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当资本进入到律师行业,出庭一次二百块也是很正常的,至于说法律咨询,可能在资本的裹挟下,都变成免费的了。说一个我的一个真实的经历吧,这也是一线城市一些律所的经营模式。这也是大家经常能看到百度、抖音、头条上各种广告推荐的原因。
我刚毕业的时候进入一家律所实习,这家律所就是典型的资本型的、公司型的律所。律所名义上是合伙制,实际上完全是公司制经营,律所的经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广告推广和投放-邀约-面谈(销售)-办案律师和助理-客诉。
广告推广和投放,就是负责在各种平台上投放广告的部门,负责人有权决定如何投放广告,投放多少广告,广告投放的费用是一个大头开销,主要是跟抖音、百度、头条合作,每天的广告费用就高达几万,每年上千万。(所以大家能明白为何你总能看到各种关于律所的广告了吧)。
邀约就是客服,你点开广告以后,就会有客服跟你聊天,他们绝大部分并非律师,甚至很多大专学历,他们的目的就是把你约到律所,跟销售人员面谈,每约到一个人来律所,就会有3%左右的提成,提成计算的基数以该客户最终缴纳的律师费为准。(套路就是这样,步步为营)
所谓面谈人员,就是销售,有些律所要求比较高,对客户比较负责,要求面谈必须是法学生,甚至必须是律师,有些律所的面谈绝大部分都是非法学专业的,他们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方式,争取客户付费,他们给你们提供的咨询是免费的,但很多都是非专业的,会把你的预期提的很高,好像这个案子一定能胜诉一样,以此来让你付费,能跟你揭示风险的面谈算是比较良心的了。销售每谈成一个案子,提成在5%-10%左右。
案子接进来后,律师和助理负责办案,律师和助理分工明确,助理只负责立案,律师只负责开庭。助理每个月多的能立二三十个案件(主要是网上立案和邮寄立案),律师每个月,有的能开40多个庭。助理是立案机器,律师是开庭机器。助理是死工资,每月2千到6千不等,大部分律所不给助理提成。律师每开庭一次,提成在10%25%之间。
由于接进来的案子质量不高,不少案件当事人都要求退费,这时就交给客诉来处理。
这种模式有一个好处,就是让刚拿到律师证的年轻律师不至于没有案子可以做,由于律所分配了大量案件,所以律师的法律实践能力可以得到迅速的提升,而且,综合来看,相比同阶段的律师,工资也不算差。但是缺点是,律师要处理大量的案件,那么在每一个案件上面花费的时间精力也就比较少,其实对客户来说就没有那么好了。我个人对这种模式并不反感,关键是要规范,尤其是面谈人员,不能什么案件都接,不能忽悠甚至欺骗委托人,这是此种模式能够长期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