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百度 侵删)
文 ▍陈博
提起富士康,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苹果最大的代工厂,面对火热的新能源赛道,创始人郭台铭表示:“苹果汽车不过是四个轮子的iPhone,我们既然能造iPhone,为什么就不能造电动车?”
壹
早在去年10月,富士康就发布了纯电动汽车品牌Foxtron,宣布将推出Model C、Model E和Model T共三款纯电汽车,近日却是Model B要率先亮相。单从名字上来看,富士康大有“碰瓷”特斯拉的嫌疑,此次的Model B定位为紧凑车型,与大众ID.3相似。
富士康进入新能源赛道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着清晰的定位,同之前的主营业务一样,富士康造车多是为了能接到更多车企代工的订单。
代工厂的实力不容小觑,我们熟知的新能源龙头企业比亚迪就是代工厂出身。早在2007年,比亚迪旗下手机业务比亚迪电子就在香港主板上市,像华为、三星、魅族等都是比亚迪的客户,手机代工业务占据总营收的近一半,同为代工厂的富士康有这样的自信也在意料之中。
(图为比亚迪2021年营收报告)
为了向客户展示自己的诚意和实力,富士康跳过了代工环节直接做出了分属于不同赛道的原型车,Model C对应中型SUV、Model E是中大型轿车和Model T对应大巴公交,Model B则是一款两厢车。
对于造车富士康不只是说说而已,今年三月Model T已经交付。但公交车相对乘用车而言技术含量较低,比亚迪的电动公交车已在市场上应用了12年,真正能展示品牌实力的还是乘用车车型,富士康今后真正的战场在C端市场。
贰
在新能源厂商的夹击下,许多传统车厂意欲转型。起步阶段能力不足时,富士康是个省心又省力的选择,除了要自己设计Logo和外形等一些简单的部分之外,其他都能在富士康一站式搞定。这一点与华为的造车思路不谋而合,华为与小康股份的合作品牌赛力斯就是一个双赢的案例。
Foxtron并不是由富士康完全持股,纳智捷是该品牌的另一位股东。纳智捷也称得上是“时代的眼泪”了,十多年前纳智捷初上市便风靡一时,连周杰伦都被请来做代言人。日前纳智捷推出了一款基于Model C的纯电SUV,整体看来可圈可点。想来这也是富士康和纳智捷合作的主要原因,不仅能提供资金,还可以在销售上助富士康一臂之力。
此次富士康打响了造车名号之后,在转型上停滞不前的传统车企都可与之展开合作,只需提供一些核心设计就可以坐收成车,其余的都交给富士康来完成。
将“进入自动驾驶第一阵营”作为目标的小米就非常适合与富士康通力合作,小米可以专注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富士康则充当整车制造的“管家”,毕竟对于小米来说,建设自己的车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前期需铺垫的地方过多。
当然富士康最期待的应该是苹果这块大蛋糕,苹果每年售出的 iPhone 里有70%是由富士康代工的。为苹果效力多年,富士康与苹果的合作十分紧密,一旦苹果成功推出“Apple Car”,富士康一定是苹果代工的第一选择。
另外在这里cue一下“一直在回国路上”的贾跃亭,如果受够了美国工厂的高成本低效率,找富士康代工还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说不定能早点看到回国的希望。
总之,富士康此次大张旗鼓地宣传新车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更多是为自己的造车代工厂打广告,暗示苹果这类大客户自己已具备成熟的代工能力,欢迎大家随时下订。将代工之路进行到底,实为富士康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