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粮食危机再响警报。
近日,泰国政府发言人表示,泰国与越南计划联合提高大米价格;据媒体报道,印度政府可能会收紧大米的出口。
值得一提的是,大米被认为是帮助防止世界粮食危机恶化的主粮,而印度、越南、泰国是全球大米出口量前三大的国家,出口总量占全球的70%。
因此,这三个国家对大米等农业大宗商品的出口限制或提价,令市场担心会进一步恶化粮食危机和促使全球消费者的食品成本上涨。
与此同时,俄罗斯也有最新表态,据央视新闻报道,俄罗斯农业部表示,至2022年8月底之前,不打算取消对葵花籽的出口禁令;此前,全球食糖产量第八的巴基斯坦,宣布全面禁止食糖出口;正深陷战争困局的乌克兰,则宣布限制荞麦、黑麦和燕麦等农产品出口。
如今,许多国家开始实施粮食出口禁令,根据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最新数据,有20多个国家正在限制粮食或肥料出口。受影响品项繁多,如小麦、玉米、植物油、鸡肉、牛肉、马铃薯、番茄、豆类、糖、磷盐岩、氮肥等。
事实上,多个国家禁止出口食品是为了优先保证本国的供应,使粮食能够自给自足,保证粮食安全。
当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粮食(副食品)当作重要资源保护、限制甚至禁止出口的时候,全球性的“粮食战争”事实上已经爆发了。
目前,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代表的国际粮价持续走高,依然高位运行。
具体来看,美玉米主力合约由年初的584.75美分/蒲式耳涨至目前的765美分/蒲式耳,涨幅为30.82%;美小麦主力合约由年初的736美分/蒲式耳涨至目前的1130美分/蒲式耳,涨幅为53.53%;美稻米主力合约由年初的最低点14.5美分/蒲耳式涨至目前的17.11美分/蒲式耳,涨幅为18%;美大豆主力合约由年初的最低点1353美分/蒲式耳涨至目前的1676美分/蒲式耳,涨幅为23.87%。
其中,尤其以小麦期货涨幅最高。自年初以来,CBOT小麦期货已经开启连续上涨模式,尤其是2月初至3月8日期间,近一个月时间内涨近70%,并在3月8日达到阶段高点1363美分/蒲式耳。
之所以会爆发“粮食大战”,跟乌俄战争、疫情反复和天气,有着密切的关系。
乌俄战争的两大当事国——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大国,战争会影响粮食的生产、收获、加工、运输和贸易。尤其是乌克兰,战争爆发后4000多万人口里,接近1000万人在国内或者国外做难民,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是必然的。乌克兰日前警告,其粮食产量今年恐大幅下降50%。
其次,农业生产的效益受气候变化的直接影响。印度作为世界第二大小麦生产国,今年遭遇122年来的极端高温天气而影响粮食供应,就是个典型案例。
据路透社报道,今年2月,印度预计全年小麦产量可达创纪录的1.11亿吨,当时印度商业部长甚至在推特豪言:“印度农民正养活全世界”。但受高温天气影响,这一立场很快改变。据路透社援引的报告分析,印度今年小麦收成受高温影响预计将减产6%。印度政府官员说,“根据政府2月份发布的产量估计,我们本可以轻松出口超过1200万吨小麦,但现在看来将会减少出口。”
至于疫情对农业的生产影响,更是全球性的。比如在中国,有些地方为了防疫限制农民下地工作,甚至核发“春耕证”。
与此同时,粮食危机直接推动了相关标的的股价快速抬升,5月30日,粮食概念股大涨,金健米业一字板涨停,中水渔业涨8%、东方集团涨4%,农发种业、北大荒涨超3%。
具体到个股,盈利能力传递的确定性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维度,从一季度来看,北大荒、新农开发、隆平高科、苏垦农发、农发种业等种植、种业个股均表现良好,比较长期看好。
根据2022年第一季度显示,北大荒净利润4.41亿元,同比增长17.44%,销售毛利率为70.03%;新农开发净利润0.47亿元,同比增长104.61%,销售毛利率为45.46%;隆平高科净利润0.54亿元,同比增长34.38%,销售毛利率为44.89%;苏垦高发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增长15.04%,销售毛利率为14.00%;农发种业净利润0.19亿元,同比增长4517.6%,销售毛利率为9.30%。
不过也不用过分担因为全球粮食价格高企会抬升国内种植企业的盈利预期,我国主粮库存高,政策影响力大,能有效控制国际市场行情的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