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在人在,舰亡人亡”。这句话用来形容北洋水师,才真的是名副其实。一直以来,甲午海战中国北洋舰队惨败的结局一直让人诟病,说北洋舰队军纪涣散,这才导致了失败。但实际上,北洋舰队没有一艘船擅自撤出战斗,就算被击沉,也是被击沉在冲锋的路上。
2018年,在黄海发现了北洋舰队经远舰的沉船,为我们第一次揭开了当年的历史。
经远舰在北洋舰队中吨位不高,但它却是一艘真正被日军击沉的铁甲船,船上231名官兵为国捐躯,仅16人幸存,幸存者也都渐渐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没人能为我们讲述当年的历史。在考古过程中,研究人员在经远舰的船头找到了74颗子弹,这引发了人们的疑问。按照常理来说,子弹是不应该出现在这个位置的。
因为在巨舰重炮的年代,海战都是靠舰炮对轰,看谁的火力强,谁的装甲厚,步枪根本发挥不了作用。这些子弹出现在船头,只能说明一件事情,那就是当时经远舰上的官兵们打算用步枪跟日军的大炮交战,这是何等的悲壮。
甲午战争爆发前,北洋水师虽然在吨位上是亚洲第一,但早就已经名不副实了。由于清政府内部明争暗斗,加上慈禧大修颐和园,北洋水师的军费严重不足。大战爆发前,北洋水师已经10年没有新增过一只军舰,没有补充过一门火炮了。北洋水师的弹药不但数量少,而且很多都有质量问题,有的需要在发射前用锉刀磨平,有的则没有火药,打到日军军舰上只有一个小洞。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北洋水师官兵只能奋力冲向日舰,然后用步枪跟日军交战,有的甚至直接撞向日军,想要同归于尽。
这样的海军,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有资料显示,北洋海军的训练十分扎实,炮弹命中率也高于日军,只要弹药充足,完全能战胜日舰。但很可惜的是,当时清政府连这个基本的条件都没办法满足北洋海军。
还好,中国现在已经拥有了一支强大的海军部队,再也不会遭到外国的欺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