震撼了。


沿着西海岸的滨海公路——台15线往南方新竹方向骑行,远远即可看到一尊号称世界最高的妈祖神像。这尊天上圣母的神像,约有十多丈高,也就是三十多米,庙内还有十六根石雕龙柱,亦是极为罕见的石雕艺术品——天后宫创建于公元1826年,庙口奉祀天上圣母娘娘(妈祖娘娘)圣像,以高级青铜制成,总重120吨,据说新屋乡笨港村天后宫“号称”世界最高青铜妈祖神像, 成为当地重要景观。


新屋乡笨港村的这座天后宫,初建于清光绪四年,由当地三十人各出谷一石做基金而创立,所奉祀的妈祖神像,是由南部北港朝天宫香火分来的,太平洋战争时期,盟军的一颗炸弹掉落在庙后的一棵树枝上,居民幸免于灾难,民众感念妈祖的神威灵感,因而香火鼎盛。于笨港村榕树下十号起建天后宫,其最早为土埆厝式庙宇,经过多次翻修后形成现状1999年11月起进行妈祖青铜塑像工程,历经两年余,耗资二千三百余万元,完成后的神像约有卅公尺高,一百廿吨,高耸的“青铜妈祖神像”不仅已经成为妈祖庙与新屋乡的新地标,而且妈祖的神像及其天后宫还成了台湾西北部海岸线上著名之景点。


在新屋天后宫前看到的这尊妈祖神像确实很高很大,至于是不是台湾第一高、中国第一高、世界第一高,笔者自然无法确定,因为不少庙宇都“号称”世界之最,但实际情况却并不是如此,不过这青铜妈祖神像确实是笔者环台湾骑行中看到的最高大、最美丽的妈祖——天后娘娘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