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女士在献血

刘鹏躺在病床上
7月21日上午,江西高安一10岁男童刘鹏在室外玩耍时突然晕倒在地,家人以为是中暑,没想到把孩子送到医院检查是热射病。
孩子全身出现了心、肝等多器官衰竭等症状,尤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表现为全身部位多处出血不止,救人的当务之急是输入足够的血小板和进行血浆置换,每天至少需要2000毫升血浆,而现在各级血站血液库存不足,孩子挣扎在生死的边缘。
而这一切的原因,只是因为他在室外玩了20分钟。医生介绍道,刘鹏到达医院时体温达39.6℃。在抢救过程中,嘴巴、鼻子……到处都在出血,皮肤毛细孔也有出血点,这是典型的热射病。
1
1.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
简单来说,就是中暑的危重状况。
中暑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中暑前兆,第二阶段是热痉挛,第三、第四阶段的热衰竭和热射病被归类为重度中暑。患者的身体症状从最初的乏力、恶心、呕吐、腹痛逐渐恶化至休克、体温超40℃、器官开始衰竭。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何忠杰介绍,热射病死亡率高达60%,是临床表现最严重、死亡率最高的中暑。很多人对这种中暑类型了解很少,一旦发生,致死事件不在少数。
2
2.高温天气不出门就不会中暑了吗?待在室内也有人中暑!
前几天,一中年妇女在大罗山山脚采摘果蔬时突发晕厥倒地,脸色惨白,心跳呼吸已停止。市急救中心医生赶到现场后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并将患者转运到附近的温医大附一院做进一步救治。
“很多人认为只有待在太阳底下时间太久才会中暑,如果室内像车间等通风不畅,过于闷热,长时间待着也有可能中暑。”市急救中心调度科科长史玲强表示,如今不少市民在室内预防意识不足。

医生正在抢救

热射病患者正在抢救
上周,在市区某工厂机械车间上班的王先生突然倒地手脚抽搐。经检查,王先生体温偏高,意识不清,医护人员随即对其紧急实施吸氧、按摩等急救措施,然后将他送到附近医院治疗。
医务人员除打点滴,还给他物理降温,使血液在人体脏器内流通顺畅。经过及时抢救,王先生逐渐恢复意识,脱离了生命危险。
据市急救中心调度科统计,入夏以来至7月16日,该中心已接警中暑病例54例,有时一天就接数起中暑病例;其中大部分病例发生在下午时段,不过晚上甚至凌晨也有中暑情况。
3
3.什么样的人最易惹上热射症?
一类是长时间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作业、体育锻炼和比赛等青壮年;
还有一类是虽没有进行剧烈运动,但由于本身体质较差,如老人、小孩、产妇等,在通风条件较差、湿度环境较大的环境中,也容易出现高热、意识模糊、惊厥,最后发展为热射病。
四种情况易中暑:
夏季有四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容易导致中暑情况的发生。
吃凉食冷饮
短时间内摄入冷食冷饮过多,消化系统就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会使人体因局部温度很快下降而调节失衡,继而影响到全身各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容易导致中暑发生。
关窗睡觉
夏季高温下,人体内的热量散发受到阻碍,周围的热量也会反向辐射于人体;当高温闷热时,汗水更是不离开人体——附着在表皮上难以被蒸发掉,从而导致体热很难散失。
喝凉茶不当
一般而言,凉茶属于祛邪之品,如果体内无邪,就不适合饮用。在炎热的夏天,人体容易出汗而损伤正气,服用苦寒的凉茶就会使“虚者更虚”,甚至伤及脾胃,影响营养精微的吸收,增加中暑的几率。特别是老人和小孩脾胃功能不好的人群都不太适合服用过多凉茶。
太阳刚落山遛弯
傍晚时分的高温主要源自于众多热源的集中散热。吸收了一天热量的建筑物此时正释放热量,大量的热辐射会提升环境温度。
此外,傍晚是下班高峰期,众多汽车尾气的排放也会影响到气温升高。加之空调、家用厨具的集中工作,也会源源不断地向外释放热气,这些都会使低层气温升高。此时的高温虽不及午后的炙热难忍,但是其缓慢、长效的热辐射引起头晕、憋闷的中暑反应同样不可小觑。尤其是体质虚弱以及久居空调房中的白领一族,更应当格外重视,以免突遭闷热高温包围引发不适。
4
4. 中暑了应该怎么急救?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如果出现热射病的症状,要迅速降温。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有条件移到空调房间。在腋窝、头部、腹股沟大动脉明显处放置冰袋或30%~40%酒精涂擦,同时用电扇或扇子等吹风快速散热。意识清醒者,可让其饮用些淡盐水;昏迷者不要强行喂水,以免引起气道梗阻或呕吐窒息。出现心跳骤停要立即做心肺复苏。同时联系120转运有血液净化治疗条件的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通常要在2个小时内把患者体温从40℃以上降低到38.5℃以下。
5
5.夏季高温预防措施?
1.暴晒别出门。
为避免中暑,老年人尽量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间少出门,户外活动要尽量选择在阴凉处进行。
2.外出要打伞。
老年人外出最好要有家人陪伴,提前准备好遮阳伞、帽子、扇子、毛巾等,出远门时要带上“十滴水”、“仁丹”等急救防暑药。
3.不渴也喝水。
高温天气下,“三高”患者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不渴时也要常补水,一日三餐都配点稀饭或汤。
4.空调别太低。
回到家里不要将空调温度调得太低,出门前提前10分钟关掉空调,等适应外界温度后再出去,避免一冷一热使人体血管尤其是脑血管反复收缩发生意外。
5.饮食加点苦。
除了多吃芹菜、百合、西红柿、黄瓜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还要适当吃点苦瓜、龟苓膏等苦味食物,有助利尿祛湿、消炎退热。
6.大汗后当心。
有过脑卒中病史的患者,家属要时时观察其表现:一旦突然出现头晕、心慌、全身无力、大汗后抽搐等症状,就要警惕可能是中暑;如果发现头晕、头痛、半边肢体发麻、全身疲乏无力等,可能是“热中风”前兆,这两种情况均要及时送医抢救。
关注孩子生活,关注孩子未来。
更多生活常识,请关注小e小学英语。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