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江西自古是块孕育才子的宝地,兼有红色文化、山水文化、陶瓷文化、书院文化、戏曲文化,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白鹤鱼米之国”之美称。但要说江西哪个地级市最为盛产才子学霸,抚州是当之无愧的,它是临川文化的所在地,出过唐宋八大家中的两个,还有“百世大儒”的陆九渊,戏曲家汤显祖等,文化氛围极为浓厚,被誉为“中国诗歌之城”。
抚州背靠武夷山,北望鄱阳湖,抚河贯穿全境,是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东南三角区形成联动的陆路腹地,地理位置特殊。自两宋时抚州曾以山川形胜为界,被一分为二,甚至一分为三,直到近代才得以合并,建昌府也成为了一段历史,此后抚州又历经数十年的辖区变迁,用北面的进贤县换回了曾经的辖地广昌县,还原了最早的抚州轮廓,真可谓是沧海桑田,我们一起来看看抚州市的区划变迁都经历了哪些过程。
临川郡
抚州境内最早的县制始于西汉时期的南城县,是江西地区最早设立的一批县,东汉时期在抚州市区周围增置临汝县统属于豫章郡管辖。
三国时期抚州境内的县制激增,到东吴国主孙亮时(公元257年)在南城县境内设立临川郡,辖临汝、南城、西丰、宜黄、安浦、南丰、永城、定川8县,同年迁治临汝,遥控武夷山东南侧的昭武诸县。
南北朝时临川郡境内侨置大量郡县,析置巴山郡,隋文帝时(589年)将二郡整合改称抚州,隋炀帝时复称临川郡,辖县精简至4个(临川、南城、崇仁、邵武)。
抚州
在唐朝中前期的百年里,抚州和临川郡的名称反复更迭,所辖昭武之地亦被划出,析南城县增置南丰县,唐肃宗时抚州之名得以固定,到唐宪宗时升格为上州。
五代十国时期,析临川县上幕镇、归政乡设金溪场。
公元969年,南唐在南城县境内增设建武军,与抚州并立,抚州的辖区开始被分割。
一分为二
北宋初年在建武军的基础上改为建昌军,抚州改为抚州军,南宋时划属江南东路管辖,抚州境内正式一分为二。
元朝时抚州、建昌二军改建为路,同时在建昌军的中部析出南丰州,被分设为三块,也使得建昌军被切割出广昌飞地。
明朝时对这一错乱划分进行了调整,南丰改州为县依旧归建昌管辖,抚州和建昌的建制也做了更改,称作抚州府、建昌府,治所不变,清朝时沿袭。
抚州府辖临川、崇仁、宜黄、金溪、乐安5县,治临川。
建昌府辖南城、南丰、新城、广昌4县,治南城。
抚州专区
民国初年,抚州府、建昌府纷纷裁撤保留各自附郭县,统属江西省管辖。也在这一时期抚州境内的县名出现了与其他省份重名的现象,新城县易名为黎川县,泸溪县易名为资溪县。
解放后临川、东乡、金溪、资溪县先是划入贵溪专区,而后划出临川县的羊城、东外两镇另置临川市,临川开启县市分治的模式。
1949年7月抚州专区在临川境内设立,辖临川市和临川、崇仁、宜黄、南城、黎川县,同年随着南丰、广昌、乐安县相继解放,抚州专区的范围也在扩大,除东乡和广昌没有纳入外,基本形成了抚州专区的轮廓。
1950年临川市并入临川县,改置城关区。
1951年临川城关区析出,改置抚州市(县级)属抚州专区管辖。
1952年广昌县划回抚州专区,1953年抚州县级市改为抚州县级镇,同年广昌再度划入赣南专区。
1968年进贤县改属抚州专区管辖,同年东乡县也重回抚州的管辖范围,向北直达鄱阳湖畔。
1969年抚州县级镇再度改建为县级市,称抚州市属抚州专区管辖。
1973年抚州专区发生变更,改称抚州地区。
1983年抚州地区上演了一次换地而治的变迁,进贤县改属南昌市,而广昌县则重回抚州地区。
1995年撤销临川县与抚州市,设立临川市(县级)。
抚州市
2000年抚州地区撤销改建地级市,临川县级市则作为抚州市的市辖区,改为临川区。
2016年为了扩展抚州市区的规模和影响力,撤销东乡县,改建为东乡区,使得抚州市区深入南昌、鹰潭之间,城市联动性得以扩展。
至此抚州市形成了2区(临川、东乡)9县(南城、黎川、南丰、崇仁、乐安、宜黄、金溪、资溪、广昌)的格局,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3.48万(2024年),2024年GDP总量为2173.0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