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河北省广宗县件只乡槐窝村的一位老农,在村民口中,他是一个本本分分、普普通通的农民。
却不想,这个和普通村民没什么两样的老农,竟然胸前挂满勋章,出现在了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式“致敬方阵”中的礼宾车上。
他究竟是谁?有着什么样的身份,能够受邀出现在如此盛大的活动里面呢?
一次偶然,身份公诸于世
2002年的某一天,对于吴洪甫而言,是无数平凡日子中的一天。这一天,吴洪甫忙完了农活之后,在院子里的凳子上坐下来休息。
吴洪甫翻开了一本新买的《世界军事》杂志,这是他几年来的习惯。家里的角落里,已经堆放了一摞厚厚的《世界军事》杂志。
家里的亲戚和关系要好的村民,都把吴洪甫称为“老军迷”,甚至有时候老伴还开玩笑地对他说:“怎么,都一把年纪了,还想参军呢?老咯,人家才不要你呢”。
对于老伴的“调侃”,吴洪甫从来都是开心地笑笑,也不说什么,像是一个将童话书看得津津有味的孩子。
然而,这一期的《世界军事》杂事,却和吴洪甫之前看过的任何一期有所不同,何故呢?
原来,吴洪甫在看手中这期《世界军事》时,翻到了一篇文章,里面讲述了中国导弹击落U-2敌机的故事。
看了之后,吴洪甫不禁邹起了眉头,顿时陷入了深思。
顿了一会,他紧张地仔细阅读了这篇故事,读完一遍之后,还若有所思,又接着读了两遍。
为什么这期《世界军事》杂事中关于导弹击落U-2敌机的故事能够引起吴洪甫这般的认真呢?
这源于他的真实身份,他绝非等闲之辈。
曾经当过解放军战士的他,受到部队的培养,在他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他意识到,关于这方面事情的保密期已到,《世界军事》杂事能够向普遍读者讲述这个故事,就说明这已经不再是秘密了。
吴洪甫叹了口气,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下去了,这一刻,他保守了37年的秘密终于可以公开了。37年来,保守秘密的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他激动地拿着杂志来到家人面前,兴奋地说道:“看!这个上面说的就是我曾经在的部队!”
家人听完之后愣怔住了,因为在过去37年里,从未听他说过自己曾经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并且服役的部队还不一般,那是曾被列为机密的秘密部队——导弹部队。
开始,家人没有相信他的话。吴洪甫自己也看出,家人对他说的持有怀疑的态度。
老人并没有一时着急向家人辩解,而是微笑着跟家人说:“你们等等,我有东西给你们看。”
说完,老人径直地走向了他的房间,在床底下拖出了一个破旧的大箱子。打开箱子,表层整整齐齐地叠放着老人的衣服,随着把这些衣服一层层拿出来,在箱底,竟然存放着老人当时在部队的证件资料。
他拿着这些证件资料,来到家人面前,笑嘻嘻地递给家人,“看,我没骗你们吧”一边说着。
家人看了老人压箱底的东西,才相信老人之前真的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并且还是在导弹部队服役。
老人的往事,慢慢地在村里传开了。随着越传越广,竟传到了县政府。
县政府得知所辖县区里居然隐居着一位老英雄,马上就派工作人员来探访吴洪甫。
工作人员来到吴洪甫家中,吴洪甫向工作人员展示了自己的证件资料,对他的身份核实无误后,工作人员马上向县政府领导报告。
随即,县政府决定按照规定,按照战斗英雄给予吴洪甫相应待遇。
而这时候,让当地政府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知道县政府要按照战斗英雄给他相应待遇的时候,他却委婉拒绝了。
这让当地政府十分不解,而吴洪甫却非常淡然地表示,自己表明身份并不是为了要和政府谈待遇,他参加解放军,以及后来击落敌军U-2飞机保卫国家安全,只是在尽他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的本分而已。
这让当地政府感动不已,随即对他的英雄事迹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人们才了解到这位战斗英雄对国家的贡献,以及37年来保守秘密的不容易。
奉献青春热血,攻破难关,成功击落敌机
吴洪甫于1941年4月28日出生在河北省广宗县件只乡槐窝村。
1959年,参军入伍,经过刻苦的训练,吴洪甫不断提高自己的军事能力,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标图员和一级歼机技术能手,具体负责导弹的发射定位工作,给导弹提供目标准确位置、距离等数据。
刻苦的训练,终于迎来了实战的机会。
1962年9月9日,一架美制"U-2"高空侦察机由平漂岛上空窜入我江西省鄱阳湖上空,8时32分进入二营火力范围,吴洪甫迅速把"U-2"飞机的航迹标在标图板上并传给指挥部。
营长岳振华得知消息后,对于美军的狂妄行为十分震怒,立即下达了攻击命令。
战士们按下了发射按钮,三枚导弹尾部喷射出熊熊火焰,直冲云霄,朝着U-2飞机飞去。
“轰”的一声爆炸声,导弹成功命中U-2飞机,敌机被击落。
这一举动,竟然创造了“世界第一”,因为这是世界上首次用导弹击落U-2飞机。
创下辉煌战绩后,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立即和空军其他领导赶到了现场,对击落U-2飞机的二营官兵进行慰问,并给吴洪甫等人记大功一次。
他们的功绩传到了党中央,周总理为此还专门发来贺电:"很好,这是个伟大的胜利,看来美国的空中王牌并不可怕嘛!"
