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点名批评洗洁精会致癌?正确选用谨记3原则!注意3种千万别买

“妈,咱家洗洁精呢?”王女士在娘家吃过晚饭后想帮母亲洗碗,死活找不到洗洁精,便向母亲询问。

“你妈惜命,咱家早不用那玩意咯!”爸爸坐在沙发上,不痛不痒地说。

母亲白了一眼老父亲:“央视报道了洗洁精有毒,有甲醛用多了容易致癌,咱家就不用了。”王女士听到母亲的话真是两眼一黑,天天用的洗洁精怎么就致癌了呢?不用洗洁精,油腻的碗盘碟子怎么处理呢?王女士面对水池里的碗筷犯了难,不管怎么劝说妈妈,就是不妥协,说着抢过闺女手里的碗自己洗了起来。

估计很多人对于食品致癌这种新闻已经见怪不怪了,说某食品致癌,咱们可以选择不吃这个,但这个洗洁精含甲醛会致癌,这确实已经影响到了卫生健康。关于这个问题,查看早年的新闻报道会发现,在2014年时央视确实报道过类似的新闻。说到这,不禁会有人疑问自2014年到目前为止,市场上并未下架洗洁精这类产品,而且洗洁精的种类还越来越多,这则新闻的可信性有多高呢?

被央视点名批评的洗洁精含甲醛会致癌,真的吗?

据央视报道称,在2014年的一次专项产品质量抽查中,部分洗洁精因甲醛含量过高落入不合格行列;在此次抽查中,合格率仅达到了93.6%。也就是说,每100瓶洗洁精约有6瓶甲醛超标。甲醛被列为一类致癌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公认的,只不过甲醛作为抑菌剂在很多食品中又是存在的,当然前提是要有限量标准的,超标了就意味着不合格,危害显而易见。

然而,要谈论致癌性,我们需要考虑剂量。在不超过规定标准的情况下,甲醛并不足以引发癌症。而且,目前市场对洗洁精的抽查合格率较高,只要是正规厂家的洗洁精,是不会违规生产的,不过有些无良商家为了挣钱,可能会存在甲醛、细菌超标的问题。因此,“洗洁精致癌”只针对“甲醛超标、不合格的洗洁精致癌”,只要从正规渠道购买符合标准的产品,洗洁精中的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限。

根据最新报道,2022年全国对22个省份144家企业生产的144批次洗洁精进行抽检,发现仅1批次不合格,概率为0.7%。而且,该批次不合格的原因并非甲醛超标,而是总活性物不足。这表明在监管机构严格的监管之下,洗洁精质量显著提升,不合格产品的概率极低。因此,消费者在选购洗洁精时,只需选符合标准的产品,即可安心使用。

洗洁精中的表面活性剂残留也会影响人体健康?

洗洁精作为家庭和餐饮业的常见清洁品,其主要成分就是表面活性剂,而许多人对表活剂也会持怀疑态度,部分人担心表活剂残留会损害身体健康。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急性经口毒性试验》(GB15193.3-2014),表面活性剂被分类为低毒或无毒两种等级。根据研究表明,每千克体重需要摄入约8克的表面活性剂才会导致中毒。这对于日常所用的洗洁精量来说,显然达不到中毒的剂量。另外,也有人担心长期使用洗洁精会导致不孕或胎儿畸形,但根据现有研究,这也只是没有证据的瞎担心而已。

这3种洗洁精,一定要避免使用!

总之,洗洁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清洁用品,想要确保既达到清洁效果,又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要注意以下三大原则。

一、选购原则

在选购洗洁精时,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符合国家标准的A类洗涤剂。A类洗涤剂的活性成分较高,能够更有效地去除油污和残留物,同时有害物质含量也相对较低,用起来更健康。此外,要根据使用目的选择不同类型的洗洁精,例如用于清洗餐具的洗洁精应选择食品用洗洁精,用于清洗果蔬的洗洁精应选择果蔬专用洗洁精。需要注意,三无洗洁精、芳香型洗洁精或有沉淀分层的洗洁精,这些洗洁精一定不要买。

二、使用原则

1. 佩戴手套:在使用洗洁精时,建议佩戴橡皮手套,以保护皮肤不受洗涤剂的刺激和伤害。如果没有橡皮手套,也可以使用一次性手套或者保鲜膜代替。

2. 稀释洗涤剂:在使用洗洁精前,应先将其稀释在清水中。一般来说,稀释比例为1:10左右,即1份洗洁精加9份清水。如果油污较重,可以适当增加洗洁精的用量。但要注意,稀释后的洗涤剂不宜放置过久,以免变质。

3. 避免直接接触:在使用洗洁精时,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洗涤剂,可以将稀释后的洗涤剂倒入洗碗布或者海绵上,然后使用这些工具来清洗餐具或果蔬。

三、清洗原则

为了防止化学成分残留,在使用洗洁精清洗餐具或果蔬后,一定要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以防残留成分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实验显示,冲洗2次后,碗中的洗洁精残留量就能达到消毒卫生标准,一般来说,建议冲洗3次以上,以确保洗涤剂残留物被完全清除,若仍不放心,可冲洗至水声溅起的程度。

总之,从整体来看,洗洁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较低,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时间让皮肤接触洗洁精可能会破坏皮肤表面的保护性脂质,从而导致手部干燥、脱皮。因此,在洗涤时建议佩戴防护手套,或洗涤后及时涂抹护手霜进行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