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之眼:台湾劳工只有“低薪”的选项?

2022年07月02日09:15:03 热门 1025

猎人之眼:台湾劳工只有“低薪”的选项? - 天天要闻

近几年,因为政治闷、经济闷,整个台湾大家都不快乐。在各种经济指标都负成长的同时,台湾总算拿了个第一,但是这个第一却让人更高兴不起来。根据 2014 年 4 月16 日台湾内政部营建署所发布的资料显示,台北的房价所得比已经高达 15.01 倍。撇开炒作房地产不谈,薪资没有成长才是让房价所得比不断飙高的主因。

对于薪资过低,政府比较“积极”的处理方式便是调高基本工资,不过对于大部分的上班族来说,调高基本工资根本不痛不痒,因为就连人人喊打的 22K,也高于 19,273 元。如果这就是政府对于薪资负成长最积极的应对方式,那么想要追求高薪资真的只能够靠自己。

从一个科技业的猎头顾问角度来看,台湾的薪资其实并没有降低,甚至可以说还有些微的成长。只不过薪资的上升多半集中在多数人接触不到的领域,也就是 高端经理人身上。当多数人在期待每年 1% ~ 3% 的薪资调幅时,某些高层的薪资甚至呈现倍数成长。这样的薪资结构虽然不健康,但是却很常见,也很不令人意外,为什么呢?

看得到的东西才值钱

翻开过去数十年台湾的经济成长史,几乎就是全球制造业的缩影,即使是大家口中的“高科技”产业,也不过就是另外一种制造业,只不过制造的产品是“高 科技”商品罢了。从制造业的角度来看,最有价值的部份不外乎是原物料以及机台,因为原物料可以转换为多少商品是可以被计算的,一台机台可以有多少的产值, 也是完全可以量化。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某公司计划投入百亿资金大举扩充厂房以及购入机台,未来三年平均年产能预估可提高 50%”,但是却看不到“某某公司展开留才计划,拟投入十亿元提升员工士气,预估可提升每一位员工10%的产值”。

同样的思维到了人力市场,大老板可能会愿意花一千万年新聘请高端经理人,只因他有个可以量化的指标“2013 年度业绩新台币一百亿”。对于出资者来说,买一个有“百亿”经验的总经理,就像买了一台一年产能一千万单位的机台一样,马上可以等着数钞票(虽然我们都知 道不可能,不然每一个老板都可以买一样的半导体设备去当张忠谋跟蔡力行)。

奇妙的是,愿意出一千万买总经理的公司在雇用基层人员或中端主管时,豪气往往瞬间变成小气。人选的期望薪资是一百二十万,offer letter 上面就是硬要写个一百一十万。小气的程度活像是在菜市场买菜杀价,就差没要你买一送一。

一旦人选想争取更高的薪水,得到的答案不外乎是“你那么年轻,如果我给你高薪,那么对其它资深的原公不公平”(咦?不是都说薪资保密,资深员工怎么 会知道我领多少?),不然就是“我们觉得你有潜力,但是因为我们还没看过你的表现所以不能给你太高的行情;不过只要你努力干,每年的调薪一定会让你满意” (请努力干之后有被调的很满意的举个手)这类的废话。

我不是高端,只能继续穷下去嘛?

要摆脱低薪,往高端爬似乎是不二法门,然而僧多粥少,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总经理。一般人要如何得到比较好的待遇呢?以下是几种我们在科技业中常见的高薪人的特质。

1.拥有流利的外语能力

这里所说的流利并不是懂得一堆单字,托福接近满分这样的“高材生”,而是至少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之内能够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人沟通。就算你的发音很好笑,就算你的文法比国中生还要烂,但是只要客户听懂你的专业,你就算赢了一半。

我曾经碰过一个多益 900 分,但是出了国门就拿不到订单的业务。也碰过一个多益只有 450 分,但是美国客户每次都指定跟他合作的工程师,你说,升官能没有他的份嘛?面试的过程中,除非人选是从小在英语系国家长大,不然我们都会请人选用5分钟介 绍一下自己工作经历,通常能够毫不犹豫就开口的人(即使多益分数不高,发音不标准),现行的薪资都是较高的。

