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2022年10月08日03:59:10 热门 1901


网上看过一个榜单,列出最脍炙人口,却又最难读懂的七本世界级名著。


除了中国的四大经典名著,便是国外的《百年孤独》、《尤利西斯》和《追忆似水年华》。


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号称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它犹如人类文化长河中,最璀璨、最高远的一颗明珠,让人肃然起敬又望而却步。


然而,当你耐下心来读一读此书,你的平凡人生,也许就多了一种淬炼,多了一份诗意,成为你似水年华中,最难忘的瞬间。


《追忆似水年华》: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 天天要闻

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

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回忆录式的自传体小说,叙述者普鲁斯特,一直在追求和寻找生活的目标和意义。


直到最后,他不再浪费时间、四处追寻。


他发现,生活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


《追忆似水年华》: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 天天要闻


有一次,他吃到一种在茶水里浸泡过的玛德莱娜小饼,具体来说,就在勺子碰到上颚的那一刻,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一种美不可言的快感传遍我全身,使我感到超然升华,但又不解其缘由。


这种快感立即使我,对人生的沧桑无动于衷,对人生的横祸泰然处之,对幻景般的生命毫不在乎……


这块小点心的气味和滋味,是那么久远而又熟悉,让他想起童年时在姨妈家品尝过的味道。


而在那里度过的美好岁月,在脑海中像闪电般一幕幕回放。


正如他感叹:


“人在物丧,昔日的一切荡然无存,唯有气味和滋味还长久留存。


尽管更微弱,却更坚韧,更忠诚,有如灵魂。


在万物的废墟上,让人们去回想,去等待,去盼望。”


而那天主人公受邀去盖芒特公馆,踏进大院之后,因为胡乱想着心事,没在意身边开过的汽车,快速躲闪的时候,不小心踩到凹凸不平的铺路石上。


在此之前,他还在为其他事心怀忧虑。


可是,当踉跄后退踩到凹凸不平的石块,那一刻他破颜而笑,心中顿时转悲为喜。


这种微妙的感受,更让他回想起人生不同时期,破颜而笑的时刻:


比如那次,仆人轻手轻脚进来,原本为了不发生声音,结果弄巧成拙,把羹匙和盘子碰击得乒乓作响。


这种“乒乓作响”,让他回想起,曾经乘火车行驶在旅途中,在一座小树林前的车站,看到一名工人用榔头敲打车轮进行检查,那清脆的声响,静寂的回音。


《追忆似水年华》: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如此,他情不自禁地陷入了美好的遐想,如同发现记忆中遗失的珍宝。


谁说逝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当你真正拥有过,记忆将带领你让某一刻昨日重现。


那重逢的感觉,就像一杯老酒,就像曾经的老友,那么熟悉,永远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在心头褪色。


正如作者所说:


我们看到某样东西,会感到愉悦,并不是因为这件东西本身,一定是因为它引起一段关于美好感受的回忆。


周星驰执导的电影《西游降魔篇》,女主的名字“段小姐”,正是来源于他对已逝女友罗慧娟的怀念。


多年以前,他俩一起拍摄影片,罗慧娟扮演的就是周星驰的夫人“段小姐”。


多年以后,影片里的一句歌词,他也执意改成:“从前直到现在,爱还在 ”。


而童年时的我每晚入睡,父亲总在我前额印下小啄般的亲吻。


他那嘟嘟的嘴唇和温暖的气息,至今还清晰记得。


电影《寻梦环游记》有句台词:“生命的终点,不是死亡,而是遗忘。”


岁月可以流走,回忆却刻在心头。


我们朦胧的初恋,悠悠的乡愁,还有家乡的特产,妈妈的拿手菜。


这些感觉永远还在,这些日子也从未黯淡。


只要真正地活过、付出过、感受过,被记住的日子,就成了生命的永恒。


有回忆的人生,就是圆满。


《追忆似水年华》: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 天天要闻

所谓爱情,只是一种个人期待


书中的斯万先生,英俊、聪明,生活在上流社会,具有良好的艺术品位。


在剧院里,他初次邂逅交际花奥黛特(事实上是一名高级妓女)。


起初他没有什么感觉,甚至有点反感。


然而,当斯万无意间发现奥黛特的相貌,与他喜爱的一位画家作品中的女性相像后,他内心的感受即刻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追忆似水年华》: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 天天要闻


