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在国庆节来临之际,陆丰市内湖镇三陂村收到一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它出自75岁老人郭靖之手。是什么样的理想信念让这位古稀老人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郭老递交入党申请书。南方+ 陈欣欣 摄
致富不忘党恩情,心系家乡报桑梓
1946年出生的郭靖,家中有6个兄弟和1个姐姐。“得益于党的好政策,那时候读书不用钱,读高中时每个月还有3元钱的补助。”郭老说,那些年读书所积累的知识改变了他的命运,后来他又乘着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春风,在深圳成功创办了深圳市国米米业有限公司。
“没有党就没有我的幸福一生。”事业有成后,郭老时刻不忘回报社会、反哺家乡,用行动向党组织靠拢。
这位陆丰龙山中学的老高中生深知“农村孩子读书条件差”,为改善家乡教育教学环境,他累计捐献善款超过1700万元,将原先破旧的三陂小学重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还自掏腰包设立了三陂村教育基金会作为学校的“奖教奖学基金”和外镇教师的生活补助,被广东省扶贫开发小组授予“广东扶贫济困红棉杯”金杯,并被评为2019年助人为乐好人“广东好人”。

郭老时常到学校看孩子们上课。 南方+ 陈欣欣 摄
郭老对自己非常节俭,对公益事业却十分慷慨。在学校建设的十年间,为保证建设质量、避免浪费,他每天都早出晚归,泡在工地上监督施工。为节约绿化校园的开支,瘦小的他自己挑土、施肥、种花。“那时候孩子们在那边做体操,我在这里种花,看着孩子们朝气蓬勃的样子,我干劲可足了!”郭老回忆道。
为家乡捐资建校的背后也有不少心酸往事:2009年,初中部教学楼筹建过程中,郭老受到部分不明事理的村民无理阻挠;2010年,郭靖因身体问题住院治疗,在自有资金周转不过来的情况下,从东莞市农业银行用存货抵押贷款200万元用于学校建设;2011年,在公司转变经营方式需要大量资金周转的情况下,他依然凑出170万元,建了两栋生活设施完善的教师宿舍楼,而他自己却习惯洗冷水澡,直到现在,郭靖在三陂村都没有买房建楼,等到第二栋教师公寓建起来之后,郭靖才愿意回乡时住到教师公寓里。
多年来,郭靖除了在家乡兴建学校外,还在1998年长江水灾时捐款20万元支援灾区重建。2004年,看到家乡泥泞的村道、落后的经济状况,他捐资57万元完成了全长两公里多的三陂大道硬底化建设;2012年,他又筹集资金300多万元建设三陂大桥。

郭老修建的学校。 南方+ 陈欣欣 摄
一部话剧让他看到圆梦曙光
郭老的心中一直有个未圆的“入党梦”,年轻时就想入党的他一直担心自己不够党员的标准,一直没有递交入党申请书。
9月6日,原创红色话剧《我的母亲》在广州十三号剧院首演,让他看到圆梦的曙光。原来,话剧的主角“方慧萍”的原型是革命烈士后代——杨爱兰,她一生追随父亲的思想、继承父亲的遗志,却因种种原因错失入党机会,直至94岁高龄,她才在广州市白云区棠景街道加入中国共产党。
看完话剧后,郭老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每天他都跟子女们念叨:“我觉得党组织在向我招手,我要写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我此生便再无遗憾。”得知老人家的心愿,汕尾市驻外办的工作人员立即鼓励他说:“党的大门一直敞开着,入党不受年龄的限制。”
备受鼓舞的郭老立即写下入党申请书:“国庆将近,看到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强盛,人民安居乐业,我忽然认识到:我一直努力的目标不就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吗?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生的荣幸、荣誉……”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他对党的无限忠诚与信仰。

郭老递交的入党申请书。 南方+ 陈欣欣 摄
收到郭老递交的《入党申请书》后,三陂村党总支非常重视,该村党总支部书记郭汉龙表示,将严格按照组织程序,对郭老进行入党考察培养,尽最大努力帮助老人完成心愿。
【记者】陈欣欣 南小渭
【作者】 陈欣欣;南小渭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