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融管理部门对蚂蚁集团及旗下机构处以罚款(含没收违法所得)71.23亿元,对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处以罚款(含没收违法所得)29.93亿元。这两起案件是金融监管部门督促指导大型平台企业全面整改金融活动中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的结果,也是金融监管工作重点从推动平台企业金融业务的集中整改转入常态化监管的标志。
为什么要对平台企业进行整改?
平台企业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数据资源,通过提供信息中介、技术支持、交易撮合等服务,构建多方参与、共享价值的商业模式的企业。平台企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比如:
平台企业在金融活动中存在违反公司治理、金融消费者保护、反洗钱、支付结算、基金销售等法律法规的行为;
平台企业在金融活动中存在垄断竞争、损害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秩序、危及金融安全等问题;
平台企业在金融活动中存在过度扩张、资本充足率不足、杠杆率过高、风险传染等隐患。
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金融管理部门必须对平台企业进行整改,使其回归本源,专注于自身优势领域,遵守法律法规,规范经营管理,履行社会责任。
整改后的平台企业有何变化?
在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平台企业积极开展自查整改工作,目前已完成相关整改事项。具体来看,平台企业在以下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
平台企业加强了公司治理,完善了股权结构,规范了关联交易,增强了透明度和公信力;
平台企业加强了风险管理,控制了杠杆率,提高了资本充足率,建立了健全的风险缓释机制;
平台企业加强了合规经营,遵守了市场准入规则,避免了跨界经营和无序扩张,减少了监管套利和监管真空;
平台企业加强了消费者保护,完善了投诉处理机制,保障了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提升了消费者满意度和信任度;
平台企业加强了社会责任,支持了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服务了实体经济和民生需求,贡献了社会价值和公共利益。
常态化监管有何意义?
金融管理部门对平台企业的整改工作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随着平台企业的整改工作基本完成,金融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将从推动平台企业金融业务的集中整改转入常态化监管。常态化监管有以下意义:
保持金融监管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出现监管真空或监管过度,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适应金融创新的发展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新问题新风险,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实现金融监管的协调性和协同性,形成金融监管的合力,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和效果;
落实金融监管的目标性和导向性,引导平台企业规范经营、创新发展、服务社会,实现金融监管的价值最大化。
结语
总之,蚂蚁集团和财付通被罚款,是金融管理部门对平台企业进行整改的必要措施,也是金融监管进入常态化的重要标志。我们期待平台企业在整改后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