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书单12:《基金》(1998-2018中国基金20年历史)

2022年07月02日08:57:28 热门 1202


投资书单12:《基金》(1998-2018中国基金20年历史) - 天天要闻

2019.1

1.星星之火(1991—1997年)

中国内地第一只投资基金是1991年8月发行的珠信基金,第一家基金公司是1992年10月成立的深圳投资基金公司,但它们不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的产品和机构。

1992年,投资基金迎来了发行黄金年,当年成立的基金多达57只,而在1997年《暂行办法》公布前,全国共有基金75只,1992年一年就发行了此后全部基金数的七成多。

到1997年11月《暂行办法》正式发布,证券投资基金行业的监管权正式转移到证监会手中。人们习惯将《暂行办法》颁布前的基金称为“老基金”,而把相关法规出台后的基金称为“新基金”。

老基金炒作也是当年经常发生的事情:

广东海鸥基金由珠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和珠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起设立,发行规模5000万元。1994年9月在南方证券交易中心上市,这只基金在业绩上并无可圈可点之处,却在三年后,让潜伏在阴影中的庄家开始大白于天下。

从1998年4月8日以来,西安航标咨询有限公司筹集了1.3亿元资金,利用179个个人账户连续买入海鸥基金。

势不可挡地拉高建仓果然使广东海鸥的价格一路飙升,到6月19日,出现了6.15元的天价,收盘价最高为5.99元,短短的40多个交易日,广东海鸥暴涨300%。到了高位,西安航标开始出货,与此同时,西安航标利用所控制的账户进行对敲,即所谓价格相近、方向相反的交易,以制造成交活跃的假象。

7月21日,西安航标已经把手上的广东海鸥全部出干净,当天的最低价为2.62元。这一轮从建仓到出货三个月的时间,一把赚了约5000万元。

因此我们可以看大1998年之前,基金业还处于一片混沌之中。


2.初试啼声(1998—1999年)

1998年3月初,国泰、南方首批基金管理公司正式成立。3月23日,金泰、开元首批封闭式基金上网发行,正式拉开了公募基金跨入历史舞台的帷幕。

1998年6月4日,华安基金管理等6家基金公司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基金也成为老百姓理财的一项选择。

当年7月,首批指数优化型基金,基金兴和和基金普丰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网发行。

指数优化型基金,可以理解成指数增强型基金,但在投资范围上,它们要比现在的指数增强型基金所受限制更小,投资更灵活。

囿于当时的环境,同时因为缺乏良好的标的指数,这两只基金均非真正意义上的指数基金,要一直到2002年7月上证180指数的推出,才让指数基金有了生长的土壤。在该年下半年,第一只开放式指数基金——华安上证180指数基金也应运而生,并顺利完成募集,首发规模超过30亿元。

1999年5月19日,一个普通的星期三,上午股市依旧风平浪静,一切看上去没有什么不同。事后被认为有征兆可寻的是当天《上海证券报》在头版头条刊发的报道《网络股能否成为领头羊》。

投资书单12:《基金》(1998-2018中国基金20年历史) - 天天要闻

1999.5.19

报道称:年初以来,共50多家上市公司宣布以不同方式进入网络和相关产业领域……互联网普及就在眼前,商机不可估量。到了下午,风云突变,开盘后场外资金蜂拥入场,股指直线拉升,东方明珠、综艺股份中信国安等网络股领涨,市场骤然升温。

在网络股勇往向前的带领下,疲弱的股市突然爆发,拉开了气势磅礴的“5·19”牛市行情的序幕。当天,上证综指上涨49.2点,大涨4.64%;深证成指上涨127.56点,大涨5.03%。市场成交量翻番,股票几乎全线上涨。之后证券市场持续放量上升,到5月底,8个交易日内,沪深两市上涨超过20%,上证指数在盘中已攻破1300点。

一个月后,到6月30日,上证指数在盘中上涨到1756.18点,上涨幅度达65.69%。这是中国证券市场在沉寂了两年多后,突然开始的井喷式上涨行情。

投资书单12:《基金》(1998-2018中国基金20年历史) - 天天要闻

1999-2009股市(1999.5.19-2001.6.6上涨)

10月25日,国务院批准保险公司可通过购买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证券市场,不断为市场引入资金。


3. 退火淬炼(2000—2002年)

