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跨越国界的行动——中国、马来西亚两国警方,联剑出击,成功打击电信诈骗。
这是一场硕果累累的战役——珠海公安短短40天破获电信诈骗案件100余起,涉案金额高达1000余万元人民币,战果辉煌。创造了广东省侦破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速度之最。
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经验——成功将犯罪团伙押解回大陆,极大震慑了跨境犯罪分子,为今后打击跨境电信诈骗提供了宝贵经验。
4月30日晚8时许,广州白云机场。97名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大陆65人,台湾32人)乘坐中国民航包机被我公安机关从马来西亚押解回国,宣告涉及国内20余个省区市的100余起特大跨境电信诈骗案成功告破。
当机身印着南方航空的波音777飞机在停机坪上终于停稳后,坐在飞机靠窗位置的珠海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赵开元此时怀揣已久的心头大石总算落地……几分钟前,就在飞机还在滑行的时候,这位此次押解任务的指挥官望着窗外的瓢泼大雨,心里不由一揪,生怕大雨给此次的押解任务带来什么意外、闪失,此时他发现,窗外的雨一直下。
老天有眼!等赵开元步出机舱,雨几乎停了。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合眼的赵开元无暇享受胜利的喜悦,马不停蹄指挥着执行任务的特警们迅速将这97名嫌犯分别押解上10台大巴,奔往160公里之外的珠海。回家。
紧急集结 跨境出击
时间追溯至3月23日。正在侦办另外一宗大案的珠海刑警支队副支队长任雪峰当晚接到命令:25日飞赴马来西亚执行“飓风3号”收网行动。
这一次的异国任务,是公安部统一部署展开的一次跨境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联合行动,重点铲除架设在马来西亚的电信诈骗窝点,代号“飓风3号”,公安部负责统筹指挥,广东省公安厅及珠海市公安局抽调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由珠海市公安局负责立案侦办。
按照国际惯例,中国警察组成的专案组在马来西亚没有执法权,不能直接开展抓捕、取证等工作。这意味着即使专案组掌握了翔实的情报证据,也必须依靠当地警方的配合开展工作。
此前的3月21日,工作组已经将公安部设在珠海的打击网络电信新型犯罪珠海研判中心获取的犯罪线索通报给了马来西亚警方。
这次跟以往有所不同。在我大使馆警务联络官的大力协调支持下,工作组与马来西亚警方无缝对接,节省了办案时间,提升了办案效率。
22日凌晨四五点,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智率员飞赴吉隆坡,仅睡了两个小时他们便马不停蹄赶往马来西亚警局进行联络,进一步核准情报。
与中国公安部门一般是独门独院的格局不同,马来西亚警察局是租用一栋商业大厦里的几层楼办公的,要出入马来西亚警局意味着中国公安行踪随时暴露在这栋商业大厦的其他租客眼中。为了避免在这个华人众多的城市泄露办案机密,陈智和同行的珠海民警均身着当地居民日常所穿的普通便服出入其间,压低声音、行动低调。
为了确保成功,行动当然是越快越好,而这直接取决于马来西亚警方的办事速率。24日下午,为了加快办事进度,陈智和工作组在马来西亚警方行动处副处长办公室一直坐等。作为收网行动现场指挥官之一的陈智此时的内心充满了担忧,担心会不会走漏风声?会不会无功而返?人能否抓到,能否成功带回?怕走漏风声打草惊蛇,同时也担心行动效果……尽管内心焦灼,陈智外表神情却非常平静沉稳。
经过两天蹲守马来西亚警局,连续奋战,将现场资料发回珠海核对,24日,陈智一行成功核准了情报,决定于25日对犯罪团伙展开出其不意的打击,与马来西亚警方合作,对位于马来西亚吉隆坡、雪兰莪、森美兰、柔佛、槟城等5个城市的5个电信诈骗犯罪窝点开展统一收网行动。
这边厢行动迫在眉睫,那边厢,任雪峰却为快递员延误了第一批警力的签证而焦心。“当时,第一批五名警员已经出发,集结在白云机场准备出发呢,由于快递的延误,未能在一点半马来西亚领事馆关门前将材料送达,我都不敢告诉他们签证都还没办下来。”任雪峰说,当时虽然有关“马来西亚落地签”的消息已经在网上传开,但实际上尚无一例实操。
