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金殿上脱下衣裙,朱元璋惊呼:这小妮子即便是我也会被迷惑

前言

他,龙床上睡过皇帝岳父最疼的女儿,本该是妥妥的人生赢家!
谁曾想,竟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更炸裂的是,一个风尘女子,竟敢在金銮殿上当众宽衣解带!
你以为她死定了?
嘿,人家不仅全身而退,还让铁血皇帝朱元璋都惊叹:“这小妮子,朕也顶不住啊!”
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人性密码和权力游戏?

“凤凰男”驸马的黄粱一梦:从天之骄子到阶下囚,他做错了什么?

欧阳伦这哥们,当年可是十里八乡挑出来的俊后生,一表人才,学问也是杠杠的。
能被老朱同志相中,当上安庆公主的驸马,那真是祖坟冒青烟,一步登天了。
你想想,一个平头百姓,突然成了皇亲国戚,这感觉,是不是跟中了五百万大奖似的,飘飘然了?


可这驸马爷的位子,坐着是舒服,但手里没啥实权,俸禄也就那样,跟公主的赏赐比起来,那真是“蚊子腿也是肉”。
欧阳伦心里能平衡吗?
他寒窗苦读那么多年,难道就为了当个吃软饭的闲散驸马?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人生不可一日无钱”,这话怕是说到了他心坎里。

起初,小两口蜜里调油,日子过得也还滋润。
可时间一长,欧阳伦那颗不安分的心就开始“扑通扑通”跳了。
他瞅着那些功臣之后、名门望族,哪个不是家财万贯、呼风唤雨?
再看看自己,除了个驸马的虚名,还有啥?
这种心理落差,就像一根刺,天天扎在他心上。
于是乎,这位驸马爷开始琢磨着怎么“搞钱”了。


正道来不了钱,那就走歪门邪道呗!
他盯上了茶叶走私这块肥肉。
要知道,明朝对茶叶可是严格管控的,私贩茶叶出境,那可是掉脑袋的买卖。
可欧阳伦仗着自己是皇帝的女婿,公主的老公,觉得谁敢动他?
他让家奴周保等人,打着自己的旗号,明目张胆地干起了这“一本万利”的勾当。
车队浩浩荡荡,驿站的车马随便调,关卡的税费直接免。


你说,这不就是典型的“权力寻租”嘛!
他是不是觉得,整个大明朝都是他老丈人家的,自己捞点好处,那还不是小菜一碟?
可惜啊,他忘了,他老丈人是谁?那是杀伐果断的朱元璋!
欧阳伦的贪欲,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最终把他自己给埋了。
他错在哪?错在把皇帝的宠爱当成了护身符,错在低估了国法的威严,更错在管不住自己那颗日益膨胀的野心。


这驸马爷的黄粱美梦,醒得太晚,也太惨了点。
他这算不算是“一步错,步步错,最后错到没路走”呢?
接下来,他还会捅出什么更大的娄子,让老朱同志忍无可忍?

秦淮河畔“捉奸记”:公主一怒掀翻青楼,是谁在背后偷笑?

话说这欧阳伦,自从搞起了茶叶走私,腰包是鼓了,胆子也肥了。
家里的安庆公主,虽然还是名义上的正妻,但在他眼里,怕是早没了当年的新鲜感。
男人有钱就变坏,这话放在欧阳伦身上,那是一点儿不差。
他开始流连于秦淮河畔的温柔乡,夜夜笙歌,乐不思蜀。

这天,欧阳伦又在外面鬼混了十几天没回家。
安庆公主是谁?那可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心头肉,金枝玉叶,能受得了这个气?
她一打听,好家伙,自家驸马爷竟然在青楼里安了家!
这还了得?简直是把皇家脸面按在地上摩擦!


公主的火爆脾气“噌”地一下就上来了,那真是“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啊!
她立刻带着一帮人,气势汹汹地杀到了秦淮河。
那场面,啧啧,估计比戏文里演的还要精彩。

公主带人冲进青楼,见东西就砸,噼里啪啦一阵响,吓得老板龟公、莺莺燕燕四散奔逃,生怕被公主的怒火殃及池鱼。
欧阳伦呢?当场被逮了个正着,估计当时脸都绿了。
至于那个和驸马爷“秉烛夜谈”的青楼女子,早就脚底抹油——溜了。
安庆公主这“大闹秦淮”的壮举,一下子就成了京城里最大的瓜。


老百姓们私下里议论纷纷:“这驸马爷也太不像话了,放着金枝玉叶不要,偏去爱野花!”
“可不是嘛,这回惹恼了公主,有好戏看了!”
安庆公主押着灰头土脸的欧阳伦,哭哭啼啼地进宫找朱元璋告状去了。
她心里那个委屈啊,估计比黄连还苦。

自己堂堂一个公主,竟然被个青楼女子给“撬了墙角”,这口气怎么咽得下?
她哭着喊着要朱元璋下旨,把那个不知好歹的青楼女子也抓来,一并处死!
可她哪里知道,这看似简单的“捉奸案”背后,还牵扯着更大的风波。
那些平时对欧阳伦走私恶行敢怒不敢言的御史们,一看机会来了,纷纷上奏,把欧阳伦的老底都给揭了。


朱元璋听着女儿的哭诉,看着御史们的奏折,脸色是越来越难看。
他下令先把欧阳伦关起来,然后,还真就下旨让顺天府去捉拿那个“狐狸”。
老朱同志也好奇啊,这得是多漂亮的女人,能把自家女婿迷得五迷三道的?
只是,这青楼女子真的那么容易就被抓到吗?她又将如何应对这泼天大祸?而在这场风波中,除了愤怒的公主和倒霉的驸马,是否还有人在暗中观察,甚至悄悄地推波助澜呢?