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似乎并没有影响中国股市的攀升,沪深两市一直到2001年6月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后,才掉头向下。在21世纪的头几年,国家利好密集兑现。

投资书单12:《基金》(1998-2018中国基金20年历史) - 天天要闻

北京申奥成功,男足首次冲入世界杯决赛,更具历史意义的是,中国正式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由此开始了一段快速增长的甜蜜时光。

投资书单12:《基金》(1998-2018中国基金20年历史) - 天天要闻

投资书单12:《基金》(1998-2018中国基金20年历史) - 天天要闻

4. 拂光破晓(2003—2004年)

2003年10月28日下午,《基金法》获得通过。2004年6月1日,《基金法》正式开始实施。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在中国人都在关注非典、关注股市行情的那段日子,公募基金行业完成了一场至关重要的洗礼。

投资书单12:《基金》(1998-2018中国基金20年历史) - 天天要闻

2003非典不同阶段

《基金法》的起草、修改,从1999年3月成立起草小组,到《基金法》最终通过,历时4年之久。

2003年值得铭记的大事件很多,但社保基金入市无疑值得大书特书。

投资书单12:《基金》(1998-2018中国基金20年历史) - 天天要闻

这是一例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基金业发展轨迹的事件。2002年12月,全国社保基金完成第一次选秀,南方、博时、华夏、鹏华、长盛、嘉实6家基金管理公司成为首批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2003年6月6日,社保基金第一笔钱正式打到投资管理人的账户中。6月9日,投资管理人下了第一笔单,社保基金正式入市。

社保基金在熊市阶段的逆向投资也令市场印象深刻。2003年社保基金开始运作,紧接着在2004年就遇上债市熊市。当时很多债券的收益率,比如国债7年期已超过4.7%。公募债券产品的管理规模开始不断缩水,不少基金规模缩到不足原有的10%,社保基金却在不断地加钱。

2007年上半年,股市处于亢奋阶段,社保基金也采取了减持方案,从上证指数5000多点开始,每周下单往回抽资金,一直减持到10月,完成了一次典型的社保式反向操作。

投资书单12:《基金》(1998-2018中国基金20年历史) - 天天要闻

2003年7月9日上午10点17分,备受瞩目的QFII在A股市场投下的第一单正式完成了。瑞银投资银行亚洲区主席贺利华表示,这笔交易的成功标志着QFII制度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投资书单12:《基金》(1998-2018中国基金20年历史) - 天天要闻

当时,对货币市场基金感兴趣的基金公司有那么几家:华安基金、博时基金和招商基金。产品方案的争议并不大,争议主要集中在两点上:第一,要不要叫货币市场基金;第二,采取什么样的会计处理方式,是保持1元面值还是跟其他股票或债券基金一样采取净值法。

围绕这两个问题产生了巨大的争议。“我们预见到,如果不叫货币市场基金,不采用1元面值,这个产品在当时的市场上,生命力可能有限。”

投资书单12:《基金》(1998-2018中国基金20年历史) - 天天要闻

货币基金投资范围

5. 沸腾岁月(2005—2007年)

这3年,正是基金真正意义上“飞入寻常百姓家”,“普惠金融”的力量从蓄势发展到喷薄而出。

当人们“吐槽”恒源祥、脑白金的洗脑广告时,其实并没有留意,基金行业的营销广告曾经也简单粗暴到令人发指。

一份大红色字体的产品分红公告,不用经过任何美术设计,直接登上全国各地发行量排名前列的都市媒体头版,占据1/3的版面。据说没有指定版面的广告,在媒体内部会被编辑推来推去,嫌弃广告影响了整个版面的美感。

但这恰恰映照了2006年至2007年基金行业那段高速发展的盛世。连广告的主画面都来不及设计,产品新发、各种形式的持续营销、一个月接着一个月,在基金公司市场部常常只有一两个人的配置时,确实没法从容。

投资书单12:《基金》(1998-2018中国基金20年历史) - 天天要闻

2006-2007基金业井喷

那时,大比例分红的基金有了一个新的营销卖点,叫作“净值归一”:将已实现收益一次性分配掉,把基金产品的单位净值降到1元面值,看起来给新老投资者一个相同的起跑线,专治各种对于高净值基金产品的“恐高症”。

