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这种疾病分布在世界上的六十多个国家,即使到今天也没有彻底根除的办法。它出现得很早,在古代还是导致高死亡率的大流行病,十四世纪欧洲曾有一种叫黑死病的疾病。这种疾病造成了五千万欧洲人的死亡,而它其实就是鼠疫的别称,可见其恐怖之处。
不光是欧洲,在中国历史上鼠疫也曾爆发过,十七世纪初的明末便有一场大规模的鼠疫爆发。从历史资料中可以知道,明朝嘉靖年间开始,明廷与蒙古边境时常有变乱。许多汉人因此逃去了蒙古草原,他们抵达之后将大面积的牧场开垦为农田,然而改变了牧场的生态环境。原先生活在草场的老鼠,生存空间被压缩,人跟鼠接触的机会大大增大。
很不巧,明末又遇上了小冰河期,万历46年(1618年)广东下起了大雪。紧接着持续干旱和低温侵袭中国,万历年间就有三次大旱,到崇祯年间干旱更加的频繁。崇祯十三年时黄河竟然都枯了,长江和淮河全部封冻,旱灾一爆发随之而来的是蝗灾和饥荒。难民为了活下去不得不背井离乡,同样跟着离去的还有老鼠,毕竟它们也想活着。
由此鼠疫杆菌得以转移到难民身上,更可怕的是饥饿的人们还不得不偷吃老鼠的粮食,以及老鼠。这次大鼠疫的恐怖之处在于不仅广,时间还非常的长,开始于崇祯六年(1633年)。最初还只是山西,接着蔓延到山东、安徽、浙江、江苏等等地方,越来越大。到崇祯十四年(1641年),鼠疫竟然转去河北、北京一带,那么危害有多大呢?
发生鼠疫的地方开始出现人相食,死者最多的地方人口达到百分之九十,就连帝都也日出万棺。曾经繁华热闹的大街,别说晚上、冬天,就连白天、三月都见不到人在路上行走。而且这玩意还是会传染的,一人感染,全家都有可能死绝。死亡甚至发生在一瞬间,压根来不及诊断和治疗,所以全家死绝的便没人敢去帮忙收尸。
《崇祯实录》有记载: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殓者。这还是北京城的情况,帝都都如此,更何况是其他城市了。死亡人数为多少并没有准确记载,不过有史学家根据记载和速度,推算了北京城大概的死亡人数。约二十万人左右,而当时的北京人口估计在八十万到一百万之间,也就是四五个北京人中就会死掉一个。
根据外国学者的估算,干旱、蝗虫、鼠疫、天花以及饥荒,给全国造成的损失大约在百分之四十左右,导致到1651年全国也只有6000万人口左右。当时的技术不够,如此场面,朝廷也不知该从何处妥善下手。不管如何,这场大鼠疫还是给明王朝带来不可挽回的灾难,也可以说是推翻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为经过这一次,剩余的兵力和军人以及战马大肆削减,战斗力大大下降。于是当初被明军打得满地跑的大顺军,轻而易举的就攻占了北京城,但也只是43天而已。奇怪的是清兵入关之后,席卷全国的干旱和鼠疫竟消失得无影无踪,社会经济也开始逐渐复苏。不过有意思的是1910年10月,清王朝的东北也出现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鼠疫,第二年清朝就灭亡了。
参考资料:《崇祯实录》、《明季北略》、《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