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如何走出“毒亲”关系?改变“家庭编码”,完成自我救赎

2022年10月03日10:54:10 热门 1346

今年5月17日上映的电影《春潮》,引发了大家对“原生家庭”的热议。

这部由郝蕾、金燕玲、曲隽希、李文波主演,由黄尚禾特别出演、取材于真实生活的电影,将镜头对准了中国式母女关系,把冲突和矛盾点聚焦在祖孙三代女性身上。

影片一经上映,就斩获多个奖项——从第二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JJIA摄影奖,提名JJIA剧情片,到入围第十三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JIA剧情长片、以及第十五届大阪亚洲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等多个奖项。同时,获得不少影迷认可,大家表示感同身受,认为这是女性题材电影的一次新突破。

《春潮》中的原生家庭,再现了千万家庭中的关系困顿,片中女儿郭建波未婚先孕,生下女儿郭婉婷,成为单身母亲,一起寄居在母亲纪明岚的家中。纪明岚对郭建波从小就没好面色,显得十分强势,她总是谩骂、指责,甚至是诅咒自己的女儿郭建波,郭建波在母亲的鄙夷和诅咒之下,一路沉默着长大,母女两个人之间微妙又隐秘的关系,让外孙小小年纪就已经学会察言观色,不得不充当姥姥和妈妈的调解者。直到郭建波40岁,母亲病倒,这种紧张的关系才得以解脱,郭建波才才寻回自己的人生。

春潮|如何走出“毒亲”关系?改变“家庭编码”,完成自我救赎 - 天天要闻

反观现实生活中,诅咒孩子的母亲并不少见。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是“我快疯了,我被我妈妈诅咒快点去死?我该怎么办?”原来因为题主做饭时把鸡蛋撒了,妈妈就拿着刀要剁TA,TA害怕,嘴里疯狂说着对不起,暴躁的妈妈却从厨房追到卧室,最后在TA电脑桌上狠狠砍了一刀,并咒骂TA:“为什么你不去死啊?你死了多好啊。”TA内心有恐惧和气愤在交加,浑身发抖,哭得不成人样,有一死了之的念头闪过。最后,妈妈还总结:“就是养了个畜牲。”话题下面有不少感受相同的人,有人称:“已经习惯了。”,还有人回复:“只能默默忍受,等到他们离去的那一天。”

这跟《春潮》一样,三代女性相互对抗着,让不安的情绪就如激荡的潮水一样,在看似平面的表象之下暗流涌动,只有每一个人的情感都可以如水涌出,才得到安静。而如何才能涌出,似乎无解。

其实,不论是在片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原生家庭里,确实普遍存在着一种“毒亲”关系——许多父母对孩子不是过度干涉,就是漠不关心,平时在生活中遇见不如意,就通过诅咒自己的孩子来发泄心中的不满,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又会对孩子造成哪些伤害呢?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走出原生家庭里的这种“毒亲”关系呢?

春潮|如何走出“毒亲”关系?改变“家庭编码”,完成自我救赎 - 天天要闻

一、何谓原生家庭里的“毒亲”关系?

孩子在成长中与父母相处必不可少。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过度干涉与漠不关心,都会导致孩子精神发育不正常,对孩子今后的生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毒害,这,就是“毒亲”关系了。

对此,日本针对“父母”这一话题有一个调查。调查选出全国1477名20-60岁男女,在这些人当中,有23.7%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是父母教育的失败品”。从性别和年龄上来看,20+女性占比最大。

在《春潮》中,母亲纪明岚对女儿郭建波就是这种典型的“毒亲”关系代表。纪明岚既强势又冷漠还具有攻击性,她习惯把对生命的怨怼对着郭建波发泄出来,用恶劣的态度对待她。导致郭建波只能以沉默来抗衡,最终成为跟母亲一样的“两面派”、未婚先孕、单身母亲……这样不幸的人生,完全是受到了母亲的诅咒所导致的失败人生。正如郭建波的独白:“有多少个夜晚,我想躺在妈妈的怀里,但是大多数时间,我都躺在了男人的身边……”

原生家庭里的“毒亲”关系,父母多表现为用谩骂和诅咒来控制和捆绑孩子。片中有很多这样的场景。

春潮|如何走出“毒亲”关系?改变“家庭编码”,完成自我救赎 - 天天要闻

①纪明岚谩骂女儿。

郭建波在母亲面前,怎么做都不对,怎么做都会被谩骂。

她说话的时候,会被母亲骂:"我从来没过你这么不要脸的人。"

她不说话的时候,也会母亲被揪着怼一怼:"你看我高兴你就泼我冷水。"

郭建波是一名记者,报道社会上的一些负面新闻,但母亲冷嘲热讽:“……他做的那些缺德事,你就说他性格好,你这不是做记者的吗?怎么就这么公平公正呢?”、“拿着国家的工资,吃着国家的粮,还要揭国家的短,不懂感恩、吃里扒外!”