金銮殿上的“致命诱惑”:一脱惊天下,这风尘女子凭啥能活命?

那青楼女子听说官府要抓她,吓得魂飞魄散,那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她寻思着,自己一个风尘中人,玷污了皇家颜面,这回怕是小命不保。
绝望之下,她甚至想举起剪刀毁了自己的容貌,心想皇帝看到一张丑脸,或许能饶她一命。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巡检司的小吏找到了她。

这小吏是谁?正是之前被欧阳伦暴打的那个倒霉蛋。
他对女子说:“姑娘莫慌,听我安排,保你无事,说不定还能得皇上赦免。”
女子将信将疑:“我一介青楼女子,犯下如此大罪,岂有活路?”
小吏胸有成竹地给她支招:“当今圣上英明,岂不知那些达官贵人平日的德行?你万万不可试图欺瞒。你只需如此这般……”


他让女子用香汤沐浴,精心打扮,务必将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衣饰首饰极尽华丽,甚至贴身衣物都不能用素色。
“要达到让人目眩神迷、心神荡漾的程度!”小吏强调道。
女子问见到皇上该说什么,小吏说:“你就做出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一味哀声求饶即可。”
这女子也是个聪明人,一点就透。


她按照小吏的安排,主动投案。
当她走上金銮殿时,那真是“香风一阵扑人面,艳光四射亮瞎眼”。
她衣着华美,容貌绝丽,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哀戚,每走一步都散发着幽香。
大殿上的文武百官,平日里哪个不是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主儿?


可见了这女子,一个个都看得心神荡漾,暗自嘀咕:“乖乖,这等绝色,我平日里怎么没遇上?要是遇上了,哪还有驸马爷什么事儿!”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看着底下这个哭得梨花带雨的美人,本想直接下令拖出去砍了。
谁知,这女子突然起身,带着哭腔说:“陛下容禀!奴家这一身绫罗绸缎、金银珠宝,皆是驸马爷所赐。奴家贱命一条,死了也带不走这些身外之物,不如现在就还给驸马爷!”

说完,她竟然当着满朝文武和朱元璋的面,开始一件件解开自己的衣裙!
“刷拉——”一件华美的外袍滑落在地。
“叮当——”一串珍贵的首饰散落满堂。
随着衣衫渐去,她雪白温润的肌肤若隐若现,身上的香气更是弥漫了整个金殿。
这一下,群臣更是看得血脉偾张,魂都快飞了。


就连见惯了大场面、素来不近女色的朱元璋,此刻也是看得心头一荡,忍不住开口了:“这小妮子,即使是我看见也禁不住诱惑啊,那厮(指欧阳伦)就更别说了!”
“上曰:‘这小妮子,使我见也当惑了,那厮可知哩。’”
老朱同志这话一出,基调就定了。

他大手一挥,命侍卫退下,竟然当场释放了这个青楼女子!
这女子凭什么能活命?难道仅仅因为她长得漂亮,身材好?
不,她更懂得在绝境中如何利用自己唯一的资本,去触动人性中最原始的欲望和当权者微妙的心理。
她这一“脱”,脱掉的是死罪,赢得的是生机。
这算不算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美色公关”?
可她真的只是一个任人摆布的棋子吗?还是说,她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一千两银子”的局中局:扳倒驸马的幕后黑手,竟是名不见经传的他!

那青楼女子死里逃生,自然对指点迷津的小吏感激涕零,当即奉上一千两白银作为酬谢。
这小吏,表面上看只是个不起眼的巡检司官员,当初被欧阳伦的家奴周保一顿胖揍,抢走了查扣的私货,还差点丢了官职。


换了旁人,可能也就忍气吞声,自认倒霉了。
毕竟,对方是驸马爷,是皇亲国戚,胳膊拧不过大腿啊!
但这小吏,显然不是个“软柿子”。
他心里那口气,一直憋着呢。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等的就是一个机会。
欧阳伦在秦淮河鬼混,被公主捉奸,这事儿闹得满城风雨,不正是一个绝佳的契机吗?
他主动找到那个吓破了胆的青楼女子,不是出于什么怜香惜玉,而是因为这个女子是他复仇计划中最关键的一颗棋子。

他教唆女子在金殿上“脱衣献媚”,看似是救了女子一命,实则是把欧阳伦往死路上又狠狠推了一把!
你想想,朱元璋本来就对欧阳伦走私茶叶、殴打朝廷命官的事情窝着火。
现在又亲眼见到这个让女婿神魂颠倒的女子是何等“尤物”,再联想到女婿用走私得来的民脂民膏供养这样的女人,过着如此奢靡荒淫的生活,他能不火冒三丈吗?


