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老农为保守秘密隐姓埋名37年,身份公开后,政府闻讯而来

2022年11月02日12:17:21 热门 1385

任何一个军队想要拥有强硬实力、优良作风,离不开铁打的纪律。而任何军人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务必建立在严格遵守纪律,听从命令的基础之上。

而任何一名优秀的军人无论是否身在军营,那种无可磨灭的纪律与荣誉,将永远深深根植于他的骨骼当中,任由时间缓缓流逝,不变的是那一颗爱党、爱国、爱军的中国心。

“最美退役军人”吴洪甫的事迹无疑便是对“中国心”最好的阐述。这位河北老农隐姓埋名37年,为保守一秘密,身份公开后,政府闻讯而来。

河北老农为保守秘密隐姓埋名37年,身份公开后,政府闻讯而来 - 天天要闻

吴洪甫

一、从部队归来的老农

1965年2月,在空军地空导弹部队服役的“普通军人”吴洪甫退役,1959年12月参军的他此时已然历经近五年的军营岁月。五年时间悄然而逝,钢枪磨砺了他的意志,风雨唤醒了他的血性,纪律挺拔了他的脊梁……

他以普通人的身份走进军营,成为了一名并不普通的军人,如今他怀揣着这一份“不普通”即将回归昔年间作为普通人的生活,他因不舍而满含热泪。

临别之际战友们夹队相送,在那个分别即是永远的年代里,这样一群亲爱的人再相见不知要到何年何月?至于是否能够再见,机会渺茫到令人热泪不止。

因为空军地空导弹部队的特殊性质,临走之前营长岳振华特意为他们召开了一场特殊会议,而在会议当中明确指出,“务必不能因为地方没有安排就闹意见;务必不能泄露军事机密和国家机密,危害国家安全。”

河北老农为保守秘密隐姓埋名37年,身份公开后,政府闻讯而来 - 天天要闻

这是吴洪甫脱下戎装之前,最后一次以军人身份接到的命令,亦是他与军营之间无声的最后羁绊。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在吴洪甫的军旅生涯当中,这是他唯一的信念,而在离开部队之后同样如此。在他看来自己是带着命令离开部队的,即便没有了军人的身份,但只要那道命令尚在,一颗滚烫的中国心尚在,他便依旧是一名军人,要不顾一切的去完成命令。

怀揣着这样一道“特殊命令”,结束五年军旅生涯的吴洪甫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部队,回到了他的家乡,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槐窝村,成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

而关于他的一切不曾与任何人说起,那道命令也成为了他内心深处最大的秘密,寄托着对军营生活的向往与慰藉。

河北老农为保守秘密隐姓埋名37年,身份公开后,政府闻讯而来 - 天天要闻

岳振华

“老吴,在部队当地什么兵?打过仗没有?给咱们说道说道,也好长长见识……”如这般的话在吴洪甫的生活当中层出不穷,然而每一次别人问及,吴洪甫都是相同的答案。

“就是在那边做饭的炊事兵,枪都没碰过几次……”吴洪甫总是憨厚一笑摆了摆手,煞有其事的作出一副惭愧模样。久而久之,在他的“蒙蔽”之下乡亲们也都相信了这一事实,其中更包括他的妻子、孩子。

在家人的眼中也只记得吴洪甫曾有一段当兵的经历,但也只是个普普通通的“炊事兵”。

自此吴洪甫成功地淡化了人们心中他曾作为军人的痕迹,或许时间辗转后的乡亲们已经少有人记得他曾当过兵,只清楚那是一位憨厚老实的农民。由此“普通”的吴洪甫扎根在了家乡,唯独他自己记得曾经的“不普通”,也时刻铭记着他曾是一名军人。