他们成功击落U-2飞机的战绩,以及总理发来的贺电,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
然而,战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一向以高精尖准备自居的美军而言,这次U-2被击落,是充满耻辱的,他们也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
在总结了这次U-2被击落的失败教训后,美军提出了U-2的改良方案,电子技术专家在U-2飞机上安装了应对地空导弹的预警装置——小型机载雷达。
有了这样的装置,能够提前对朝飞机飞来的地空导弹进行预警,大大提升了飞机躲避导弹的能力。
面对美军在高精尖武器装备上的再升级,难道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吗?
并不是!
美军技术装备再升级的情报被我军知道后,空军经过研究,马上就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部队向二营的官兵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U-2飞机上装备的预警雷达,想要成功击落U-2,唯一的办法就是比飞机上的预警雷达更快,让预警雷达发挥不了作用。
部队要求二营官兵要用8秒的时间把所有数据准确发送给引导人员,并且还要求必须做到精确无误。
按照当时的技术水平,时间最短是18秒,而新的要求只是这个时间的零头,能做到吗?能确保准确吗?
就拼一口气!
在接到新的要求后,吴洪甫却提出了比部队更严苛的要求,他们对整个流程进行了无数次的摸排演练,提出4秒可以完成,在不打开制导雷达天线,仅使用目标指示雷达的条件下,用短短4秒将计算结果传递给引导人员,导弹发射后2到3秒内还要迅速地打开制导雷达控制导弹。
4秒的要求,绝不是吴洪甫等人被战绩冲昏了头脑,拍脑袋提出的不切实际、不可执行的时间。
为了能够突破4秒的时间,吴洪甫等人在狭小的指挥车内进行研究,对于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都不断地研究演练,全部流程被他们重复了无数遍。整个研究一直持续了十几天。
终于,他们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在经历了500余次的开机实验,终于能够以3秒的极限时间把所有参数准确发送给引导人员,从而使导弹部队把打开天线到导弹升空(共15个动作)的时间压缩到8秒以内完成。
从1963年以后,吴洪甫所在部队先后在江西上饶、福建漳州、广西凭祥上空无一失败地以3秒钟将RB57-D、RF101及无人驾驶飞机击落。
这样的战绩,震惊了全世界。吴洪甫等人的技术攻关,为我国取得制空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RB57-D
为了表彰他们创下的辉煌战绩、做出的卓越贡献,1964年7月23日,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元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吴洪甫所在营部全体指战员。
无疑,这对于吴洪甫等人是一项殊荣,因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唯一的一次成建制接见一个营级单位。
来到人民大会堂,周总理第一个和吴洪甫握了手,并且还在当晚设宴招待了他们。
守口如瓶、严守机密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转眼间吴洪甫已经在部队服役24年,24年里,吴洪甫一刻也没有松懈过,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1965年2月,吴洪甫迎来了退役,在退役之前,营长岳振华把即将退役的战士们集中到了一起,召开了一个会议。一来是代表部队对他们这些年来付出的青春和热血表示感谢,二来是在他们退役之前最后一次强调纪律。
部队对他们提出了两点要求,其一是无能因地方没安排就闹意见,最为关键的是第二条,坚决不能泄露军事机密和国家秘密。
退役之后,吴洪甫选择了回到家乡——河北省广宗县件只乡槐窝村,回到家里之后,他默默的将视若珍宝和部队有关的东西整理在一个大箱子里面,在这些东西上整整齐齐叠放了几层衣物,然后将箱子放在床底下。
回乡之后,他拿起了农具,干起了农活,对于自己曾经服役的部队,自己曾经的战斗经历只字未提。
他过得并不富裕,甚至还遭遇了很多不幸。
