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雅称稻江、稻津,是台北市大同区西南部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因具有大片晒稻谷的空地而得名。咸丰元年,泉州府同安县人林蓝田为躲避海盗洗劫,自鸡笼迁至大稻埕经商并开设店铺,开始这里的商业活动。
大稻埕一直以来都是个热闹与充满传统风情的地方,这里每年举办一届大稻埕国际艺术节。
每年艺术节期间,人们穿起1920年代的服装,开开心心的走在老街上,犹如穿越时空,回到那个繁华、兴盛的大稻埕。
大稻埕国际艺术节由 Bookstore 1920s(二十书店)、思剧场、财团法人蒋渭水文化基金会在2015年发起,2018年已是第四届。
2018年延续了“越在地、越国际”的策展理念,主题节目汇聚了来自八个国家的创作者参与,并规划“驻埕艺术家”计划,邀请国际创作者与在地民众共同进行属于大稻埕的作品。
通过“时空剧场——1920变装游行”和“户外才华市集”,邀请社会大众参与演出、一起“狂骚”,并以工作坊及系列讲座进行艺术、本地与国际关系的深度对话。
期许艺术节能将国际与社区、艺术创作与生活/产业连结,在串联店家资讯之外,也倾听参与居民和创作者的声音,实现他们的想法,让“由你我手中长出来”的大稻埕国际艺术节,,一年比一年精采。
2018年大稻埕国际艺术节的主视觉由萧子强设计,运用由动态感的几何拼凑出艺术节活泼的意象,当海报张贴于墙面或柱子转折时,便会成为立体的错位通道,让观者的视觉也穿梭于时间与空间,仿佛回到1920的狂骚!
让我们来看更多这套设计在活动中的应用吧!
下面是前几届主视觉设计的回顾:
2017年大稻埕国际艺术节
2016年大稻埕国际艺术节
2015年大稻埕国际艺术节
图片来源于网络
-
欢迎关注最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