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牵动着国人的心,即使13年后的今天回想起来,仍然觉得心惊胆战。如何才能让这样的人间悲剧减少甚至不再发生?天灾可能难以预测,但人祸我们是否能尽量避免?如果我们的建筑抗震能力更强,会不会留下更多人的生命?作为建筑领域孵化合作平台,中建富邦借着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与大家探讨探讨如何强化建筑抗震能力。
抛开地震能量,建筑物会不会再倒塌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
[ 1、选址 ]
在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整体的抗震性能就会差,在不均匀地质条件上建筑的建筑物,抗震性能会更差。这种现象绝大多数在地勘时,就会发现,并要求处理或改址。
[ 2、设计 ]
房子抗不抗震,能抗几级烈度是由设计决定的。我国对各地区的抗震设防标准有一个划分,绝大多数地区都是按6度抗震设防,对于特大城市或重要建筑物,会在当地的抗震设防标准上提高一度。
[ 3、施工质量 ]
建筑物能不能达到设计的抗震等级,除设计是否合理外,就是施工质量问题了。由于前两者都有严格的标准,我们重点谈谈施工阶段哪些技术可以提高抗震能力。
(1)基础的隔震抗震技术
该技术主要由支撑摇摆隔震、橡胶隔震等技术组成。需要由施工人员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基础位置采取抗震施工措施,建设能够向上传输地震能量的隔震装置,有效控制地震波对建筑造成的震动,尽可能降低对于建筑的损坏。目前除了在建筑钢筋砼、砌筑结构中应用该抗震技术外,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可以应用此技术,并通过使用性能优异的隔震材料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
(2)耗能减震抗震技术
该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使用能够消耗能量的构件,并将其安装在建筑内部的特定位置,达到提升建筑阻尼值的目的,从而使得建筑能够有效消耗大量的地震波能量。构件普遍具有弹性特点,若地震灾害等级较小,建筑受到动力作用会出现横向刚度变化,从而达到控制建筑形变目的。若建筑遭受严重地震灾害,则构件表现为非弹性状态,显著提升建筑的阻尼值,使得其能够吸收大量的能量,有效减轻建筑整体的震动情况。所以能量消耗构件是该技术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并且所使用的构件普遍成本较低、寿命较长,所以可以在当前的建筑施工中多加应用,例如使用粘弹性阻尼、摩擦耗能抗震装置等。
(3)应用半主动、主动控制技术
对于半主动技术应用时,需要先按照相关的抗震等级标准相关要求调整建筑结构的参变量,将掌控构件作为调节载体,无须应用过多的外界能源,只需要以铅酸电池等弱电满足其电力需求。半主动技术应用时,需要将断路器作为掌控构件,基于断路器设备控制整个控制系统,从而使得建筑结构动力特性出现明显变化。当前可改变装置、可控液体阻尼等设备都属于应用较为广泛的半主动控制装置;主动控制减震技术对于外界能源的需求量较大,其在地震波到达时,会产生反向作用力,通过与地震波相互作用,达到抗震目的。
(4)抗震加固技术
建筑抗震施工过程中,除了合理应用上述抗震技术之外,还必须要对其整体进行加固处理,通过砌体、混凝土钢筋框架等进行施工建设,也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砌体加固处理方面,是由施工单位应用钢筋网水泥砂浆对建筑进行加固,具体需要先铺筑水泥砂浆,以此达到紧固建筑整体的目的,并能够有效防范墙体开裂、渗水漏水情况出现,再借助钢筋网为建筑构件保护层。但该抗震措施缺乏基础作业环节,所以其抗震技术只能够应用于地震等级较小的地区。此外还可以在建筑相应位置增加抗震墙,该墙体与相关的抗震等级要求相同,在完工之后能够有效抵抗高等级地震。若建筑自身存在较高的历史价值,应当选择聚合物砂浆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
当前抗震技术已经被广泛使用,建筑整体质量显著提升,此外,不少地震高发地区的建筑中还启动了地震警报系统。作为建筑企业,我们应该时刻把人民的生命安全置于首位,在施工过程中充分结合建筑设计要求,合理应用相关地震减震防震措施,保证施工质量,让汶川地震这样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