母亲因病瘫痪,卧床在家,甚至生活都不能自理,由吴洪甫的妻子照顾,吴洪甫为了全家的生存,在地里从早忙到晚。
不久后,妻子股骨头坏死,他带着妻子来到医院检查,医院提出了高额的治疗费用。吴洪甫二话没说就带着妻子回家,对于妻子的病,只能依靠药物控制治疗,妻子的药费占了生活支出的很大部分。
还不止这些,儿子在和伙伴玩耍的时候,不幸被伙伴误伤了眼睛。对方的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闯了祸,急忙带着东拼西凑的钱和粮票等东西来到了吴洪甫家,而吴洪甫却没有过分追究他们的责任,在他心里知道,孩子不是故意的……
吴洪甫自己借遍了亲朋好友,还是没有凑够手术费。出院前一天,吴洪甫坐在儿子床前,握着儿子的小手,一夜未合眼。由于治疗不彻底,孩子的一只眼失明了。
即使面临着这么多的困难,吴洪甫心中一直铭记着退役前部队提出的要求,没有向当地政府提过任何要求,只是自己默默地承受着这些。
对于家人,自己当年参军的经历、服役的部队、创下的战绩,也是只字未提。其实结婚的时候,妻子曾经问过他的过去。但吴洪甫只是对妻子说,我不是坏人,该让你知道的会让你知道,不该让你知道的不要多问。妻子也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就也没有再多问。
他生活在破旧的房子里,本分的当着农民,踏踏实实的干着农活。
正所谓退伍不褪色,虽然退伍了,但是吴洪甫一直怀念着从前在部队的生活,也一直关心着部队的信息。
2015年12月31日,中央军委举行仪式,将第二炮兵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部队,并授予军旗,第二炮兵也由原来的战略性独立兵种,上升为独立军种。
得知火箭军成立的消息,吴洪甫高兴得手舞足蹈,兴奋了几个晚上睡不着觉,那是他发自内心的高兴,看着国防实力的不断提升,曾经作为解放军战士的他感到无上的骄傲和自豪。
热心善良的老吴
在村民眼中,吴洪甫是一个热心、善良的人,从退役回村到现在,对于村里的工作,吴洪甫总是带头响应和支持。
90年代初,村集体计划流转村里闲置的沙窝地搞特色种植。
但是大多数人不知道土地流转是什么,都持有观望态度,谁也没有签合同,这让村里的干部一下子犯了难,虽然极力跟村民们做工作,但是丝毫没有改变现状。
就在这时候,吴洪甫站了出来,他说到:“这是好事,我支持”,说完便在合同上签了字。
其他村民看着有人签了字,有些动摇,吴洪甫又接着开导大家:“沙窝地在咱们手里生不出金蛋蛋,流转给合作社经营,咱们每年吃红利,不亏。”
说了之后,村民们迟疑了一会儿,然后有一个人站出来也在合同上签了字,随后两个、五个……最后大伙儿都在合同上签了字。
吴洪甫发现西村口卫生条件不好,到处是垃圾,便自己带上工具去西村口打扫卫生,清理垃圾。这一幕被村民们看到了,渐渐地,没有人在西村口乱丢垃圾了。
不管是从地里回来还是散步,遇到路上又坑洼,吴洪甫都会在附近找一些碎石泥巴什么的,把坑洼填平。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一次偶然的机会,吴洪甫看到一篇关于华罗庚入党不悔的报道,给了他极大的启发。虽然吴洪甫曾经参军,是战斗英雄,但是却还不是一名共产党员。
强烈的入党愿望迸发出来了。
已经77岁的吴洪甫拿起笔,一字一句郑重的写下了入党申请书,他深情的写到:“我的功劳和荣誉只能代表过去,现在必须保持,将来要继续发扬,不但自己要做好,还要教育后代,让他们接过红旗向前跑,更要带动一群人共同向前跑……”
2019年10月31日,78岁的吴洪甫紧握右手,庄严地站在党旗前,饱含热泪,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宣誓人:吴洪甫”
吴洪甫的事迹广为流传,被评为广宗好人、邢台好人、中国好人、全国“最美退役军人”。2014年7月,吴洪甫应邀参加了中国空军某部“毛主席接见空军英雄营50周年”纪念活动,并上台发言,他笑着说:“感觉自己身上的责任更重了,身上背负的荣誉越多,越要更严格的要求自己,要永远记得自己的军人本色。”
2019年,在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吴洪甫应邀坐上“致敬”方阵的20号礼宾车,在接受人民致敬的同时,吴洪甫郑重地抬起右手,向祖国和人民敬礼。
参考资料
[1]吴洪甫-中国军网
[2]吴洪甫同志先进事迹
[3]“永远忠于党,永远追随党”——访“最美退役军人”吴洪甫
[4]吴洪甫:隐姓埋名的一等功臣
[5]吴洪甫:老英雄 新党员 他用行动诠释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