他开始从美学角度观察、欣赏、凝视她。


奥黛特的美貌虽然不是他喜欢的那种,但“他从自己的美学修养中找到了根据。”


随着深入相处,他发现这个女人并不聪明,且趣味拙劣,对事物持有庸俗看法。


可是为了不失去爱情,他心甘情愿爱护她。


他把她的虚荣视作风雅,肤浅视作天真,责怪视为关切。


他总是接受她的主张,走进她的社交圈,还主动去喜欢她所喜欢的东西,甚至模仿她的生活习惯。


然而,如此的付出并没有换来对等的情感。


交际花本性难改,他一次次被激怒、被冷漠、被疏远。


如同空中的海市蜃楼,他看到的如梦如幻之美,却是一种想象和虚幻。


正如书中所言:“只是以对方为载体,痴爱自己心中的幻想和感觉。”


他心中视为信仰的所谓爱情,只是来源于他满腔的个人期待。


与此类似,普鲁斯特深深爱上少女阿尔贝蒂娜。


他们一起在花园、海滩、游乐场,留下难忘的甜蜜。


可当真正拥她为妻后,他却痛苦地发现,对方和一位女伴有着过于亲密的关系。


《追忆似水年华》: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嫉妒、猜疑、无助,像毒蛇一样无时无刻,缠绕着普鲁斯特的心。


他想完全拥有她,却无法限制她。


他想离开她,却无法痛下决心。


他千方百计,想彻底纠正她。


直到最后,他用囚禁的方式,阻止她变态的心理、外溢的情感。


可是,感情又怎么能通过极端的方式强求?


最终,她留下一张字条,消失在他面前。


当再次听到她的名字,她已因骑马不慎摔死。


然而,即便伊人已逝,刻骨的嫉妒之火,在普鲁斯特的内心却从未熄灭。


一直处于敏感而纠结状态的他,甚至在某一个瞬间,还在试图找寻自己值得被爱的证据……


斯万的爱而不得,与普鲁斯特的泥足深陷,这两份爱情互为镜像,却又殊途同归。


他们的爱,与其说是爱人,更不如说是爱己。


斯万,爱的是那个自己珍视为艺术的美。


而普鲁斯特,爱的是那个,需要给予无条件信任和忠诚的自己。


生活中总有这样的人、这样的爱情。


每一个人都用力去爱,结果却都在爱的征途上,屡屡碰壁、遍体鳞伤。


这样的爱越是深沉,越是折磨人。


因为只要没有找寻到,那个契合你的真正审美,没法验证到,那个属于你的真正价值和归属感,你就无法真正理解和欣赏别人。


爱恨纠结的根源只是,你没有真正发现和接纳你自己。


正如痛定思痛后的普鲁斯特,终于醒悟:


爱情是种错觉,我们爱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人带给我们的感觉。


真正的爱情,是通过对方看见自己,活出自己。


当你真正爱自己,才能自由地爱别人,爱情才属于你。


《追忆似水年华》: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只有纯粹,才能快乐


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了寻找快乐而竭尽全力。


然而,真正的快乐俯首可得。


在书中大部分篇幅里,读者都能感受到主人公,对生活悠然自得的快乐。


这种丰富的心灵感触,不需要惊天动地,却近在咫尺。


当看到香气浓郁、一片粉红的山楂树,他陷入在排山倒海般的美好之间,一时哪里都不想去,想一辈子守在山楂花的身边。


《追忆似水年华》: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当父母带他离开这片故乡时,还是孩童的他一个人跑来,痛哭流涕地跟山楂花告别,向山楂树许愿:


“等我长大后,绝不像别人那样发疯似地生活,即使在巴黎,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也不去串门子去听那些无聊的闲话,宁愿下乡观赏首批开花的山楂……”


