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每天必须接触的东西,所以美食类节目大多没有门槛,大家都爱看。 于是在互联网的催生下,吃播盛行。并且随着短视频的火爆,吃播的形式逐渐变味,其中以大胃王的形式最多,还有吃生肉、吞活物的猎奇者,岂是一个五花八门能形容的。 如果不是互联网直播,或许你都不知道吃播圈已经到了畸形的地步。
探索大胃王
木下佑香是日本很有名的大胃王,这个身高157cm,体重不到50千克的可爱女生能一顿吃下200个寿司。
为了探寻大胃王的秘密,医生为她做了CT检查。结果显示,她吃饱饭后的胃容积是空腹时的66倍! 这么大的胃,能把体内其他器官挤得移了位。
为什么大胃王吃不胖?
一般来说,吃得越多长得越胖 ,但有些大胃王能在一次直播中吃下大量食物却不胖。 这似乎成了世界未解之谜。 有人标榜自己是靠巨大的运动量来维持体重。但做个简单的算术题就能明白这几乎不可能,运动消耗的热量远小于每顿吃下的食物热量。
答案
其实答案很简单:催吐。吃播届催吐是一种常见现象。 最原始的催吐是用手,但容易被眼尖的网友发现手的伤痕。于是有“精明的商人”发明了催吐管。在一些电商平台,催吐管被改名为“兔兔管”、“仙女管”以规避关键词的审查。卖家声称,使用时只要将催吐管插入胃部,“两三分钟就能吐干净”,“成为小仙女指日可待”,甚至“教育”网友将催吐管的一端连接水龙头,灌水以加速催吐。 让吃下的食物吐出来—乍看上去,既满足了口腹之欲,又减少了食物的摄入,除了忍受催吐期间的不适,似乎没有什么不妥。 然而,人在催吐过程中,吐出的不仅是未消化的食物,还有胃酸。胃酸会腐蚀消化道和口腔,长时间的催吐会导致电解质紊乱,严重的情况会导致心律失常、抽搐、休克、癫痫。 大胃王桐桐在一次吃播时,牙齿居然被面包硌掉。这是因为长时间的催吐,牙齿逐渐被胃酸腐蚀。 长期催吐,人的状态会有很明显改变。轻则面部浮肿、双眼无神,重则出现厌食症/暴食症,甚至诱发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肥胖、疾病
若不催吐,留给大胃王们的就是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增高、尿酸增高、高血压,还有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脑梗等疾病。 有人说,人的一生就吃那点东西,提前吃完提前走。 2021年1月,年仅19岁的吃播网红孙艺轩因脑溢血去世,刷新了脑溢血的患病年龄纪录。生前他需要每天吃药来控制高血压和高脂血症。但疾病的根源—长期食用高碳水、高热量、多油脂食物没有改变,所以一切努力都是徒劳。 2021年3月,年仅29岁的吃播网红泡泡龙不幸去世。在这场意外发生前,他的身体早已发出警示的讯号:重度肥胖、脱发、脸部黑棘皮症等。泡泡龙脸上的黑斑一度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甚至有人称之为尸斑。然非如此,在医学上,这叫做黑棘皮症,与肥胖和内分泌紊乱有很大联系。在疾病侵蚀身体的同时他又有着不健康的作息、工作的压力,这才催生了悲剧。
真相
难道大胃王们真如展示的那样,对食物有饕餮般的热爱,甚至愿意为之付出巨大的健康代价吗? 或许只有打开他们的商品橱窗页面,看见海量的销量才明白——哪有那么多热爱与分享,其实都是生意。 营销者用种种看似美好的方式,包装错误的饮食、减肥观点,进而获利。总有人跟随,而不辨真假。 在所有流量皆生意的互联网时代,平台每天诞生无数虚假信息,等你不慎落坑。 真相和科学成为稀缺品。
暴饮暴食不可取,希望大家都能合理饮食。饮食并不是健康管理的全部,但绝对是核心。 但若已经出现了肥胖、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及时健康、有效的科学减重和控制疾病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