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刘忠20年前参军,解放后才回到家乡,发现母亲乞讨为生

2023年03月15日22:50:28 热门 1655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上方的“关注”。欢迎您点赞评论转发,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前言:

1949年,新中国成立,怀着激动的心情,刘忠踏上了回家的道路,他这是去找几十年未见一面的母亲,可回到家乡之后,刘忠看到自己的家已经是一片荒芜的景象,他不可置信地询问路人:

“这家人去哪儿了?”

“谁知道呢,打了几十年的仗,或许早都出去逃命了。”

刘忠有些失落地低下头,但他并不打算放弃,历经千辛万苦后,他终于找到了已经靠乞讨为生的母亲。

刘忠泪如雨下,他无法想象这三十年里母亲都经历了什么,她到底是怎么撑下来的?

参加红军

开国中将刘忠20年前参军,解放后才回到家乡,发现母亲乞讨为生 - 天天要闻

1906年,刘忠生于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才溪村。年少时的刘忠上过几年私塾,认字倒是没什么问题,但要是再往上就有些吃力了。由于家庭条件不好,刘忠不得不辍学回家干农活,这一干就是好多年。

这些年里,每逢看到有关国家大事的新闻,刘忠总要停下来仔细看看,虽然他只是个农民,但他的心中一直怀着一个报国梦。

可惜时运不济,刘忠始终没能等到合适的机会。

1927年,红军的一支部队驻扎在上杭县,这让原本就有些想要参军的刘忠很是兴奋,但他也有些为难,毕竟刘忠也不知道母亲会不会答应他去参军。

正在刘忠为此感到心烦意乱的时候,刘忠的母亲找到了他,母亲对他说:

“你将来有什么打算吗?有没有想过去参军,红军现在到了我们这,这是一个好机会,你不该像我们一样种一辈子的地,出去闯闯吧,兴许能混个好日子。”

刘忠见母亲这样说,连忙满口答应。其实刘忠的母亲早都看透了儿子的心思,刘忠从小到大都是个不安分的主,虽然平时看上去不怎么争强好胜,但是作为母亲的知道,儿子这都是为了这个家,所以才把这些心思藏了起来。

得到母亲的支持后,刘忠便来到了红军的征兵处询问:

“同志,你们这还招人吗?”

“招啊,当然招,你要是想来,随时都可以来报道!”

刘忠很是开心,他在登记册上填上名字,办理了手续之后便回了家。母亲看到刘忠满脸欢喜地回来,知道儿子这是成功当上红军了,她鼓励儿子以后要好好表现,争取在红军中谋个职位。

开国中将刘忠20年前参军,解放后才回到家乡,发现母亲乞讨为生 - 天天要闻

刘忠听完连连点头称是,能成为红军的一员他当然开心,可这意味着他要和母亲告别,红军征途漫漫,何时能回到家乡还是个未知数。

儿子眼中的哀愁被母亲一眼看穿,她对刘忠说道:

“别怕,我一个人没事的,你要是有空了回来看看我就好。”

就这样,刘忠成为了红军的一员,因为刘忠表现良好,不久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刘忠在红军中的进步很快,先后担任了上杭县赤卫军军需长、红一军团第11师33团政委、军团司令部侦查科科长等职位。

长征功不可没

刘忠成为侦查科科长之后,时常需要奋战在第一线,他和其他的侦察员们必须在大部队到来之前摸清楚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部队的安全。

侦察员是一个非常重要但也很危险的兵种,他们很容易和敌人的前锋部队打照面,稍有不慎就会遭到敌人的攻击。

不久后,刘忠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考验,当时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失败,被迫进行长征,刘忠作为侦察科长,就得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为大部队找到合适的进军路线,同时还要警惕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历经万难之后,红军终于走到了湘江,这里驻扎的是白崇禧的部队,听闻红军要渡江,白崇禧命令部队后撤,他并不打算和红军有直接冲突,相比于和红军拼个你死我活,白崇禧更乐意保存实力。

开国中将刘忠20年前参军,解放后才回到家乡,发现母亲乞讨为生 - 天天要闻

刘忠在得到这一情况之后迅速报告给了上级,并提议迅速渡江,以免夜长梦多。但等到命令下来的时候为时已晚,此时大批的国民党军队已经占领了湘江附近的全州,将红军渡江的道路完全堵死。

当时红军已经有一部分的军队渡过湘江,还有一部分正在渡江,正是红军战斗力被限制的时候,国民党军队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鉴于此种情况,中央决定调动没有渡江的部队保护正在渡江的部队,一定不能让敌人将红军拦腰斩断。

同时中央决定派刘忠带领一部分的侦察兵出去打探敌情,尽可能地占据有利地形,为红军渡江再添一份助力。

接到命令后,刘忠率领部队从全州城郊绕道,一直走到全州西部的资源等地,然后在附近驻扎,这里有险要的地形作依托,可以很好地抵挡全州方向的国民党军队。

由于遇到了刘忠部队的拦截,大量的国民党军队无法越过资源对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进攻,因此他们把所有的怒火全都发泄到刘忠所在的部队,他们将资源围了个水泄不通,看样子是要把刘忠围死在资源。