河北老农为保守秘密隐姓埋名37年,身份公开后,政府闻讯而来 - 天天要闻

二、为家乡做奉献

虽然失去了军人这一重身份,但吴洪甫从不曾忘记他曾是一名军人,因此他虽身在群众当中,却依旧铭记着军营中的纪律与思想理念,以群众的身份发挥着军人的作用与担当。

1965年至1975年,从军营当中回到家乡的吴洪甫,不仅成为了一名农民,与此同时也成为了村里民兵连连长,在他的号召与带领下年年斩获“红旗民兵连”的殊荣。

之所以有此结果,便在于吴洪甫将军营当中的纪律与作风,结合实际地带入了家乡的民兵连,在他的严格要求下小小民兵连却有“大作风”。

河北老农为保守秘密隐姓埋名37年,身份公开后,政府闻讯而来 - 天天要闻

对于家乡吴洪甫自然是满怀深情的,因此他时时刻刻惦念着将家乡引领向更为美好的方向,或许他个人的力量终归有限,但他却清楚“莫因善小而不为”的道理。

从不动声色填埋路上的土坑,到笑谈间原谅撞坏他三轮车的姑娘,又或者主动请缨清理村里堆积的垃圾,不求任何回报,拒绝政府予以的补贴……滴滴点点汇聚着吴洪甫造福家乡的切实行动。

而做出这一切的吴洪甫本人从不因为这些而志骄意满,反之则将一切视为理所应当。“谁让你是一名军人!谁让你是一名共产党员!”或许这是吴洪甫心中默默对自己说过最多的话。

他兼具着一个军人的作风以及一名党员的党性,他用自己的切实行动去告诉自己、告诉所有人,他配得上这两个身份。正因心怀党性与军心,吴洪甫的思想是非常正面的,而与此同时他的行为与思想也深深地号召着家乡之中的人民。

河北老农为保守秘密隐姓埋名37年,身份公开后,政府闻讯而来 - 天天要闻

在大家的印象当中,吴洪甫乃是一位任劳任怨、舍己为人的大好人,与此同时他在村子里也是具备一定威望的,因此每当吴洪甫身先士卒之时,村子里的人也都愿意予以支持。

20世纪90年代初,村里计划流转闲置土地搞特色种植。彼时的农民大多对于相应政策并不熟悉,因此几番游说之下并没有什么起色,大家多是远远观望着。

然而吴洪甫心中满怀着对于国家政策的信任,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支持,并且挨家挨户给大伙儿做思想工作,直到最终项目得以落实。而彼时种下的桃林也由此成为了村里脱贫的一大助力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摇钱树”。

“虽然俺现在不是兵,但也受过党和军队的培养和教育,决不能忘记曾经是一个兵,一定要甘于吃苦、服务人民。”吴洪甫秉承着一名军人的作风、一名党员的党性,默默地为家乡建设添砖添瓦无私奉献着,他将一名老兵的优良作风展现得淋漓尽致。

河北老农为保守秘密隐姓埋名37年,身份公开后,政府闻讯而来 - 天天要闻

三、沉默之间的无私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何村子里的人能够认同吴洪甫的威望?便在于吴洪甫自身做得足够好,由内而外地令周围的人去信服。对外吴洪甫不遗余力地去带动家乡建设,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奔波,然而却是吴洪甫牺牲自身利益所换来的。

作为一名农民,吴洪甫的家境并不宽裕。最初的他家中只有自己与妻子两个劳动力,还要拖家带口赡养父母子女。破败的老房子当中,一家人吃咸菜度日的场景时有发生,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对于他与家人而言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然而正是身处于这样的状况之下,吴洪甫却依旧坚定不移地去帮助他人,即便后来他的儿子残疾、母亲瘫痪、妻子股骨头坏死,以至于生活举步维艰难以为继,甚至于曾在一场大水后房屋坍塌,迫不得已偕老带幼在亲戚家借住三年之久……

河北老农为保守秘密隐姓埋名37年,身份公开后,政府闻讯而来 - 天天要闻

但是吴洪甫依旧将所有的苦痛自己扛,没有期冀任何的特殊待遇。

1979年之时,吴洪甫7岁左右的儿子在与小伙伴玩耍的过程当中被误伤,需要立即进行手术,否则便有失明的风险。然而一如上述当中,吴洪甫家境一贫如洗,又如何能够负担得起高昂的手术费用?而伤到他儿子的那一户人家也是同样的状况。

虽然身边的人提出让对方负责到底,但是面对对方东挪西借之后也只能给出200元钱以及几十斤粮票的状况,吴洪甫并没有选择继续深究,即便家人对此表示不解,他的妻子为此不等他话说完便含泪跑了出去。

吴洪甫选择不再深究的原因,是不希望因为这一事故而令对方的家庭支离破碎,为了这一选择他务必要自行承担所有的医疗费用。因此吴洪甫几经奔波,走遍了所有的亲朋好友,然而直到出院前一天依旧没有凑齐手术费用。

河北老农为保守秘密隐姓埋名37年,身份公开后,政府闻讯而来 - 天天要闻

由此吴洪甫无私奉献的精神已然呼之欲出,作为他的家人是光荣的同时也是“不幸的”,因为他的家人亦要有如他一般的觉悟,但换而言之这又何尝不是最好的家风与传承?

