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能吃就是福?别再让错误的养育方式害了孩子

结婚8年时,我第1次和婆婆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原因还是因为小宝的喂养问题。

大宝是我自己亲手带的,所以不存在和老人的摩擦问题,生了二宝后,身体生了一场大病,没法继续母乳喂养,所以孩子出生没多久,就只能喝牛奶,婆婆体谅我身体不好,也从乡下赶过来帮我带孩子。

平时喂牛奶,换尿布,洗澡等琐事,都是我在做,婆婆会在我休息时帮忙看看孩子,相处还不错。

那天刚好娘家有事,我需要回去一趟,临走时交代了婆婆,孩子每三个小时要喂一次牛奶,每次150毫升左右,不能吃多了,防止孩子积食。

鉴于婆婆平时对孩子的悉心照顾,我很放心地回了娘家。

本来是一天的时间,结果却出了变故,硬生生在娘家多待了7天,还没进门,就听到小宝的哭声。

我连忙进去抱起孩子,发现孩子满脸通红,身上有些发热,二话不说,我就带着他去了医院,后来医生告诉我,孩子积食了。

问了婆婆才知道,她总是担心孩子吃不饱,动不动就给孩子喂牛奶,完全不管间隔时间,也不会按照我之前说的奶粉的浓度高低,而是一味地将牛奶往奶瓶里塞,有时甚至都呈浓稠的糊糊状。

我觉得婆婆的方法不科学,希望她以后不要这么做,婆婆却说我小气,牛奶都舍不得,说孩子能吃是福,他的儿子以前也是这样带过了的。

能吃真的是福吗?吃得多了,对孩子真的没有影响吗?

孩子吃撑了会有哪些表现?

有些孩子吃饱了,会直接说出来,但有些内向的孩子不愿意表达,或者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没法说出自己的感受时,父母该从哪些地方发现孩子吃撑了呢?

结合小宝积食的经验,在详细的询问医生,并治疗康复后,我将专家的知识总结如下:

1、消化道症状首当其冲。

典型表现就是腹胀,腹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如果情况加剧,甚至会出现胃穿孔,消化道出血等情况。

2、全身多方面综合症状。

例如坐立不安,呼吸困难,脸色苍白,出冷汗,头晕,难以入睡,烦躁等症状。

3、宝宝积食的表现更加明显。

年纪小的孩子尚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甚至没到开口说话的年纪,吃,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身体的自然本能,只要放到嘴巴里面,不管肚子饿不饿,都会吃下去。

这个年纪的宝宝,如果仔细观察,也不难发现吃太多的相关症状:

(1)舌苔加厚,偏白或发黄。

(2)时常打嗝,放屁,或大便很臭,这是典型的消化不良症状。

(3)睡不踏实,尤其是晚上总是哭闹,手心和脚心也容易出汗。

(4)免疫力低下,容易出现反复的感冒,咳嗽。

(5)积食后,宝宝嘴唇颜色会加深,过分红润。

(6)对食物只是含着,不愿吞下去。

所以,不管哪个年龄的孩子,只要吃撑了,哪怕他不说,表现也会很明显,父母一定要仔细观察。

长期吃得过多,会对孩子有什么危害?

凡事都是过犹不及。尤其是老人,对孩子总是太过心疼,担心孩子吃得太少,营养不够,总认为能吃是福,殊不知,吃得过多,不仅造成营养过剩,更容易给各个器官增加负担于孩子并无太多裨益,

1、胃肠功能紊乱。

孩子吃得太多会导致胃肠道负担过重,无法正常消化食物,容易引发出现消化不良,胃肠道功能紊乱等症状,时间长了更有可能增加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发病概率。

2、大脑供血不足,头晕。

为了保证过多的食物能够更快速地消化,身体会自动将大部分的血液导入进消化系统,造成大脑血液供应量减少,引发头晕心悸等症状。

3、肥胖,引发多种疾病。

据国家卫健委报道,在我国,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6.4%,该数据依旧呈剧烈上升趋势。

孩子吃得过多,极易引发脂肪在体内堆积,造成肥胖,继而引发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甚至出现性早熟的情况,也会增加孩子成年后患病的风险,必须引起重视。

如何正确地喂养孩子?

不仅是喂养孩子,作为成年人,我们都应该拥有正确饮食,科学喂养的健康观念。只有父母拥有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潜移默化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和身边人,最终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1、规律饮食,营养全面。

这里主要包含两点:

第一,定点定量。

吃饭不要饥一顿饱一顿,也不要饿了才想起来吃,有时甚至不吃,不管饿不饿,尽量做到点吃饭。

第二,营养全面。

为了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人体每天所摄入的营养必须是全面且均衡的,不要挑食,更不要因为减肥或其他某些原因,而这不吃那不吃。

2、8分饱足矣。

偶尔一次吃撑问题不大,但不要长期挨饿或过饱,这样对身体都不是什么好事。

3、少吃多餐。

饿了可以适当地吃点东西,不要硬扛着,这样只会增加犯胃病的风险。少吃多餐,少量不撑,也是健康饮食非常重要的标准。

4、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现在的餐饮内卷很严重,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商家们也是做足了功课,过油,过辣,过酸等重口味食物,不断刺激着人们的味蕾,让人在大呼过瘾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就吃得更多。

殊不知,这些食物虽然让自己过足了嘴瘾,却也给身体造成了很重的负担,该行为偶一为之尚可,决不能将它作为主要生活方式,平时依然以清淡饮食为主。

5、坚持锻炼。

每天适当地做些运动,不仅能保持机体的灵活性,消耗过多的热量,保持身材,更能增加身体的抵抗力。

凡事有度,适量为佳。

孩子吃得多或少,对他的身心健康都有相应的弊端,作为家长切不可抱有“能吃是福,多吃多长”的想法,一味地往孩子嘴里塞食物,也不要因为孩子没胃口,而满足他大量吃外卖和刺激性食物的欲望。

只有科学规律的饮食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