不得已,办理签证的办事人员临时敲开马来西亚领事馆大门恳请:“这批人是去马来西亚协助当地警方侦查重大案件的,机票都买好了,行程耽搁不起啊。”听闻于此,马来西亚领事馆人员破例为珠海民警办理了有效期14天的落地电子签证,这批民警最终得以搭乘25日早上8点多的飞机飞赴吉隆坡。
收网“捣巢” 端5窝点
3月25日,收网行动全面铺开。当天,中马警方联手攻破位于森美兰、吉隆坡、雪兰莪、柔佛、槟城的5个电信诈骗窝点。
窝点往往都是独栋别墅,为了隔音和掩人耳目,大都用被子或海绵将门窗封得严严实实,房间里挨挨挤挤设有多架高低床作为骗子们的寝室。一般情况下,他们不能随意出门,吃住全在别墅内,生活用品有专人采购。
就在警方攻破这些窝点时,仍有电话在打进来,一些电脑旁贴着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信息。经事后查证,这些都是已经上钩的“鱼”。
在“话务员”的工作台上放着诈骗“剧本”。“话务员”在本子上记录着各地被骗人员的姓名、电话等。令人大开眼界的是,这些“剧本”不仅编造的诈骗理由非常详尽,甚至还有的“问答手册”,集纳了几十个电信诈骗中被害人将信将疑时最可能提出质疑的问题和回答方式。
比如,被骗者如果质疑来电号码为何是外国电话时,骗子的回答方式是“您接到的是电脑发出的语音系统通知,显示的是我们终端电脑的流水编号而不是电话号码”。又如,如果有人要自己打114查询公安电话,骗子会说:“公安同志看到群众自己来电未必会优先处理,我们转接是中国电信法务部门做担保,公安会优先处理。”
现场办公桌上还摆放着一种计算器大小的模拟键盘,正是通过敲击键盘的声音,模拟“转接公安电话”的声音来增加迷惑性。
现场一块白板上,写着“凯”、“虎”、“力”这样的代号,均是在窝点负责接电话的“二线骗子”,他们的“业绩”以画“正”字的形式显示“业务量”距离目标还有多远的距离。
跨境办案困难重重。这次的难度除了体现在珠海办案民警赶赴异国他乡行动,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时间紧迫,需要在截然不同的工作方式、生活习惯甚至天气特点中迅速完成任务,往往还要在直线距离相距800公里的两个窝点之间来回奔波办案。
而柔佛、槟城这两地窝点的收网行动还因为当地警察日活动而延迟了七八个小时,由于要等当地警察参加完当天的庆祝活动,才能集结警力采取行动,专案组民警的耐心经受了很大的考验。
“我一直等到半夜12点,马来西亚警方还没有行动的迹象,我以为没有希望了,便打道回府往吉隆坡赶,结果在回程途中接到电话,行动即将开始,我又赶紧折返回去参与行动。”珠海民警邓志成表示,领导对他们的要求是“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要无条件想办法尽力解决,只要结果不问过程”。任雪峰则表示,这次行动对专案组民警个人能力是一次难度极高的挑战,“令我欣慰的是,他们个个都经受住了这一严苛的考验”。
上图为珠海刑警支队副支队长任雪峰正在与马来西亚警务官员沟通协作。
押解回国 完美“收官”
收网行动结束后,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艰巨的任务接踵而至。
由于签证等因素,专案组民警需要分批前往执行任务,并陆续返回。收网行动结束之后,大部分珠海民警撤回珠海,仅留任雪峰带着几个精兵强将驻守吉隆坡,协调处理如何将嫌犯押解回国。而这些嫌犯暂时关押在马来西亚移民局等候处理。
“如何将这批犯罪嫌疑人遣返回国,这里面牵涉的层面很多,我们一方面需要不停与马来西亚警方磋商,另一方面还要天天跑移民局、外交部门、飞机场,时间紧任务重,急也急不来。”任雪峰告诉记者,这主要依靠我大使馆以及中方驻马警务联络官从中沟通协调处理,由于马来西亚工作方式与中国完全不同,需要专案组民警调整工作节奏予以配合,“比如这些机构一到休息日绝不会加班,所以我们要加大工作力度,赶在工作日尽量取得阶段性进展与成果”。
当终于历经艰辛努力,与马方达成遣返共识后,任雪峰与工作组同志们又没日没夜地连续奋战多日,与当地移民局、外交部开会确定遣返细节和流程。“几点钟把嫌犯集中在什么地方?如何把他们带到机场?太多细节需要事先做好预案。”为此,前方工作组警员均一一进行了细致地沟通与准备。
