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费省了?植物“台灯”问世!沐浴光芒几秒钟,夜里能发光几分钟

你是否记得《阿凡达》电影中,潘多拉星球上发出璀璨光芒的花草吗?还有如发光水母一样漫天飞舞的“希望树”种子,点缀着那片奇幻森林。而现在那幅由幻想家们想象出来童话世界,正在被科学家们实现。

上图:《阿凡达》里的发光植物

容我们大胆畅想一下:如果植物依靠自身的代谢能量就能让自己成为照亮黑夜明灯,从而照亮我们的书桌,驱散道路上的黑暗,却不需要插入电源。我们生活的环境将会变成怎样的童话世界?

然而,实际上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早在2017就开始逐渐将这些幻想化为现实。当时,他们通过将专门的纳米粒子嵌入豆瓣菜的叶子中,从而诱导豆瓣菜连续四个小时都发出了微弱的光线。

上图:用纳米发光植物照亮一本书,图为两株3.5周的豆瓣菜。

这些豆瓣菜就是第一代可用于照明的发光植物。为了创造发光豆瓣菜,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盯上了荧光素酶,这种酶恰巧就是使萤火虫发光的物质。荧光素酶作用于能够发光的,被称为荧光素的分子。另一种称为辅酶 A 的分子通过去除可抑制荧光素酶活性的反应副产物来帮助。

上图:萤火虫

研究人员将这三种成分中的每一种,都包装成不同类型的纳米颗粒载体。之后将纳米颗粒悬浮在溶液中,并将植物浸入溶液,然后暴露在高压下,使颗粒通过叶片表面的气孔进入植物体内。

释放荧光素和辅酶 A 的颗粒被设计成在叶肉的细胞外空间(叶子的内层)积聚,而携带荧光素酶的较小颗粒则进入构成叶肉的细胞。只不过一棵 10 厘米的豆瓣幼苗产生的光十分微弱,仅为阅读所需光量的千分之一。

如今,同一研究团队在后续实验中,再次利用在植物叶子中嵌入特殊纳米颗粒的方法,创造出了一种可以储存LED光的发光植物。这次,这些植物经过仅10秒的充能之后,就可持续发光几分钟,而且还能被反复使用。重要的是,这些植物所产生的光,比2017年的第一代发光植物要亮10倍。现已将最新结果于2021 年 9 月 8 日,发表于《科学》杂志上。

像这样通过将不同类型的纳米粒子嵌入植物中,来赋予植物新的特征,是“植物纳米仿生学”(plant nanobionics)的一个例子。在新研究中,为了找出可以延长光照时间,并使其更亮的方法,研究人员想出了使用类似电容的东西。要知道在电子器件中,电容可以储存电能并在需要时释放电能。对应于发光植物,他们认为也许可以制造出“光电容器”,将光以光子的形式存储起来,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释放。

深思熟虑之后,研究人员决定使用一种被称为磷光体的材料制造“光电容器”。这些材料可以吸收可见光或紫外光,然后以磷光的形式缓慢释放出来。在实验中,他们使用铝酸锶(磷光体的一种)来形成纳米颗粒,并在将纳米颗粒嵌入植物之前,先包裹上二氧化硅,以此来保护植物免受化合物的伤害。

上图:纳米颗粒渗入到植物内

这些直径为几百纳米的颗粒,通过位于叶子表面的气孔渗入植物,并积聚在称为叶肉的海绵层中,形成薄膜。这种薄膜,可以使活植物的叶肉吸收来自阳光或LED的光子,而不会伤害植物或牺牲照明特性。

上图:绿色的部分是纳米颗粒,它们聚集在植物叶片的海绵状叶肉组织的表面。

研究人员表明,在接受蓝色 LED 照射 10 秒后,这些添加了纳米颗粒的植物可以发光大约一个小时,且前五分钟可维持高亮,然后逐渐减弱,还可以连续充能使用至少两周。

此外,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添加“光电容器”的方法,还可以运用在许多不同的植物中,比如罗勒、豆瓣菜和烟草等。例如,他们还使一种被称为泰国象耳的植物叶子发出光芒,这种植物的宽度超过30厘米,可以用作户外光源。同时,也不必担心纳米颗粒会干扰植物的正常生理活动。

实验发现,在 10 天的时间内,植物始终能够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并通过气孔蒸发水分。实验结束后,研究人员依旧能够从植物中提取约 60% 的磷光体,并重新用于另一株植物。而且,研究人员现在正致力于将磷光电容器颗粒,与他们在 2017 年研究中使用的荧光素酶纳米颗粒相结合,进而生产出能够在更长时间内产生更亮的光的植物。

由此可见,在未来,这些植物将成为人类照明的重要工具,并成为人类社会中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甚至取代目前城市中的公共照明。也许以后道路两旁的树木,就是为我们照明的路灯了。怪不得有那么一句话:干掉你的,永远都不是你的同行。

延伸阅读

发光植物不是只能人类自己造,其实自然界本就存在一些能够发光的生物。例如荧光小菇,是极为稀有的真菌,又叫蚂蚁路灯、荧光蕈,它会在黑夜中发出幽绿色类似鬼火一样的光芒。

还有夜光树,夜皇后。其植物体内有大量的磷,促使其在夜间会发光。例如夜皇后的花蕊中就有丰富的磷质,会像萤火虫一样散发出荧光。其中夜光树主要是分布在北美的原始森林,和我国江西武功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