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宇宙第一恐怖片”,我也不想推荐

2022年07月12日03:26:13 热门 1099

首先呢,还是要声明一下,为了看新片方便,自己一直是网飞的付费用户,所以,网飞的电影都是看的线上正版,而非下载观看。

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呢,毕竟,看了盗版还给人家一通喷,总有些别扭,也容易落人口实。

而付了费,骂起来也心安理得一些。

那就,开始吧。

昨天呢,网飞新上线了一部华语恐怖片,那就是《咒》。

哪怕是“宇宙第一恐怖片”,我也不想推荐 - 天天要闻

影片在网飞上线之前,豆瓣评分8.0分,在华语恐怖片里面,也算是高分了。

可惜上线之后评分就一路下滑,如今已经跌到6.9分了,这恐怕是很多人没想到的吧。

这部《咒》,也是很多朋友盼了很久很久的一部华语恐怖片了,并且都觉得会是年度恐怖佳作了。

要知道,作为华语恐怖片,之前的8.0分真是非常难以达到的分数了。

尤其当时豆瓣的评价也非常疯,甚至被网友称为华语史上前五名:

哪怕是“宇宙第一恐怖片”,我也不想推荐 - 天天要闻

当然,这个评价仅代表他个人的意见,就好像我接下来的评价,也同样仅代表我个人的意见一样。

仅代表个人,嗯。

实际上,《咒》的热度,一定程度是因为影片的宣传做得好。就像很多网友评价的,这是一部营销非常出色的商业片。

所以,影片的票房表现也非常好。查了下报道,影片曾连续四周霸榜台湾地区的票房榜,维基显示,影片总票房达到1.7亿新台币,以这个量级的小恐怖片,也算很不错了。

哪怕是“宇宙第一恐怖片”,我也不想推荐 - 天天要闻

票房卖得好,自然有宣传的功劳,而最吸引观众的宣传手段,主要是两个方面:

首先,影片号称根据真实案件启发而创作,这个点还是相当吸引人的。你想,一个恐怖片,竟然是真实事件改编,这多刺激。

而且,当初的那个案件也是非常邪性,疑点重重、曲折离奇。

关于那个案件本身,豆瓣上有相关介绍,甚至,还有网友对案件真相的推测,也非常精彩。

哪怕是“宇宙第一恐怖片”,我也不想推荐 - 天天要闻

原文里还有作者的相关推测,感兴趣的自己去找吧,我就不贴了。

你看哈,这个案件本身就很邪,这要拍成电影,确实会很吸引人吧。

但是呢,这部《咒》跟上面的那个案子,不能说完全无关,也基本上联系不大吧。

所以,真的只能是受人家启发改编,但拍的,完全是两个事情。

从剧情上,两者共用的只有一个邪教的设定,以及有人中邪这个话题,其他就完全不一样了。但你要只提中邪,就算没有这个案件启发,也没什么问题啊!毕竟恐怖片里关于中邪的桥段,没有上千,也有几百了。

所以,为什么宣传上一定要提这个案件,显然是营销目的,蹭一下话题度,其实与电影本身关联不大。

另外一个吸引大家的点,就是《咒》的预告片了。

不得不说,影片的预告片剪辑确实非常出色,也很吓人,用网友的评价就是:精华都在预告片里了。

总之,凭借这两招,《咒》很快就吸引到了一大批人的关注。

当然,作为恐怖片,尤其是华语恐怖片,《咒》还算是及格的。起码,导演在伪纪录恐怖片的实践上,整体比较成熟。

当然,也确实没有多强,就像之前我们看过,或者是介绍过的大多数伪纪录恐怖片一样。

大家其实都是相似的恐怖模式。

比如,影片也会有意使用更多的拍摄媒介:手机、手持摄影机、监控镜头、行车记录仪、针孔摄影机等等,将各种拍摄手段获取的影像汇总,剪辑成全片。

哪怕是“宇宙第一恐怖片”,我也不想推荐 - 天天要闻

这也是当下伪纪录片比较常用的方式,以多种大家熟悉的媒介方式汇总影像,让大众觉得更亲近。也就是以更日常的设备与影像,来讲述超自然的恐怖故事,带来日常的恐怖感。

观众由之会更贴近这样的故事,有一种日常生活中渗出的惊恐。

当然,这类伪纪录片,为了强调临场感与记录性,也不得不放弃一些逻辑。

最让人难以理解的就是,明明你都遇到这么恐怖的事情了,却还是不忘拿着摄影机拍拍拍。

这也是所有伪纪录片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影片前段,女主发现自己家冰箱门开了,里面的牛奶瓶也倒了,牛奶在冰箱里一直流。

这种情况,正常人都应该把牛奶瓶扶起来吧。

但是她没有。

她还在继续拍,看着牛奶继续流。

太特么浪费了!!!

