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届13班 杨雨晓
从青叶子到蓝叶子再到白叶子,从历史书一角的“后年高考加油!”到报纸上与自己仿佛相隔很远的“上善若水任方圆”的作文题最后到高考考场上自己手上的那根红色手绳,眼前的景换了又换,心中的梦追了又追,对实验的感激与思念却从未改变。
高一时在理科三班,见识到了很多优秀的大神。因为知道自己会读文科,所以在离开前做了两件事。当了一周值周班长,集齐了全班同学的签名。值周的那次班会主题是心理健康,记得当时还叫了几个同学在黑板上接受心理测试,和大家一起玩了一节课,一直到下课大家都意犹未尽。组织完班会去吃饭。记得当时随着黑压压的人潮快步走在红石大道上,天色渐暗,门前大屏幕投射出绿色的光,广播里放着很能调动情绪的动漫里的歌曲。当时的同桌,后来也读文的朋友拍着我的肩膀,跟我说:“我觉得你的班会弄得特别好,我也想在离开前办一场。”当时噼里啪啦说了整整一节课的我嗓子都有点哑了,对着眼里泛着绿光在暮色中看起来格外动人的朋友颤抖地说了声谢谢。
后来来到了文科十三班,周建文老师是班主任。有件事一直没想明白,当初周老师让大家填班级干部任职的意向。我记得除了班长我好像都填了,最后果然不出意料成了班长。我们班的氛围一直轻松自在,在高考前几天都还在集体啃鸭脖。作为一个爱吃爱玩爱睡但一点也不爱写作业的甚至有点反动的班长,我骄傲。经常带领大家和老师“谈判”,要求减作业。元宵节大家一起买汤圆,带电磁炉煮汤圆,整个教室不停跳闸,然后就到走廊上把消防应急灯拔了接着煮。结果煮多了,吃不完,以友好使者的名义给菊姐送去。经大家起哄,我还给年级主任送去了关怀。我拿着一个廖记棒棒鸡的大鸡翅,(还机智地拿了一次性手套),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出现在刘芳老师面前时,她惊讶的微笑真的比那天我觉得最好吃的橘子汤圆都可爱。当时进去时办公室就她一个人,从满桌工作中抬起头,真的是满眼的疲惫。我们不经意甚至玩笑的一个举动能给老师如此的震撼,生活中我们是否应该多给身边的人,多给自己一些小确幸、小惊喜呢?
学习上,有太多想说的。最后能以文科第一离开学校,我感到很惊喜,很荣幸,很感动。高三那年发生了太多可以说是独一无二,完全超乎想象的事。比如说,当初过来发传单的学长怎么碰巧就是上一届的文科第一(完全没有黑猷霸的意思,毕竟男神)。于是在茫茫摸索中,也就来到了当初他面带微笑说“比武大分高一点,不太好考哦”的贸大。高三后半部分,整个人都处于一种奇妙的状态,无比地平静,甚至有些超脱。现在在大学学宏观经济学要哭了的我正在寻觅摸索某种状态~高三自己滥用班长职权,少做了好多作业,这个也不再是秘密了。
离开实验后,认识了好多校友。去年十一,北京的校友一起吃了个饭。今年寒假,回实验搞了返校宣讲。曾经在同一寸土地上学习,生活;曾经穿着校服在同一个牌坊下合影;曾经站在操场上唱着“山枕凤凰,水带长江”;曾经为了梦想拼搏努力,这样的岁月,这样的经历,时光流转,永不褪色,将实验的大家紧紧地扭在一起,将大家的实验牢牢地放在心间。哪一年毕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是实验人。唯楚有材,辟门吁俊,忠毅勤朴是我们以之为傲的标签。寒假我代北航学长去看望了他当年的老师,陈焕萍和余金香老师。本以为会没什么共同话题,但是后来和陈老师也交谈甚欢。学长要看老师的照片,我跟两位老师说了之后,她们都欣然答应。陈老师在三楼的走廊上靠着栏杆,迎着阳光,舒心地笑着。余老师则是一阵可爱的慌乱,“你看我把领子怎么弄好看,等等啊,我带一条亮色的丝巾,他好久没见我了,我要看起来精神点。”我去看自己的老师,给周老师打电话,周老师第一句“啊,杨雨晓,你回来啦,我桌子上有红笔,赶快叫几个同学来帮忙把历史大题帮我改了。答案就在旁边。我中午请你们吃饭!”当时真想说一句,我才从北京回来的啊,周老师,你逗我啊。后来,再一想,从南极回来我也是实验的呀,再说,嘿嘿,周老师是去和王任良老师打球,这13班14班的1314的友情我应该积极支持嘛。
最后呢,我想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实验回忆,不可复制,不可粘贴。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轨迹,不可强求,不可逃避。回忆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愿实验人一切安好,愿实验王者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