春潮|如何走出“毒亲”关系?改变“家庭编码”,完成自我救赎 - 天天要闻

②纪明岚不惜诋毁女儿。

为了抢夺女郭婉婷的情感,纪明岚甚至在外孙女郭婉婷面前,也毫不掩饰对其妈妈的鄙弃,还对郭建波父亲的控诉,说郭建波曾经想要杀掉自己的亲生女儿,她对郭婉婷说:“我可不能把你交给一个想杀死你的人。”

③纪明岚甚至诅咒女儿。

母亲在家组织社区活动,郭建波回家无处可待,只得进厨房,刚点上烟,母亲就进来:“没看这么多人还抽烟,你有毛病。”

母亲参加同学聚会回家,由于还有酒劲,就开始诉说自己一生遭受的苦痛,并说自己不会做一辈子的奴才,她说:“不欠你们郭家人的”,还骂郭建波“不要脸!”

郭建波不能将日子过得舒坦和开心,母亲一旦发现女儿开心,就不依不饶地骂,她好日子,就是对自己从前辛苦的一种不认可。

④纪明岚对女儿的控制。

母亲摆出奉献者的姿态,却控制着女儿。郭建波小时候跟父亲出门,母亲叮嘱她,不要让父亲碰和摸,万一父亲有这个举动就要反抗。

郭建波因想念父亲,拿出父亲的照片,母亲拿过来就立马烧掉,因为她认为这就是一种背叛。

春潮|如何走出“毒亲”关系?改变“家庭编码”,完成自我救赎 - 天天要闻

二、原生家庭中“毒亲”关系对孩子的伤害。

拍摄该片的制片人李亚平曾说:“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父母是谁,也无法切断和他们之间的联系,但这决定了我们是不是快乐,我们要尊重最亲密的人的情感世界的认知。”

作为母亲,纪明岚不断虐待女儿郭建波的心,她一方面把悲观厌世转移到无辜的女儿身上。另一方面又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女儿来分担她生活里的苦难,承认她的价值。这种做法,起码会给孩子带来3种伤害。

①强迫性重复。

何谓强迫性重复?

创立人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是这么解释的:一个人固执不断地重复某些似乎毫无意义的活动,或反复重温某些痛苦的经历和体验。且强迫性重复不止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也经常在家庭里产生代际传递。简单理解:“幸福的家庭代代幸福,不幸的家庭代代不幸”。在所有亲子关系当中,母女关系最容易出现强迫性重复。

在《春潮》中,郭建波是“失语”的状态,她企图逃离母亲的阴影,不想重复她的人生,也不想成为她那样的人。

我们大概也有一段时间,认为郭建波与纪明岚不同:她沉默,母亲毒舌;她单身,母亲结婚生子。但是,从深处想,她又跟母亲走着一样的路:吸烟、遭受非议、两面派,想借助男人的支撑改变命运。从片中可知,纪明岚之前也吸烟,纪明岚对外人亲切热情,对亲生女儿却尖酸刻薄。同样,郭建波是独当一面的新闻记者,但在家就成了叛逆的女儿。纪明岚委身于他人改变自己人生;郭建波也以躺在男人身边,来补缺母亲的怀抱。

春潮|如何走出“毒亲”关系?改变“家庭编码”,完成自我救赎 - 天天要闻


②抑郁与自伤。

在《春潮》里,三代同堂时,气氛紧张,令人窒息。郭建波在家中唯一一次开口说话,是对着喜欢纪明岚的大爷。郭建波在母亲的诅咒之中,情绪爆发之时,从不倾诉,显出抑郁的表现,她会在饺子皮上熄烟、放水淹客厅,甚至徒手捏仙人掌,让一根根刺扎入双手,鲜血淋漓也不觉得痛……

从心理学上的角度来说,自残自伤行为基于弗洛伊德的“死本能”,即自我惩罚和毁灭。所以自伤自残相当于自我的否定,以及对自我不接受。

事实上,郭建波的这种自我攻击的方式,就是在发泄不满。一般来说,选择自伤而不将心中的苦闷说出来的人,就是抑郁症状。

③不明白什么是爱。

一个人,从来没有得到过爱,她便会失去爱人的能力和判断力。

片中的纪明岚婚姻不幸,老公出轨,她只得自己带郭建波艰难生活。但在郭建波的记忆里,纪明岚掌控着全家的气氛,她和爸爸仿佛多余,她第一次来初潮时,赶紧去问母亲,母亲嫌麻烦,冷冷地问:“你怎么来这个了?”显然纪明岚的爱已枯竭,她无法将爱输入给女儿。

结果,郭建波在母亲那里得不到正常的关爱,就投入男人怀抱寻找温暖和关爱。

春潮|如何走出“毒亲”关系?改变“家庭编码”,完成自我救赎 - 天天要闻

三、改变“家庭编码”,走出“毒亲”关系。

孩子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难道只能任自己重蹈覆辙?如何才能走出原生家庭给的影响和伤害,完成自我救赎呢?