但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导演要求她必须拍。

于是,为了增加恐怖感,基本逻辑就放弃了。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这也是很多伪记录恐怖片都会遇到的情况,我们倒也可以勉强忍受。

只是,影片还有个特别不注意的地方,就是机位也太多了吧。

哪怕是“宇宙第一恐怖片”,我也不想推荐 - 天天要闻

这个真的很难接受。

毕竟对于伪纪录片,一个摄影机呈现的单一视角,还能勉强让观众相信这是角色的主观视角。

但是,影片经常会在一些很私密的地方,出现多个摄影机,带来多个视角。甚至,会非常导演视角的全景镜头,这些机位都是哪来的,这显然不是片中角色的视角啊,这就太糊弄了。

它会让你特别跳戏,跳出伪纪录片这个设定,注意到背后的摄制组。

反正呢,要么就别玩伪纪录片,要玩,就稍微讲究下伪记录的基本逻辑,现在就有些太对付人了。

这个问题,也延续到剪辑方面,剪辑上也有意很碎片,包括两条时间线的交叉剪辑,看起来似乎很帅,但完全破坏了伪纪录片的氛围,显得非常刻意。

哪怕是“宇宙第一恐怖片”,我也不想推荐 - 天天要闻

如果说影片的特色,大概就是,在伪记录恐怖片的形式基础上,包裹了一个非常东方,非常乡土的邪教故事。

封闭的小村,一群笃信邪神与诅咒的村民,包括各种咒语、仪式、手势,可能都会让封建迷信爱好者非常亲切。

等于是用一个很西方、很现代的伪记录的恐怖方式,包裹了一个非常东方的邪神诅咒的故事,这算是影片的一个亮点吧。

哪怕是“宇宙第一恐怖片”,我也不想推荐 - 天天要闻

当然,那些邪术手段,倒也不是什么新鲜东西。比如《咒》里面比较邪的一些场景,就是往身体上写符咒,写得满身都是。

哪怕是“宇宙第一恐怖片”,我也不想推荐 - 天天要闻

但恐怕,很多人都会想起当初桂治洪的那部《邪》

哪怕是“宇宙第一恐怖片”,我也不想推荐 - 天天要闻

更早还有小林正树的《怪谈

哪怕是“宇宙第一恐怖片”,我也不想推荐 - 天天要闻

其实都是此类设定,也不算是什么创意了。

从剧情上讲,《咒》的本质还是个亲情片,就是母女情作为情感主线。而一切剧情的推进,其实都是母亲为了救自己的女儿。

哪怕是“宇宙第一恐怖片”,我也不想推荐 - 天天要闻

其实这个情感线的设定还挺好的,给这部恐怖片带来些许暖色。

唉!

如果仅是这样一个故事,包括这样一个伪纪录片的形式,即便有很多遗憾和问题。我应该还是挺想推荐一下《咒》的,虽然没那么出彩,但起码是一部中规中矩的恐怖片,甚至还有几场非常吓人的Jump scare(其实预告片里也有)。

作为华语恐怖片,这样的影片,还是值得鼓励的。

但是,就像标题说的那样,无论怎样,我也不想推荐这部影片。

那是因为,影片为了增加恐怖感,有意加入了跟观众互动的环节。从影片一开始,就是各种主角的画外音跟观众聊天,植入各种想法。

包括片中提到的咒语,里面的诅咒手势与符号。

影片最后,角色突然告诉你,其实,这些都是诅咒你的(也就是诅咒每一个观众)方式。因为这样,大家可以跟我一起分担这个诅咒……

怎么说呢?

没错,这只是导演为了增加恐怖感的一个小设定。毕竟,邪神是导演编的,咒语也是导演编的。

我们都知道,这只是一部电影,都是假的。

但是,还是会觉得有些晦气。

明明看电影本来是个挺开心的事情,却非要被人家咒一咒。

真是,莫名其妙。

这是种什么感觉呢?

就好像上小学的时候,很多人可能都会收到那种诅咒信,里面写着什么七天之内必须转给多少人,如果不转,全家倒霉。

谁都知道这是假的,但是,还是会觉得很膈应人(虽然,我收到之后从来没转过,因为我不想去膈应别人)。

这样的剧情,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当年的泰国恐怖片《厉鬼将映》也有类似设定,但是,人家起码是把设定融入到剧情里,是剧情的一部分。

而《咒》里面诅咒观众的设定,其实真是没有必要,即便去掉了,也不会影响剧情。

但是,影片还是加上了,你也不知道导演怎么想的。

我相信,一定有人喜欢这部《咒》,因为确实有值得说的点。

但是,也一定有人和我一样,会很反感。

然后,你又不能说他不好。

只能暗骂一句:

晦气!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