2.好的表达以及沟通能力

不是内向的人就没法沟通,并竟不是每个人都爱跟外向的人相处;这里所说的沟通非常的基 本,就是能够清楚告诉别人你的想法。举个例子来说,客户问你:“为什么你这里的线路要这样走”,如果你的答案是“拟不懂啦,我的专业经验告诉我,如果不这 样做品质会有问题”,那你隔天铁定被踢出这个专案。比较好的答案应该是:“我们曾经在类似的专案上碰过一些问题,经过分析之后得出这样的设计风险最低”。 有了这样的回答,就算你说的是谎话客户都会爱死你。

3.多重专业

请问看到什么生物什么会让你比较目瞪口呆?是“会飞的鸟”、“会游泳的鱼”,还是“会游 泳的鸟以及跟会飞的鱼”?很多人都认为只要把分内的专业提升到极致就能够获得青睐,殊不知在别人的眼里扮演好专业只是基本中的基本。看到机构工程师用 PRO/E 就像看到太阳从东边升起,但是业务在提案过程中帮忙修正了一个线路,铁定会跟看到鬼一样让人印象深刻。

所谓的多重背景不是要你十项全能,而是要你有多重的视野。如果工程师懂得客户的出货压力,业务懂得研发所需要的资源,必然能在团队中取得更多的关注。

4.主动争取机会

儒家思想教我们要谦虚,因此每次有新的客户或者是专案要进行,当老板难得开口询问:“谁要接这个案子”的时候,每个人的眼神多半不是看着笔电就是学假文青凝望远方,死都不愿跟老板有眼神交会。碰到这种难得一见的机会,除非你平常人缘差到爆,不然请积极争取。

从投资报酬率来看,争取表现如果成功,从今之后就是国王人马,吃香喝辣不会是问题。如果搞砸了,不过就是停留在原地继续当个螺丝钉,因为主管通常不会给予积极的人太严重的惩处。这边一个有趣的观察,很多年纪轻轻却当上主管的人,多半是会主动跟老板争取表现机会的人。

5.留意产业脉动

产业的脉动绝对是每个从业人员需要关心的,而不仅仅是老板或者是经营企划人员的责任。留心最新科技的变化、市场的需求,才能够提前充实自己的能力,让自己不要被淘汰。现在的科技进步速度实在太快,因此过往靠一招打遍天下的“老师傅”在科技业之中并不常见。

即使是猎头顾问这一行也一样,如果我们没有提早发现客户所需的人才专业已经出现变化,那么被淘汰也是迟早的事情。

如何避免掉入低薪漩涡

被卷入低薪漩涡之中而不自知,其实比没有调薪更让人担忧。因为通常身在低薪漩涡的人都是到了被裁员,或者是想要向外寻找机会的时候,才猛然发现已经 没有自己的舞台。被拉到漩涡底端的人多半是“年过 45,无管理经验(外商除外),表达能力较差,收入跟 35 至 40 岁的受薪阶级差不多(希望你不是这一类的人)”。

要如何避免自己掉入这样的漩涡中呢?在碰到过的这类人当中,通常他们都有以下这两点思维,如果你认为以下两点是“正确”的,那你真的需要找一些前辈或者是资深的猎头顾问聊聊你的未来。

1. 工作的目的是给我安定的生活

职场是很残酷的,尤其是台湾的职场。在美商跟日商里,多半都有专业职跟管理职两条体系可以发展,而且一个资深的专业人员薪资可以与高端经理人相当。反观在台湾,当你到一定的年资之后不是“被迫”成为主管,就是被迫离开。

因此,所谓的“安安稳稳过生活”这个现象是不存在的,就算你不与人争、不想当主管,到了一定的年纪公司也会让你离开。就算你对于薪资也不在意,通货膨胀也迟早有一天会让你连个面包都买不起。因此追求高薪不见得是为了物质的享受或者是贪心,而是帮未来的自己争取一些保障。

2. 履历是想换工作的时候才需要准备

-每年更新履历不是要你随时准备换工作,而是透过向外投递履历,可以知道自己当时在市场上的价值,进而知道目前公司是否给你足够的舞台跟报酬。当差距过大而现有的公司也不愿意有所退让,那么就是离开的时候。

换工作并不永远都是有好结果,只是职场是很现实的,你的每一份新工作的薪水几乎都是参照 上一份的数字,因此当自己离开市场标准太远,将来即使跳槽增加的幅度也有限。更残酷的是,当面试你的公司发现你薪资过低,有时候反而会让对方觉得你一定是 能力不足,结果反而失去了这个工作。

仅提供以上的观点与各位分享,还没有开始工作的请不要担心,现在的起薪虽然难看,但是累积三到五年的资历之后,薪资成长的幅度是很可观的。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