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上一次性工作帽,捏紧N95口罩鼻夹,穿上医用防护服,压低隔离面屏,戴好橡胶手套……这是驻守在甘棠高速口的“大白们”日复一日的常规操作。清晨的鱼肚白,正午的烈日,深夜的星光,在与病毒比拼速度的接力中,冲在最前沿的是基层党员干部。

凌晨1点的甘棠高速口采样点灯火通明
甘棠乡作为屏南县的“南大门”,毗邻古田县,屏古高速与235国道穿境而过,车流、人流、物流均十分密集,长期面临着巨大的“外防输入”压力。4月2日,一封《致全乡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信》通过“美丽甘棠”公众号传播开来,全乡党员闻令而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主动站好岗、带好头、履好职,加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有效缓解了高速口前线防疫压力。

醒目的党员先锋岗
“您好,请出示下行程码和健康码,我这边先记录下您的信息。”甘棠乡机关党支部党员、乡司法所干部陈雀斌是登记点里的一员,10年党龄的她已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中连续工作了8个小时,由于长时间佩戴口罩和手套,她的脸上、手上已布满勒痕。“虽然很闷,但一想到能为防疫出一点力,就觉得很有意义,而且我只是轮班值守人员里平凡的一分子。”



党员陈雀斌坚守于核酸登记点、被汗水浸泡的双手
“越是危机关头,作为党员越要挺身而出,做好带头表率。”除了在高速口采样点值守,甘棠乡卫生院院长周茂全还承担着甘棠主村的核酸采集工作。“高速口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只有守护好这道防线,才能守护住群众的健康,党员干部们都积极发挥着先锋作用。”身为党员的周茂全说道。

党员周茂全正在采集核酸
污染区、清洁区、登记点、采样点、物资储备间……各个分区有条不紊,宛如块块砖石堆砌为一道攻不可破的城墙,把守着屏南的“南大门”,护卫着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300多个小时的昼夜守护,3600余辆车次的引导,5000余名人员的登记,2000余人次的核酸检测,这是3月26日甘棠高速口核酸采样点启动以来“大白们”勠力同心递交的数字。
虽然口罩和防护服模糊了面貌、年龄甚至性别,却遮不住一名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守一道门,护一座城,身着白衣,心有锦缎,“大白们”身体力行书写着党员的责任与担当,让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一线。(张干舜)
来源:屏南县甘棠乡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