关于母女之间的纠葛,片中没有给出和解的答案,但在片末最后郭建波在母亲病床前的7分钟中独白里,已经给了我们启示:母亲的诅咒是形式绝不是本质,是结果绝不是主因,孩子与其抱怨,不如试着改变“家庭编码”,来完成自我救赎。因为等待一场自然的疾病和死亡,时间太漫长,代价也太大了。

那么,什么是“家庭编码”?

相关专家说,“在某种程度上,任何人都是生物基因和文化基因共同驱动下的个体。生物基因来源于父母,而文化基因则来自父母双方家族祖先的文化传承和周围社会环境的总和。”

即,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习惯、理念,就成为了这个人的文化基因编码,这些编码就像电脑程序一样,自动而长期地控制着个人的行为与选择,无形之中影响人在事业、交友、结婚对象等等方面的选择——好像是你在主动选择,实则有内因在替你作主。

比如在苹果和梨之间,你选择了苹果,必然是受到了某种习惯和理念的影响。而这种“编码”一旦有所松动和改变,自我成长就发生了。不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对待自己、对待生活,甚至对待孩子的态度、看法和做法就会有所改变。要实现这种改变,化解父母给的伤害,完成自我救赎,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

春潮|如何走出“毒亲”关系?改变“家庭编码”,完成自我救赎 - 天天要闻

①了解父母经历,理解父母行为。

父母生活的经验与有限的认知,让父母实现这种改变有些困难。所以让孩子主动做出改变,会相对容易一些。

就如《春潮》中的郭建波,她只明白其一,知道父亲是母亲生活中所有的不幸来源,但她并不知道母亲之所以经常诅咒她,不让她好过,其实是源于自我厌恶和悲观厌世。谁能想到,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社区负责人会讨厌自己呢?郭建波怎么也不会想到,母亲陷于这种痛苦中不能自拔。如果郭建波了解和理解了母亲行为之下的内因,让母亲明白:她值得让自己过得好,过得顺,或许她不必等那么久,才能获得解脱。

美国心理学家巴里·格罗斯科普夫博士讲述过自己上中学时被父亲狂骂的故事,那天他因学校有活动,借用了父亲一双袜子,结果被父亲足足骂了2-3个小时。这让他感觉受到伤害,从而疏远父亲。多年后,他才知道父亲大发脾气的原因,原来在从前的寒冬时节,父亲为了换口吃的,卖掉了自己的鞋袜光脚过冬,所以才有了异常的“袜子情结”。导致对自己借袜子,父亲出现了激烈反应。当格罗斯科普夫了解父亲的经历,也就理解了父亲骂自己的行为,不仅让怨恨烟消云散,还对这样的父亲多了悲悯和敬意。

因此,受到父母伤害的孩子,完全可以通过理解父母、谅解父母,来实现自我救赎。

春潮|如何走出“毒亲”关系?改变“家庭编码”,完成自我救赎 - 天天要闻

②谅解父母的“伤害”,才能完成自我救赎。

形式上与距离上的远离,可能会让孩子自以为“自我塑造”得很成功,而一旦发起火来或者情绪失控,孩子那个样子绝对还是父母的样子,所以远离父母,不能让孩子从父母行为的伤害和影响中解脱出来。

孩子虽然是独立的个体,但的确无法独立于家族去独善其身。因为从根源上已经停滞或扭曲了,孩子的行为模式已经和父母的模式紧密相连,孩子主观上不愿意成为父母那样的人,但不自主地重复着父母人生的模式,使这种“毒亲”的家庭关系,也如祖训一样,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要实现改变,治愈伤害,唯有谅解父母伤害自己的行为,看见父母的诅咒内因,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解脱。就如《春潮》中,经过一场疾病,郭建波看到了“父亲是大流氓”这不是事实,而是母亲内心的创作所致,于是重新梳理了自己的情感,利用7分钟独白对自己的观念进行了再次“编码”,这使她对母亲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她帮母亲细心擦身体,陪在她的病床前,通过这种种谅解的行为,她不仅走出了母亲诅咒自己的阴影,也有助于在今后的人生中不会再走母亲的路。

就如片中最后的春潮,肆意向前,郭建波完成了自我救赎,让母亲诅咒女儿的家庭模式戛然而止,她自己也获得了重新追寻自己生活的自由。

春潮|如何走出“毒亲”关系?改变“家庭编码”,完成自我救赎 - 天天要闻


结语:

电影《春潮》中的纪明岚与郭建波这对母女的关系令人唏嘘。同时,也告诫我们:在原生家庭中所受的伤害,与其等待一场自然的疾病与死亡,才得以解脱,寻回自己的人生。不如试着主动改变“家庭编码”,完成自我救赎。

孩子深入了解父母的经历和过去,有助于改变剑拔弩张的亲子关系,用了解父母的过去来接受父母的“诅咒”,在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输入“谅解”这个编码,才能真正走出“亲毒”关系的阴影与伤害,最终让情感流淌,自我回归,获得新生。



我是@小晓样儿,育儿问题达人,健康领域创作者,多平台育儿领域原创作者, 欢迎关注、转发、留言。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