任雪峰坦言,为了确保安全、顺利将嫌犯遣返回国,前方工作组压力十分巨大,“97个人的身份证件错一个英文字母就都走不成,所以,光是反复核对97名嫌疑人的姓名和护照上的英文拼音就不下100次。”
而珠海大后方此时也为确保押解工作的顺利完成进行着精心的准备。“为了确保整个押解过程的顺利完成,我们配备了充足的警力,既要确保飞行途中的安全,也要保证从广州押回珠海的绝对安全。”刑警支队副支队长王放达告诉记者,根据2:1的比例,珠海配备了210多名警力进行押解工作,相当于每两个民警押解一个嫌犯。负责押解的民警在出发前都进行了专门的培训,同时还对头套等押解物品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4月30日这个激动人心的遣返日终于如期而至。当天上午9点钟,珠海的210多名押解警力登上南方航空的波音777包机飞赴吉隆坡遣返嫌犯。
马来西亚机场提供了独立的机场楼作为交接点。整个交接历时两个多小时,登机全过程用时40多分钟。
下午4点,飞机准时起飞,朝着祖国的南方振翅高飞。当晚8时许,飞机稳稳地降落在广州白云机场,随后,从机上下来的97名嫌犯被押解上10辆大巴押往珠海。
5月1日凌晨,当97名嫌犯最终被顺利押回珠海,押解行动完美“收官”,然而对于疲惫的专案组来说,“这远没有结束。”相关嫌犯被分别关押于珠海各个看守所,整个案件的审查工作才刚刚拉开帷幕,前方还有新的任务等待着凯旋而归的民警英雄。
新闻背景
为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今年3月至5月,广东省公安厅组织珠海市公安机关赴马来西亚开展打击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动(“飓风3号”专案)。在公安部的组织指挥和马来西亚警方的协助配合下,部、省、市三级公安机关整体作战,前后方工作组紧密协作,用时4天速破“飓风3号”专案,抓获117名犯罪嫌疑人(其中大陆65名、台湾52名)。并将包括32名中国台湾籍嫌疑人在内的97名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成功押解回国。
警方表示,“飓风3号”专案的成功侦破,创造了广东省侦破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速度之最,标志着在公安部的指导下,广东省公安机关打击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业化程度及跨国(境)警务合作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窝点直击
门窗紧闭装了摄像头,电费飙升清洁工不敢进…… “原来我把别墅租给了一群骗子”
记者4月初跟随专案组民警前往马来西亚,直击办案过程,并现场走访了吉隆坡窝点。这是一栋楼高三层的独栋别墅,位于马来西亚人聚居的半山,载我们上山的出租司机熊师傅告诉记者,这别墅在当地属于中高档住宅。
来到别墅门前,记者留意到,在别墅大门正面的屋顶安装有三个摄像头,“别看这别墅外表看着豪华、高大上,犯罪分子在里面住得可不舒服了。”带领记者前往犯罪窝点现场的任雪峰告诉记者,里面房间被改造成了“话务员”宿舍,整个别墅内的上下铺挤得满满的,空气都不流通。
陈智则表示,他去的窝点也是一栋别墅,除了房间摆满高低床,大厅成了骗子日常行骗的办公场所,他在现场看到三个不同的模拟场景:有扮成银行打电话的,有扮成警方打电话的,还有扮成检察官打电话的,“这些情景设置得非常逼真,骗子在模仿110时真的就在旁边放了很多对讲机,连背景音都模拟得几可乱真。”
恰逢该屋房东也在。房东是一名台湾人。他告诉记者,这是一栋面积约6000多平方尺的别墅,共有6间卧室,当时以月租1.2万马币租给了自己的“老乡”,房东表示,这套别墅平时也就家里人来时住住,“房子平时闲置,这些人给的租金超出市价很多,我当然乐意出租了。”
该小区保安队长起初并未留意有什么异样,“很少看到这房子里有人出来,除了一个老汉天天会出来买菜。”房东说,还是他请来清洁泳池的清洁工告诉他:“房子窗户全被封住了,看不见里面,房子还装上了摄像头,我不敢进去。”房东告诉记者,他后来一查家里的电费也发现不太对劲儿,“两星期就用了1800马币的电费,而正常情况用七八百马币就够的啦。”
直到后来警方突袭采取收网行动,房东这才得知,自己把房子租给了一帮骗子。
--转载自:珠海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