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与大陆:分不开的还是家乡菜(眷村菜)

2022年10月07日17:50:20 热门 1155

一提到眷村,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桃园眷村这个网红餐厅。文艺的就餐环境,门口排长龙的队伍,强调古早风味的豆浆、烧饼、油条,是它的标志。

台湾与大陆:分不开的还是家乡菜(眷村菜) - 天天要闻

眷村在台湾,通常是指1949年起至1960年代,国共内战失利的国民政府,为了安排被迫自中国大陆各省迁徙至台湾的国民党军及其眷属所兴建的房舍。其中以定居桃园县的为最多。如今这里已经凋零,但当年来自五湖四海的饮食风格却在眷村得以汇聚并流传,形成了特殊的眷村菜风味。

台湾与大陆:分不开的还是家乡菜(眷村菜) - 天天要闻

眷村作为二十世纪台湾的一个独特存在,是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再加上眷村封闭的生活环境,因此眷村文化中有十分强烈的“自我认同”意识:他们来自大陆,梦想着回到家乡,以为到台湾只是暂时栖身,结果却再回不去;他们生活在台湾,但是被隔绝在眷村里,与台湾人格格不入。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反攻梦的彻底破碎和台湾本省人的民主运动此起彼伏,台湾的省籍矛盾愈演愈烈。解严之后,国民党对社会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外省人从过去的中心地位逐渐边缘化,民进党提出“台湾四大族群概念”后(原住民、闽南人、客家族、外省族),更是把省籍矛盾扩大为政治分歧。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眷村二代,既没有对大陆的记忆,又不被台湾社会所认同,所以眷村里长大的人总把自己称为是“无根的一代”,他们只能从眷村里去寻找认同。

台湾与大陆:分不开的还是家乡菜(眷村菜) - 天天要闻

眷村里大多是军人和随军家属,因此大多建在军事基地周围,内部设施齐全,与眷村外的台湾社会无论是生活方式、建筑形式和社会关系都有很大差距,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又封闭的社会文化环境。眷村里的人来自大陆各个省份,语言、文化信仰不同,生活习惯各异,但是一样的是被隔绝在这闭塞的空间和同样清贫的生活。物资短缺时代,食物是所有人最关心的问题,眷村里的母亲们变着法地给孩子们做饭,相互之间传授经验,彼此学习,竟然使得各地饮食文化在眷村融汇贯通起来。饮食成为了沟通眷村里不同文化背景人群之间的一条纽带。在眷村出生、长大的作家朱天心的小说里,记忆中的眷村都是食物的味道:

台湾与大陆:分不开的还是家乡菜(眷村菜) - 天天要闻

“江西人的阿丁的嗝味其实比四川人的培培要辛辣得多,浙江人的汪家小孩总是臭哄哄的糟白鱼、蒸臭豆腐味,广东人的雅雅和她哥哥们总是粥的酸酵味,很奇怪他们都绝口不说‘稀饭’而说粥,爱吃‘广柑’就是柳丁。更不要说张家莫家小孩山东人的臭蒜臭大葱和各种臭蘸酱的味道,孙家的北平妈妈会做各种面食点心,他们家小孩在外游荡总人手一种吃食,那个面香真引人发狂……”九十年代以后,在文学、饮食作品的推动下,眷村菜突然在台湾流行起来,几乎每年都会举办眷村文化节。有着61年历史的“忠南饭馆”见证了眷村的起落,是台北知名的眷村菜小饭馆。61年来,店里的装饰几乎没有变过,招牌菜“五更肠旺”原本是当年部队里的大锅剩菜加大肠、蒜苗和辣油做出的大杂烩,炒饼是眷村里的母亲用昨天吃剩的葱油饼,加白菜、红萝卜等做出的大锅炒,看着简陋,但这就是眷村人“最爱的家常菜”!

在眷村人眼中,眷村菜就是“即兴菜”,家中有什么食材就做什么,不属任何菜系。“对眷村内的人而言,眷村菜是家乡菜,浓浓的妈妈味道;对眷村外的人来讲,眷村菜就是外省菜。”通过眷村菜,唤起的是眷村人的集体记忆,是抹不去的浓浓乡土情!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