正因吴洪甫的所作所为,令他即便抛却了军人这一重身份,却依旧成为了群众当中的一名军人。“吴洪甫前半生是英雄,后半生更是英雄。”这是槐窝村老支书杨洪文对他的评价。

那么遍观吴洪甫后半生的无私奉献,不妨从头回顾他前半生的峥嵘,由此更能见得这位老兵精神的崇高与伟大。

河北老农为保守秘密隐姓埋名37年,身份公开后,政府闻讯而来 - 天天要闻

四、吴洪甫的前半生

吴洪甫于空军地空导弹部队服役,联系到“导弹”二字对于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便不难窥见吴洪甫究竟隐姓埋名37年间,保守了怎样的秘密。而在这一秘密背后,却是吴洪甫前半生的至高荣光。

1962年9月9日,一架美制“U—2”高空侦察机平漂岛上空窜入江西省鄱阳湖上空,冒然闯进了空军地空导弹部队二营负责的防空识别区。面对敌人的屡屡挑衅,我方素来的态度便是尽一切可能予以打击,因此相应的拦截命令很快下达。

彼时的吴洪甫负责导弹发射定位工作,在他快速测算数据后准确地将“U—2”高空侦察机的航迹标在标图板上,并上传给指挥部。随着营长一声令下,敌机应声爆炸。

河北老农为保守秘密隐姓埋名37年,身份公开后,政府闻讯而来 - 天天要闻

正因这次行动表现突出,吴洪甫荣获提前晋衔一次。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我军首次击落美制“U—2”高空侦察机。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未有败绩的美制“U—2”高空侦察机被击落之后,敌人势必会作出加强,由此敌机上安装了对付地空导弹的预警装置,每当我方制导雷达天线捕捉目标飞机时,敌方预警装置就会自动报警,由此击落敌机的难度大幅度攀升。

面对这一状况,我军的将士并未感到气馁,反而愈发的斗志昂扬。既然现在不能够将之击落,那么便不惜一切代价去提高水平,直到将之击落。因此,包括吴洪甫在内的二营将士们开始了“大练兵”。

历经500次的训练之后,我军整体的应对技术不断提高,能够在3秒钟的超极限时间内,把所有参数准确发送给引导技师。

河北老农为保守秘密隐姓埋名37年,身份公开后,政府闻讯而来 - 天天要闻

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1963年11月1日,随着吴洪甫坚定地说出“三发必中一发!”,有关方面当机立断开火,第二架美制“U—2”高空侦察机,在我军的炮火之下插翅难逃。

在彼时我军装备处于弱势的状况下,能够做到如此地步是殊为不易的,而这一事件无疑是极大程度振奋了我军军心,因此吴洪甫等人荣获个人一等功,二营全体荣获集体一等功,二营亦得到了“英雄营”这一称号。

1964年7月23日,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二营全体官兵并合影留念。时光辗转这一照片成为了吴洪甫“隐姓埋名”时期的最大慰籍,亦是他前半生荣光的最好证明。这一事迹长埋在吴洪甫的心中,直到后来一件事情的发生才为人所知。

河北老农为保守秘密隐姓埋名37年,身份公开后,政府闻讯而来 - 天天要闻

为了一道命令,历时37年吴洪甫对于自己的前半生绝口不提,直到有天他在报纸上见到彼时击落侦察机的事迹见报,方才明白那道保密命令已经失效,由此他的事迹方才为世人所知晓。是的,他前半生的付出直到此时方才得到了回报。

一时之间老人的事迹传遍五湖四海,当地政府获悉老人的事迹之后立刻作出行动,为老人办理各项符合政策的优待补偿措施,然而在吴洪甫的眼中这些实质上并不重要。

看似五年的军人生涯,但实质上吴洪甫老人毕生以军人的铁律自我要求着,他一辈子活成了一名军人。一如吴洪甫老人“我只是一个老兵。”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