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不及防地,本周伊始全球市场集体下跌,周一周二连续两天A股上证指数下跌4.47%失守3300点,创业板指跌幅更是达到了6.03%;隔壁港股市场恒生指数也下跌了5.20%。小伙伴们不禁惊呼:“股市又怎么了?”(数据来源:wind,2022.03.08)
除了区域风险升温之外,美联储加息也被认为是导致全球市场动荡的原因之一。自年前开始,美联储预计加息的传闻就一直甚嚣尘上,1月份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达7.5%,创下了40年以来新高。美联储临时主席鲍威尔最近也表示,美联储将在3月15日-16日召开的会议上“谨慎”加息,他支持在本月升息25个基点。一石激起千层浪,业内认为鲍威尔此番言论是在为今年夏天加息超市场预期作铺垫;瑞银紧接着表示,预计美联储年内加息六次,每次增加25个基点。(来源:金融界,2022.03.07)
毫无疑问地,美联储加息是2022年资本市场最受关注的大事儿之一,很多小伙伴都在担心美联储加息对投资的影响,还有小伙伴问小夏“在全球加息的预期下是否要赎回纯债基金改投‘固收+’?”那幺小夏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美联储加息在即对中国市场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01
三次美联储加息周期中大类资产的表现
小夏在往期节目中跟大家科普过降息,这次咱们就来说说加息。一降一加,其实很容易就能让人联想到这是一对“反向操作”,降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央行降低利息,从而降低整个市场包括企业、个人的借贷成本,往往用来刺激经济;那么加息反过来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央行提高利息,从而提高整个市场的借贷成本,往往用来抑制通胀。美联储这次加息就是为了抑制通胀,按照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表态,如果美国通胀持续居高不下,美联储将准备更积极地采取行动,在某次或多次会议上加息超过25个基点。
往后看,美联储加息可能给市场带来哪些影响?以史为鉴,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下最近三次美联储加息周期中资本市场的表现。回顾历史,美联储最近的三次加息周期分别发生在1999年6月到2000年5月、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以及2015年12月到2018年12月,而且这三次加息都是处于经济过热和通胀上升期。
接下来咱们来看看这三轮美联储加息周期内大类资产的反应都是怎样的——
一是股市。美联储加息后全球股市呈现出“先跌后涨”的走势。在三轮周期中的一开始权益市场都会回调,其中A股上证指数的最大跌幅在15%-30%之间,标普500最大跌幅在5%-15%之间。但拉长时间来看,这种影响慢慢会平息,各个市场最终会回到自身的运行轨道中并恢复上涨,也就是说,整个加息周期内全球股市呈现出一个“√”字型的走势。
二是债市。加息后市场利率上升,新发债券会获得更高的收益,这就会刺激投资者抛售原有的债券、去买入新债券。历史上每个加息周期内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整体看都是上升的,而我国国债利率其实不太受此影响,在美联储加息周期内还数次出现过阶段性下行。
三是大宗商品。加息是收紧货币政策、使市场上的货币供应减少、市场利率上升,本来应该利空大宗商品,但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自身供求关系。历史数据显示,大宗商品是大类资产中受美联储加息影响更直接的一类,在加息周期内基本都处于上升通道,一直到美联储加息结束才开始出现明显回调。(上述参考:海通证券,2022.03.02)
02
低估值在加息周期中具有更高的防御价值
了解了历史上的美联储加息对各类资产的影响,咱们再来着重看看这次。其实熟悉A股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相比港股这类和全球市场联系更紧密的市场,A股市场其实受国内影响比较大,包括年初以来的市场低迷,除了受到外围的地缘冲突加剧、美联储加息影响之外,还有国内的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市场风险偏好降低等等因素影响。
既然A股表现主要还是取决于国内的经济、政策和市场环境等。那么投资者在这轮美联储加息中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第一,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往后看,在全球股市大幅震荡中,A股预计还是会受到一定影响,结合当下国际形势和A股自身实际情况,短期内市场可能会继续震荡,这也是大家需要做好准备的。但中长期来看,随着“稳增长”政策的逐步推进,货币政策宽松的力度逐渐提高,经济景气度可能逐步改善,同时A股上证指数市盈率-TTM仅12.9倍,远低于标普500的20.59倍、英国富时100的14.25倍,在全球处于相对低估值,也有利于在全球波动中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如果大家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短期震荡,不妨将眼光放长远一些。(数据来源:wind,截止2022.03.08)
第二,适当调整自身配置。作为2022年资本市场的“头等大事”,美联储加息很可能会进一步加剧A股市场的分化。其中,低估值、高分红、收益稳健的板块有望持续成为市场主线;相反,估值处于相对高位的板块可能面临一定的回调风险。因此在这个时点,大家可以适当增加稳增长政策催化、同时自身也具有防御属性的价值板块,比如金融、基建等,以增加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同时,考虑到低估值本身在加息周期中具有更高的防御价值,而港股市场无论是金融、地产等周期股还是互联网科技板块都处于自身历史估值的绝对低位,大家可以适当增加港股产品配置,虽然短期难免受到冲击,但后续可能会成为今年投资的惊喜。
最后回答一下开头小伙伴提出的问题,在全球加息的预期下是否要赎回纯债基金改投“固收+”?如果目前权益仓位比较高,那幺小夏建议您不要赎回纯债基金,因为纯债基金能够起到平滑风险的作用;如果目前权益仓位不高、希望能够趁低布局,不妨将部分纯债基金换成“固收+”品种,但要做好“固收+”比纯债基金净值波动大、风险也更大的准备。(上述参考:中金公司,2022.01.21;中泰证券,2022.02.25)
温馨提示: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