从喜爱到不舍,从开心到哭泣,孩子的天真,是最大的纯粹。


长大后,当路过花园,他看到丁香“亭亭玉立,娇嫩花团如同高悬的淡紫色吊灯”;


蝴蝶花“像懒散的公主凭她的利刃剑弯曲下垂”;


还有“穿着一色红红短上衣”的大蔷薇花


“离群”的丽春花


“懒洋洋落伍”的矢车菊……


每一种花,都被赋予了一份奇特的美感,以某种姿态诉说着一个故事。


平日里,当他用餐巾纸擦拭嘴角时“仿佛从餐巾的毛边和褶皱中,看见孔雀开屏似的大海,碧波粼粼,绿莹莹,蓝晶晶”。


而当他看到一幅画作,上面有位女子,她倚靠的树投下一圈阴影,远处有片片白帆在金黄色的河流上浮现。


他紧盯着画面,进入一个瞬间。


他意识到女子即将回去,船只即将离开,树影即将移位,夜晚即将降临。


《追忆似水年华》: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 天天要闻


从而联想到:“没有不散的宴席,生命终将消逝,充满流光溢彩的无数瞬间一去不复返……”


《中庸》有云:“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世间每个人都需要吃饭,可谁能品尝出食物真正的味道呢?


有的人,饕餮一生也未必知道自己在吃些什么。


因为,过于简单易得的事物,总让我们觉得平凡无趣。


似乎,快乐要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来得更为隆重才好。


比如一场电影、一个派对、一次升迁等等。


于是,为了等待和追求这样的快乐,我们甘于琐碎和劳累,变得粗疏和麻木。


殊不知,生活如流水般匆匆流淌,能抓住和享受的趣味,也悄无声息,匆匆而去。



普鲁斯特说:


对一种感觉的投入和专注,让一切变得纯粹而超脱。


如今的我们,活在一个快节奏、高效率的时代。


多少人吃饭时狼吞虎咽,睡觉时辗转不眠,没时间和朋友聊天,没条件健身锻炼,没心情对家人嘘寒问暖。


每一个当下都在匆忙中度过,每一个今天都在忧虑和遗憾中离去,从没真正活过某一天。


看过一句话:


曾经痛苦,才知道真正的痛苦。


曾经执着,才能放下执着。


曾经牵挂,才能了无牵挂。


生活,只有忘我地投入其中,才能真正感受一种深刻和从容。


无论何种情境,只要我们真正经历、观察、感悟和思考,就会得到纯粹和超脱,失也是得,苦也是乐。


正如这几年的疫情,我们在彷徨和危机中战战兢兢。


可艰难和困窘中,又凝聚着多少宝贵的体验:


医护人员的竭力救护,邻里之间的温暖援助,亲人朋友的眷念,自己的坚忍果断。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有痛苦和悲壮,有脆弱和无奈,更有震撼和感动,珍惜和感恩,希望和信念……


《追忆似水年华》: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 天天要闻


普鲁斯特以一副羸弱的身体,和一颗敏感的心,历时17年之久,记录和再现了属于他的过去。


有人说,他全心写作的这17年,岂不是只活在了重复的过去,一个个现在再次擦肩而过。


然而,也正是因为他真正地拥有着,那如水般溜走的过去,用心感受着每一次悲伤喜乐。


他才能用最真实的笔触,去书写和重现。


而写作激起的身心碰撞,产生强烈的喜悦和满足感。


这种体验,也铸就了他另一种人生。


恰如书中所言:“真正的天堂,是已经失去了的天堂。”


全身心拥有的时刻,才是最大的美好。


如果对于当下的生活,我们视若无睹,置若罔闻,一心一意低着头去追赶自认为的人生,那么,再多、再长的年华,也是苍白无力。


所以,体验每一份悲喜,感受每一份冷暖,生活的快乐和价值,就在眼前。


点个【在看】,愿你全情投入每一刻。


去捕捉去感知,最珍贵的生命壮阔和琐碎;


去记录去发现,最美妙的生活广大和精致。


作者 | 远山近水,个人公众号:远山近水读经典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