刘忠当然不能坐以待毙,如今唯一能做的就是想办法突围,正面对抗是不可能的,就刘忠率领的这点人,还真不够国民党军队塞牙缝的,既然不能诉诸武力,那就智取。

刘忠让几个同志脱掉军装换上便衣,然后在敌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神不知鬼不觉地占领了梧桐要隘口子,等到敌人反应过来的时候,刘忠已经率领部队从梧桐要隘口子撤离,成功摆脱了敌人的包围圈,然后和已经成功渡江的红军会合。

开国中将刘忠20年前参军,解放后才回到家乡,发现母亲乞讨为生 - 天天要闻

等到会合之后,刘忠才知道这一次战役打得是多么惨烈,渡江前红军总共有八万六千多人,可等到渡江结束,红军就只剩下了不到四万人,足足有一半多的同志牺牲在战场上。尤其是负责殿后的红三十四师在此次战斗中几乎全军覆没。

红三十四师的战士大都是闽西子弟兵,因此当新中国建立后,刘忠曾万分感慨地说道:

“如果没有湘江之战,解放后我们福建的将军,不知道要多出多少!”

此后在漫长的长征途中,刘忠出色地完成了上级派出的任务,也得到了红军领导人的认可和赞扬。

刘伯承元帅曾公开说:

“刘忠是个好同志,长征中他功不可没!”

智取北高庙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战争并没有结束,虽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开始和中共中央谈判,但是他们这样做不过是权宜之计,是为发动内战拖延时间。

同年八月下旬,蒋介石邀请毛主席到重庆谈判,看似和和气气,实际上暗藏杀机。

在毛主席去重庆的同时,蒋介石派军队对解放区发起进攻,其中蒋介石的嫡系阎锡山率领一万七千人向太原进军,试图攻占上党地区,然后一次要挟毛主席在谈判桌上做出让步和妥协。

毛主席当然知道蒋介石的想法,因此在出发前,他召见了上党地区军队的负责人刘伯承和邓小平,对他离开后的具体事宜作了部署。毛主席说:

晋冀鲁豫军区的任务,首先是消灭进攻上党之敌,除去心腹之患。只有打得好,才能谈得好,你们仗打得越好,我就回来得越快。”

开国中将刘忠20年前参军,解放后才回到家乡,发现母亲乞讨为生 - 天天要闻

得到毛主席的指示后,刘伯承和邓小平立即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会议上决定这一次不能被动防守,而是要主动出击,一定要将进犯上党的阎锡山部队消灭,给毛主席的谈判桌上加一个足够分量的筹码,也让蒋介石看看工农红军的实力。

刘忠当时正是刘伯承和邓小平的部下,他所带领的386旅在会议上接到的任务是攻打长子县城,这可不是一个好打的地方。

长子县城是出了名的坚固,日本在此地驻扎的时候,曾对县城的防御工事进行过加固,等到阎锡山到了之后,他在日军加固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固。除了铁丝网,还有手雷、拒马等防御工事,所以386旅面临的将是一场恶战。

果然,当386旅的第772团向长子县城发起进攻的时候,他们便遇到了一道难以越过的障碍:北高庙。这是一座陡峭的孤山,阎锡山的部队在此地筑造了防御工事,由于地形险要,772团连续冲锋了四次都未能将北高庙攻下来。

作为旅长,此时的刘忠也有些着急,要是连北高庙都打不下来,那毛主席交代给他们的任务就更不可能完成了。

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刘忠决定让772团先停止进攻,等到天黑以后再攻打北高庙。刘忠这样决定的原因并不复杂,772团是一支擅于夜战的部队,他们在多次的夜战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等天黑以后,772团的战斗力会得到不小的提升。

当天夜里,772团在刘忠的指挥下开始对北高庙发起最后的攻击,为了打开一个通道,386旅将所有的山炮全部对准北高庙。

一轮轰炸之后,北高庙的城墙被炸开一个缺口,随着冲锋号响起,772团的战士们前仆后继地往前冲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上了高坡,成功把敌人压制在北高庙之内。之后772团的战士们从各个方向登上北高庙。

开国中将刘忠20年前参军,解放后才回到家乡,发现母亲乞讨为生 - 天天要闻

敌人眼见大势已去,要么仓皇出逃,要么缴械投降,772团成功拿下北高庙。这一仗772团俘虏敌官兵1500多人,其中就有阎锡山的挺近第二纵队司令白映瞻。

战果辉煌的大歼灭战

在772团攻克北高庙的同时,386旅的其他部队也完成了作战任务,接下来的便是最后的任务:攻打北关。然而就在战士们正在修建交通壕的时候,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雨,地面顿时变得泥泞不堪,交通壕也变成了泥水沟。

无奈之下战士们只能暂时停止修筑工事,他们打算等雨停之后再做打算。

没过多久,刘忠接到了来自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的电话,陈赓说:

