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疫情的这两年,感觉全世界都彻底变了个样。
当前,我们所有人正面临通货膨胀愈加严重的经济形势。在遭受疫情持久肆虐的状况下,人们的工作收入变得不再稳定,生活维持成本大幅增加,而对于企业来说,面对各种上游原材料的涨价,以及保障公司运行成本的暴增,正不断地提高自家产品价格,并最终转嫁到普通消费者身上。
5月16日,根据《经济日报》报道称,全球最大的芯片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计划再度宣布涨价6%,将从2023年1月份起开始实施。距离今年年初台积电首次宣布涨价才刚过去数月,便迎来了二度涨价,这引发了行业恐慌。
代工厂涨价,将直接影响芯片最终价格
众所周知,在全球化时代下,芯片作为众多消费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零部件,一般先是由高通、苹果、华为等公司完成芯片IC设计,然后再交给台积电和三星等代工厂来生产制作出成品。
伴随7nm、5nm、4nm以及明年3nm等先进工艺的诞生和成熟,台积电和三星在全球芯片代工产业中占据着无可比拟的垄断地位,其中台积电更是大幅优于三星,即便是面对工厂涨价,终端客户也完全没有其它可选择的余地。
更火上浇油的是,继台积电之后,三星晶圆代工也或将上涨15%至20%。代工厂一旦涨价,将直接影响到芯片的最终成本和售价,进而通过终端产品的调整变化引导到消费者身上。
比如此前有爆料称,正是因为芯片涨价和供应短缺等原因,苹果公司计划将在今年下半年的iPhone14系列中继续搭载去年的A15处理器,仅在售价更昂贵的iPhone14 Pro和Pro Max才会首发A16芯片,这是iPhone历史上首次“同系不同芯”的产品,其实际性能表现必然会有较大差距。
不仅仅是手机,汽车行业的影响也早就发生
由于目前全球智能手机终端市场的用户消费热情比较低迷,再加上厂商间的竞争比较惨烈,所以上游芯片涨价所带来的影响恐怕不会那么明显。但对于正处于迅速爆发的智能汽车行业,芯片短缺和成本涨价恐将带来致命性结果。
一辆智能电动汽车需要搭载超过几十颗不同芯片,比如座舱部分需要搭载高通最先进的7nm骁龙8155芯片,自动辅助驾驶平台要用到多颗先进工艺芯片,此外还有电源管理、MCU微控制器等等。可以说,随着这轮台积电对于先进工艺和成熟工艺的全部芯片代工的涨价,将大幅考验汽车厂商的库存供应和成本控制能力。
总得来说,受到地缘政治突发事件、新冠疫情持续影响、产业客户非常规重复下单备货等因素影响,台积电等代工厂涨价看似是“趁火打劫”,实则也是被逼无奈。但不论怎样,这些改变所带来的代价最终都会由普通消费者来被迫承担,包括我们目前已经所遭受到的产品交付周期延长、汽车售价频繁上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