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海运业第4季度旺季将至,国际航商8月15日及9月1日拟加征亚洲到北美航线的“综合费率附加费”(GRI),每FEU(40尺标准柜)将涨1,000至2,000美元不等,若两次涨价都成局,将是集装箱海运附加费17连涨。
国际集装箱海运市场近期多空交战,多方消息是,国际大型航商分别宣布,未来一个月内,北美线的GRI将连两次涨价,台湾长荣、阳明也在涨价之列。依现货价格,单次GRI运费平均涨幅在一到两成以上。
上周最新上海航交所运价指数(SCFI)报价,现货价格连续8周下跌,指数收3,739.72点,下探去年6月中旬以来新低。其中,远东到美西每FEU运价6,499美元,到美东每FEU运价9,330美元。
此次宣布要涨GRI的航商,包括长荣、阳明在内,还有中远(COSCO)、赫伯罗特(Hapag Lloyd)、韩新海运(HMM)、Ocean Network Express(ONE) 和以星(ZIM)。
根据涨价报告,长荣、阳明此次GRI涨价规范略有不同,长荣根据载运的货柜来定涨价标准,其中,部分特殊柜GRI较高,而阳明则依货柜目的地定涨价额度。
业内人士分析,GRI不畏现货运费下降而持续上涨,主因美国东西岸港口物流塞港愈来愈严重。由于欧美港口拥堵问题未解,供应链还是非常脆弱,今年恐仍要忍受高运价。
业内人士指出,现货价格八连跌,但GRI却将迎来17连涨,显示供应链的脆弱性,无论是海运、陆运等环节,都还有不少隐忧,北美的需求端不稳定,但货运系统混乱,导致运价此消彼长,整体运价仍居高不下。
德鲁里世界集装箱运价指数(WCI)连跌22周,这被解读为供应链好转的讯号。不过,也有部分海运资深专家们“却看到了截然相反的情况”,他们指出美西由于供应链中断造成的塞港从未好转,且短期内将更加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