“阎锡山向北关方向增援两万人,已经在第七军团副司令员彭毓斌的率领下到达沁县,请务必小心。”

这个情况让刘忠陷入了两难之地,现在大雨倾盆根本不好攻城,如果强行开战,如果被敌人黏住,等到敌军援兵到了,那他们就很难撤退。可要是不进攻,敌人援兵到达之后一样不好攻城,甚至可能会浪费更多的时间。

就在此时,司令员刘伯承和邓小平给刘忠下达了命令,根据刘邓二人的指示,刘忠将小部分的部队留下来佯装攻城,其余所有的部队分东西两路埋伏在敌军援兵的必经之路,打算来一个围点打援。

敌人援兵的速度要比他们想象中的快一些,因此等到386旅到达老爷岭的时候,发现已经被敌军占领,由于地势险要,386旅屡攻不下。强攻不行便只能智取,趁着夜色,396旅切断占据老爷岭的敌军与主力部队的联系,并控制了当地的水源。

开国中将刘忠20年前参军,解放后才回到家乡,发现母亲乞讨为生 - 天天要闻

吃饭喝水可是大事,敌军因此开始猛烈地反攻,但均被击退。敌人眼看阵地守不下去了,因此慌忙逃窜,386旅也成功完成此次作战任务,将敌人援兵阻截在老爷岭之外。

不久后,刘忠发现增援的敌军竟然开始后撤,这让刘忠有些不敢相信,毕竟解放军的包围圈里还有国民党的部队,援兵怎么就开始撤退呢?经过侦查之后,刘忠不得不相信这一事实,原来是彭毓斌觉得无法攻克386旅的防线,就准备原路返回。

刘忠觉得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他决定带领20团去截击后撤的敌军援兵。这可是一个非常冒险的决定,因为敌人有两万多人,可刘忠带领的20团只有两千人,敌军的人数是我军的十倍。

当然刘忠的目的不是用这一个团来歼灭敌军,而是挡住敌人后撤的道路,然后等待大部队的到来,到那时我军就可以对敌军完成合围,从而将敌军一举歼灭。

面对敌人一次次的冲锋,刘忠临危不乱地指挥着20团的战士们,将敌军死死地堵在后撤的道路上,一天内,敌人整整发起了八次进攻,但均被20团击退。

次日凌晨,386旅各部赶来支援,敌军再也没有逃跑的可能。敌人见状彻底失去了斗志,随后386旅发起了最后的进攻,将上党的敌军全部歼灭,这是阎锡山总兵力的三分之一,是解放战争初期的一次大胜利。

打赢这场仗后,刘忠曾说道:

“这是一个干净、彻底、战果辉煌的大歼灭战。”

上党战役的胜利让蒋介石没有了要挟的资本,刘忠顺利完成了毛主席交代的任务,让毛主席回来的日子大大提前。

母亲,我回来了

开国中将刘忠20年前参军,解放后才回到家乡,发现母亲乞讨为生 - 天天要闻

后来刘忠陆续参加了解放战争的多次战役,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1955年,中共中央为开国将领们举行授衔仪式,刘忠被授予中将军衔。

将家事安定得差不多之后,刘忠便准备把母亲接过来一起住,因为公务缠身,刘忠只能派人替他回去接母亲,可等了又等,迟迟不见母亲的到来。

不久后,刘忠接到了去老家接母亲的人的电话,那人说:
“首长,您给的位置有问题啊,这里已经没有人住了,房子已经一片荒芜,我也四处问过了,没有人直到您母亲到底去了哪里。”

听到这样的结果后,刘忠再也顾不得手里的工作了,他匆忙向下属交代了大致的工作后,踏上了返家的路程。等到他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的时候,发现果然和电话中听到的一样,老房子已经荒芜的不成样子,村子里也没有一张熟悉的面孔。

此情此景,刘忠觉得有些难受,因为忙着革命事业,二十多年来他竟然一次都没有回去看过母亲,现在有时间了,可是母亲到哪里去呢?

刘忠决定先不回去,就在这个地方边等待边打听母亲的消息,他觉得母亲如果还活着的话,就一定会回到这里的。

刘忠回到家乡的事情在当地迅速传开,关于他母亲不知所踪的消息也人尽皆知,人们都忙着刘忠找他的母亲,可是几天过去了,刘忠还是没有见到母亲。

就在刘忠快要绝望的时候,他忽然看见远处走来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他觉得是母亲,可他又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个人实在是穿的太破旧了,可等到那人走近的时候,刘忠这才相信这就是他的母亲。母子二人紧紧地抱在一起,全都哭成了泪人。

刘忠边哭边说道:

“母亲,我回来了,您受苦了。”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我不苦。”

开国中将刘忠20年前参军,解放后才回到家乡,发现母亲乞讨为生 - 天天要闻

结语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刘忠将军是幸运的,他找到了二十多年未见的母亲。

可在那场战争中,有无数的母亲失去了儿女,还有无数的孩子失去了母亲,他们是不幸的,他们的不幸,是对不正义战争无声的控诉。

参考资料:

“一野”名将谱 北战南征——中将刘忠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