投资书单12:《基金》(1998-2018中国基金20年历史) - 天天要闻

这种换汤不换药的营销方式在短时间里成为基金规模扩张的利器。

投资书单12:《基金》(1998-2018中国基金20年历史) - 天天要闻

在监管部门的工作中,QDII几乎是与QFII同时被研究的课题,但在实践上,一直到2006年——QFII业务推出3年之后,QDII业务才正式破冰。

投资书单12:《基金》(1998-2018中国基金20年历史) - 天天要闻

首批4只QDII基金先后问世,分别是南方全球精选基金、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基金、上投亚太优势基金、华夏全球精选基金。正值牛市高潮,基金QDII产品的高调登场,将中国基金投资者的热情推到了极致。

然而,恰逢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全球股市受到冲击,首批QDII基金单位净值长期跌破面值。2008年第四季度至2009年第一季度,上投亚太优势基金单位净值数次跌至0.32元附近。

投资书单12:《基金》(1998-2018中国基金20年历史) - 天天要闻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2007成立)

2008年10月,华夏全球精选基金单位净值最低跌至0.415元。

投资书单12:《基金》(1998-2018中国基金20年历史) - 天天要闻

华夏全球股票(2007成立)

6. 逆境生长(2008—2009年)

9月15日,著名投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债务逾6130亿美元,华尔街迎来“至暗时刻”。

投资书单12:《基金》(1998-2018中国基金20年历史) - 天天要闻

9月30日,道琼斯指数下跌6.98%,创下有史以来的最大跌幅,进而引发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

投资书单12:《基金》(1998-2018中国基金20年历史) - 天天要闻

道琼斯指数2008

时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说,美国正在陷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之中。中国A股市场没有迎来望眼欲穿的“奥运行情”,上证综指一路溃败至1800点附近,最大年度跌幅超过70%,位列全球之首。10月27日,指数盘中跌穿1665点。

11月5日,政府实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

投资书单12:《基金》(1998-2018中国基金20年历史) - 天天要闻

A股终于从单边下跌的走势中开始慢慢缓过劲来。但市场波谲云诡,虽然高达60%的年度市场跌幅即将成为过去,但投资中兴奋和忧伤共存、贪婪和恐惧交集的情绪将继续传递。2009年,A股强劲反弹。上证综指从1820.81点最高涨至3478.01点。

受益于股市反弹和新基金发行等因素,2009年年底,基金业各类基金净值规模达到2.682万亿元,比2008年增加7438亿元,增长38%。


7.进二退一(2010—2012年)

2010年年末,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仅2.5万亿元,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则刚刚超过2000亿元。5年后,一升一降,体现的是中国渐渐富裕起来的人群的辗转腾挪,原先还隐约其间的草蛇灰线,如今已成趋势。

投资书单12:《基金》(1998-2018中国基金20年历史) - 天天要闻

也是在这三年间,王亚伟等一批具有行业知名度的老人离开公募基金行业,基金公司不再依靠明星效应而开始寻找多元化发展模式。

投资书单12:《基金》(1998-2018中国基金20年历史) - 天天要闻

曾就职于嘉实基金的周晓明创业失败,经历了人生的低谷,调侃自己“宅了半年多,总得有份工作”,后来到天弘基金分管电商业务;

投资书单12:《基金》(1998-2018中国基金20年历史) - 天天要闻

80后基金经理任泽松加入中邮基金,他对当时刚刚流行的“切水果”、“愤怒的小鸟”等热门手游均有涉猎,喜欢新兴事物,但没经历过A股2007年的暴涨和2008年的暴跌。这三年已经为若干年后的行业爆发悄然埋下了种子。

投资书单12:《基金》(1998-2018中国基金20年历史) - 天天要闻

当时,对天天基金等第三方销售机构而言,更大的挑战在于交易系统测试。2011年11月,证监会陆续对诺亚财富、数米基金、好买基金、天天基金等首批申报资格的机构进行现场交易系统测试。一切都在为后面余额宝现象铺垫。

时光穿梭到7年之后的今天,除去现象级的余额宝货币基金,独立基金销售机构仍然仅是现有基金销售渠道的有益补充,之前以及短期可见的未来,它们都无法撼动银行作为基金主代销渠道的地位和影响力,更多的是扮演了“鲇鱼”的角色,降低了申购基金费率的同时,提升了包括基金申赎的系统体验、资讯内容等附加服务和价值。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银行、券商以及第三方销售机构唯有一起将基金销售服务做大做强,才能实现渠道之间共赢,实现中国基金业与投资者共赢。

