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船司东冻价后陆续涨价事件,小编感觉能出一个系列
这不,《暗度陈仓——飞天运价Ⅱ》来了!
最近涨价停航的船公司有点多。
先说一下此前不涨价队的大将——赫伯罗特!
其16日发布公告,从2021年9月13日起,东亚到南美洲东海岸的20 和40 干货和冷藏集装箱运输货物(包括40 高柜)的将征收GRI。
征收GRI的详细信息范围如下:
- 亚洲至南美洲东海岸:1000美元/集装箱
- 亚洲到巴西苏阿普港(suape):2000美元/集装箱
emmmm,达飞9月9日发布公告:2月1日之前停止所有即期运费上涨之后,赫伯罗特紧接第二家宣布暂停上调运费,虽然赫伯罗特表明是暂时不涨价,但这连10天都没到,就再次涨价,有点......
在接着说说仿佛置身于世外,但又入世的地中海,其一口气推出三大涨价项目:运费上调(GRI )、旺季附加费( PSS )和港口拥堵费(CGS)!
仅仅从10月15日即将推涨的三个费用(GRI、PSS和新一轮CGS),40尺柜涨幅就高达9188美元,45尺柜涨幅更是达到惊人的10761美元!
真的惊呆众人了!
此次运费推涨范围是针对为启运港为中国华南港口、香港,目的港为美东、美西口岸的货物。
9月16日地中海航运另一份涨价通知中,除了一次由7月30日延期到8月19日的港口拥堵费 ,从10月15日起,这家船公司将再推涨一次港口拥堵费(CGS)!
综合海运费一定会越来越高,就算纯纯海运费不涨,但各种附加费也会眼花缭乱的飞来。就像房价不涨,公摊面积逐渐增加一样的道理。
果真,买的不如卖的精!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运费的焦点话题外,目前雪上加霜的是运力不足、缺少舱位!
尤其是亚洲-中东航线,船司纷纷开设新航线的背景下,没有一家主要班轮公司,能够提供亚洲-中东航线的周班航次。
在当前由主要班轮公司运营的7条中国-中东航线上,仅部署了29艘集装箱船。而根据运输计划,这些航线实际需要至少50艘船舶。
为确保其他利润更高的航线能够获得更好的服务,船司已经取消了亚洲-中东航线上近50%的航次。
还有亚洲-红海航线海洋联盟与太平船务(PIL)共同运营2条亚洲-红海航线,根据运输计划,这些航线需要17艘集装箱船,但目前只有8艘船舶在运营。
其他往返非洲的周班航线的运力,同比下降了 6.5%。
亚洲区内、大洋洲和拉丁美洲等市场,在今年的航线覆盖范围也有所减少。
这似乎已经成为全球班轮运输业的常态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