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第5军团改称第5军的时间考略

文/宋增贵

红军第5军团何时改称第5军,对此,多年来众说纷纭,直至今日在报刊网络中仍然说法不一,有1935年7月、11月和1936年1月之说。

经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记载:1935年7月21日,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第1、第3、第5、第9军团,依次改为第1、第3、第5、第32军。”第1军,林彪任军长;第3军,彭德怀任军长;第5军,董振堂任军长;第32军,罗炳辉任军长。“红四方面军第4、第9、第30、第31、第33军的番号不变。”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也有相同的记载:“7月21日,中革军委发布了《关于一、四方面军组织番号及干部任免的决定》”,“决定取消红一方面军各军团番号,统一改成军;红四方面军各军番号不变。”

由此来说,第5军团于1935年7月改称第5军已是不容置疑。当时,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红一方面军下辖4个军团,而红四方面军却下辖5个军,两个方面军的直辖战斗部队一个是“军团”,一个是“军”,番号级别不等,不利于统一指挥作战。因此,统一番号级别,也在必然之中。中革军委发布命令之后,红军总部首长在电令中,无一不称“第5军”,再不使用“第5军团”番号。

“1935年11月”和“1936年1月”之说,经常用“1935年11月(或1936年1月),第5军团和第33军合编,改称第5军,董振堂任军长”这样的文字来表述,这又缘何而起呢?

经查,1935年11月,陈昌浩、徐向前有电令称:“军委令:为充实军力,交换经验,统一指挥,节约干部起见,决将5、33军两军合编为5军。董任军长……请即进行政治动员和准备。待黄超到后进行合编。”(见红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由此可见,“1935年11月”,是陈昌浩、徐向前下达第5军(而非第5军团)与第33军合编命令的时间,而且只是让“进行政治动员和准备”。1935年9月,张国焘的“阿坝会议”之后,黄超于10月任第5军政治委员,陈、徐发此电令时,黄超还未到任,所以要“待黄超到后进行合编”。

◆董振堂

再查,1936年1月11日,董振堂等联名向陈昌浩、徐向前报告第5军与第33军合编的情况,电称:“(一)军直属队已于本月10日合编完毕。军直属队现编成的部队如下:1、军司令部;2、军政治部;3、保卫局;4、教导队……”“(三)番号的规定:以原33军改为15师,以295团改为43团,以297团改为45团;13师之两个团番号照旧不变。”“(六)合编后的人员、武器统计待后报上。”(见红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从电文不难看出,“1936年1月”,是第5军和第33军合编完毕的时间,并非第5军团改称第5军的时间。

那么,既然第5军团已于1935年7月改称第5军,为什么后两种说法均称“第5军团与第33军合编,改称第5军”呢?这一说法最初来自建国后许多老红军的回忆口述或回忆文章。老红军是当年的亲历者,他们之所以这样回忆,可能原因有二:一是改为第5军后,许多指战员不习惯,仍然沿袭旧称,即“第5军团”;二是表明随红四方面军行动的董振堂所部,原属红一方面军建制,是红一方面军的部队,即“第5军团”。

陈昌浩、徐向前的电令使用“合编”二字也颇耐人寻味。一般来讲,两个不同番号的部队“合编”后,应该授予一个新的番号,而这次合编却没有,仍为“第5军”。既然如此,为什么不使用“编入”或“并入”二字,在电令中称作“第33军编入(并入)第5军”呢?况且早在1934年12月就已有红8军团“编入”红5军团的先例。从当时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的诸多方面的复杂情况分析,如果使用“编入”“并入”二字,会有第33军被“吞并”、被“火并”之嫌,不利于两个方面军的团结。笔者认为,时至今日,再表述这次“合编”事件,使用“1936年1月,第33军编入第5军”,更符合史实。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