投资书单12:《基金》(1998-2018中国基金20年历史) - 天天要闻

货币市场基金“T+0”赎回机制出炉,重大意义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实现了货币基金支付功能,走出金融场景化里程碑式的重要一步;

另一方面,“T+0”网上赎回功能将货币基金即时赎回、即时到账的资金用于信用卡还款、支付消费账单等,实现了货币基金和投资者的日常消费生活紧密相关,基金的作用不再停留于账面上的涨跌。

而在此时,经历两次创业失败、刚刚就任天弘基金首席市场官的周晓明正在从北京飞往杭州的飞机上,他准备向阿里小微金服集团国内事业群总裁樊治铭汇报基于货币基金升级模式的余额宝雏形,货币基金更大的变革即将开始。

王亚伟离开华夏基金之后,创立私募基金千合资本,此后,第二届80后投资经理也开始走入台前。


8. 行百里者半九十(2013—2015年)

2013年6月1日对整个基金行业来说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修订后的《基金法》正式施行,在新法的普照下,中国基金业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新跑道。这也意味着,2004年6月1日颁布的旧版《基金法》退出历史舞台。从提议修订《基金法》,到新《基金法》最终颁布实施,历时整整5年。

任泽松在此期间一战成名,这位清华大学毕业的理学硕士以敢于集中、持续性重仓冷门创业板成长股著称。

2014年到2015年,也是一批优秀公募基金从业者离职创办私募的高峰。南方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投资总监邱国鹭于2014年初离职。

令人兴奋的全民牛市行情在2014年下半年突如其来。市场行情也在2014年下半年实现二八切换,热点分化的行情走势,也让各类型主题基金成为主角。

2014年收益率最高的主题基金前三甲为金融主题基金、地产主题基金和沪深300指数基金,平均收益率分别达到87.5%、72.3%、48.7%,而其他类型的主题基金收益率多分布在15%到35%之间。

疯狂的市场中,有部分“老司机”看到了其中的风险。有些基金经理成功避险。

2013-2015余额宝的成功可谓兼备“天时、地利、人和”,不具有可复制性。

天时方面,在2013年资金紧张、利率市场化推进的大背景下,4%以上的较高收益率提升了余额宝的吸引力,相较于银行活期存款甚至一年期存款都具有优势,潜在支付宝用户理财的潜在需求被激活;

“地利”方面,基金公司通过在互联网渠道的发展与创新,让传统的货币基金赋予新的定义和功能,实现了良性促进作用;

“人和”方面,对于互联网介入基金产品,监管部门更愿意采取开放态度,注重在互联网理财产品宣传过度的情形下加强监管的力度,确保其长期健康地发展。

第三方基金销售的蛋糕虽大,互联网巨头同样虎视眈眈。2015年4月,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以2亿元收购杭州数米基金销售公司60.80%的股权,成为该公司控股股东,正式进入第三方基金销售领域。同年8月,蚂蚁金服推出“蚂蚁聚宝”App,用户可以通过蚂蚁聚宝,直接购买基金。

9. 百舸争流大时代(2016—2018年)

2016年1月两次非理性的“熔断”打击了刚从2015年市场巨幅震荡中逐渐恢复的投资者信心,但也为部分基金经理提供了较好的建仓机会。

投资书单12:《基金》(1998-2018中国基金20年历史) - 天天要闻

一代私募枭雄徐翔也在2017年陨落。这是私募基金被纳入《基金法》后,监管机构对从业人员违法行为举起利刃的信号。

投资书单12:《基金》(1998-2018中国基金20年历史) - 天天要闻

2017年6月14日,蚂蚁聚宝5.0版本更名为蚂蚁财富,并正式推出“财富号”。“财富号”便如同基金公司版的“淘宝店+微信号”综合体。

投资书单12:《基金》(1998-2018中国基金20年历史) - 天天要闻

2019年我国公募基金行业14.8万亿元,利润总额高达1.17万亿元。虽然货币市场型公募基金管理规模有所下降,但仍占据主导地位。在利润方面,股票型公募基金实现利润总额2996.43亿元,约占整个公募基金利润总额的半壁江山。

投资书单12:《基金》(1998-2018中国基金20年历史) - 天天要闻

投资书单12:《基金》(1998-2018中国基金20年历史) - 天天要闻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