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樾暗杀5大臣失败结果惨烈,回望历史,《人生若如初见》太敢拍

随着吴樾暗杀5大臣失败,热播剧《人生若如初见》正式进入各大势力博弈的阶段。《人生若如初见》以晚清清宗室、革命派和北洋集团的博弈为背景,围绕李现、魏大勋、周游、朱亚文和谢菽红等一众主角展开一系列精彩的故事。这部剧从开播到现在,收视率居高不下,剧中角色持续引发热议之余,更是掀起网友对探究晚清历史的热情。梁乡、杨凯之和李人骏学成归国,带着拯救中华的雄心壮志,迎接着时代巨变劈头而来的撞击。

内忧外患夹击之下,清政府决定派5大臣出国考察学习,为“预备立宪”做准备。与此同时,吴天白把新做的炸弹交给谢菽红,委托她送回上海。借着怀孕的掩护和李人骏的意外帮忙,谢菽红顺利把把炸弹交到革命志士宋晨手中。5大臣出发那天,梁乡出现在护送队伍中,他瞥见一个神秘的身影,当下就有不好的预感。果然,列车启动之时突然发生爆炸,巨响和火光震惊了众人。5大臣和随行官员中只有两人受轻伤,其他人安然无恙,革命志士吴樾却当场被炸死,死状惨烈。吴樾的结局让吴天白痛心疾首,他希望通过个人牺牲来唤醒大众的决绝让观众心酸,也让观众走进那段历史。

吴樾,安徽桐城人,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小官吏家庭。他早年丧母,家境贫寒却勤奋好学,曾试图通过科举入仕,但目睹清廷腐败和民族危机后,思想逐渐转向革命。1902年,吴樾考入保定高等学堂(今河北大学前身),接触到《革命军》和《警世钟》等反清著作,深受邹容、陈天华等人思想影响。 1904年,吴樾加入“光复会”,与蔡元培、章太炎等革命党人联系密切,一心想推翻清廷。 受日本“暗杀主义”思潮影响,吴樾认为刺杀清廷高官能唤醒民众、震慑统治者,他一直在寻找时机,随时准备实施暗杀计划。1905年,清廷为缓解内外压力,派载泽、戴鸿慈、端方、尚其亨和李盛铎五位大臣出国考察宪政,为“预备立宪”做准备。 革命党人认为此举是清廷拖延时间、欺骗民众的手段,旨在维持专制统治,因此决定破坏这一行动。吴樾与光复会成员陈独秀、赵声等密谋,决定在五大臣出发时实施刺杀。

1905年9月24日,五大臣在北京正阳门火车站登车启程,吴樾伪装成仆从混入车站,携带自制炸弹接近车厢。 列车启动震动导致炸弹意外提前爆炸,吴樾当场牺牲,五大臣中载泽、绍英(随行官员)受轻伤,其余人安然无恙。刺杀未达到预期效果,却震动清廷,也加速了立宪派与革命派的决裂。吴樾的牺牲在当时引发巨震,激励了后续革命者,革命党人从温和方式转向暴力革命,为后续武装起义积累了舆论和行动经验。吴樾选择以生命为代价践行信念,成为中华民族革命史上悲壮的一页。在历史转折中,个体的抉择与时代洪流交织,共同塑造着历史的轨迹。

随着吴樾的牺牲,《人生若如初见》梁乡、杨凯之和李人骏也告别日本留学时的兄弟情深,分别以清宗室、革命派和北洋集团身份开始活动,明确阵营的他们逐渐分崩离析,开始了暗中角逐。最新的剧集中,梁乡获皇太后赏识,在军事学校教习一众宗室子弟军事知识,怒扇庆亲王家二贝勒立威,亲王意欲扶持他,他已然一步登天,成为清宗室的佼佼者。新军人士李人骏接到指示,和梁乡搞好关系,以便日后所需。杨凯之在延边立功,却心牵革命,他和宋葆全的互动为日后发展埋下伏笔。

风云诡异,烽火渐浓,《人生若如初见》几方势力的博弈即将进入白热化。果然是顶级编剧江奇涛和实力导演王伟的手笔,《人生若如初见》不似光影倒影,更像半卷未干的水墨,在宣纸上缓缓晕开尘封的晚清烟云,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呈现在观众眼。锁定《人生若如初见》,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回望革命志士的足迹,感受那份深沉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