这小吏的计策,高明就高明在,他没有直接去告御状,那等于是鸡蛋碰石头。
他选择了一种更隐蔽、也更致命的方式。
他利用了人性中的弱点:男人的好色之心,皇帝的猜忌之心,以及舆论的放大效应。
青楼女子在金殿上的“表演”,不仅让朱元璋看到了欧阳伦的“品味”有多低俗,更让满朝文武都成了“见证人”。


这下,欧阳伦的罪行就被彻底钉死了,再无翻身的可能。
“杀人不用刀,诛心最为高”,这小吏玩的就是这么一手。
他让欧阳伦身败名裂,最终被朱元璋下令处斩,家奴周保也一并伏法。
而他自己呢?不仅出了一口恶气,还得到了一千两银子的“封口费”和“策划费”。
这笔买卖,对他来说,简直是“一本万利”啊!

谁能想到,扳倒堂堂驸马爷的幕后推手,竟然是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这算不算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小人物也有大智慧?
这历史的棋局,往往就是这么出人意料。
那么,朱元璋在盛怒之下斩了女婿,仅仅是因为欧阳伦的贪腐和好色吗?这背后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帝王考量?

龙袍下的“人父”之心:朱元璋挥泪斩婿,是铁面无私还是帝王权术?

欧阳伦被处斩,这事儿在当时可是掀起了轩然大波。
毕竟,这可是皇帝的亲女婿,安庆公主的丈夫。
朱元璋下这个决心,容易吗?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更何况是自己和马皇后最疼爱的小女儿的丈夫。
安庆公主为此哭得死去活来,朱元璋心里能好受?


他也是个父亲啊!
当初给安庆公主选驸马,老朱同志可是费了不少心思,想给女儿找个品学兼优、相貌堂堂的如意郎君,图的就是女儿下半辈子的幸福。
谁曾想,千挑万选,竟然选了个“中山狼”,不仅辜负了公主,还给皇家抹黑,甚至动摇了国本。
朱元璋的愤怒,不仅仅是因为欧阳伦的贪婪和荒淫,更是因为一种被欺骗、被背叛的痛心。
他嘴上说要严惩,一开始可能还念着点翁婿之情,想给欧阳伦留条活路。

毕竟,打狗还得看主人呢。
但当青楼女子在金殿上那惊天一“脱”,把欧阳伦的丑行彻底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当御史们的奏折像雪片一样飞来,桩桩件件都指向欧阳伦的无法无天,朱元璋知道,这个女婿,留不得了。
他若是不杀欧阳伦,何以平民愤?何以儆效尤?何以维持大明朝的法纪纲常?
他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王朝,绝不能容忍这样的蛀虫从内部腐蚀。


所以,朱元璋最终还是痛下杀手,将欧阳伦和其党羽周保等人一并处斩。
这是他晚年杀的最后一位“重量级”人物,也是他反腐生涯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有人说,朱元璋这是铁面无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也有人说,这是帝王权术,杀鸡儆猴,用女婿的项上人头来巩固自己的统治,警示那些蠢蠢欲动的权贵们。


你觉得呢?
他这一刀下去,是出于一个父亲对女儿被辜负的愤怒?还是一个帝王对国家法纪的维护?亦或两者皆有?
安庆公主,从此只能青灯古佛,守寡一生,再未改嫁。
她成了这场皇室丑闻中最大的受害者。

朱元璋的这一剑,斩断的是一个贪腐的驸马,但也破碎了一个女儿的幸福。
这龙袍之下,包裹的究竟是一颗怎样的心?是冷酷无情的帝王之心,还是带着无奈与沉痛的人父之心?
历史的迷雾,总是让人难以看清真相的全貌。


但欧阳伦的下场,却实实在在地给后人敲响了警钟:无论你身居何位,背景多硬,一旦利欲熏心,践踏法纪,最终都难逃覆灭的命运。
这算不算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呢?

结语

回顾整个故事,欧阳伦的悲剧,说到底还是源于他那颗无法满足的贪欲之心和对权力的错误认知。

他以为有公主和皇帝岳父当靠山,便可以为所欲为,殊不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他触碰到朱元璋反腐的底线和皇家的尊严时,再硬的靠山也保不住他。


如果那个青楼女子没有得到小吏的指点,或者她没有那份急智和胆量在金殿上行险一搏,她的结局会是怎样?欧阳伦的命运,又是否会因此有所不同呢?这历史的偶然与必然,究竟是谁在拨弄琴弦?

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真知灼见,点赞、转发支持一下,也别忘了关注@嘉林读书,听我为您解读更多不一样的历史风云!

参考文献

《明史》 (元)脱脱等撰

《前闻记》 (明)祝允明(祝枝山)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