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以靖康之变为分界线,此前定都开封,此后实际都城在杭州,后人根据都城的相对方位一个在北一个在南,将其分为北宋与南宋。如果按照这个逻辑,你看晋朝以永嘉之乱及之后的晋愍帝投降汉赵为分界线,此前主要定都洛阳,此后定都南京,这不也是一北一南吗?为什么不分为北晋南晋,而是西晋东晋呢?
这个问题其实还可以换个问法,就是开封与杭州,洛阳与南京,它们的相对方位确实是一北一南,但同时也是一西一东,那后人为什么在命名宋朝的两段时期时采用了南北方位,命名晋朝的两段时期时却采用了东西方位呢?
称呼南渡后的晋朝为东晋,首见于《宋书·乐志》,书中在论述南朝宋的礼乐制度时,引用了南朝宋尚书左仆射建平王刘宏的一段话,其中提到“爰及东晋,太祝唯送神而不迎神”,这说明早在南朝宋时期就已经有人开始这么叫了。
之所以这么称呼是因为长江在芜湖至南京段呈西南—东北走向,此段中乌江、采石等地是秦汉三国西晋时期渡过长江的主要渡口,对北方人来说,从此地渡江,其方向是向东,所以当时人将长江这段的东部地区称之为“江东”。
西晋末年,因为中原战乱来到此地的人,除了说自己是南渡外,也有人说自己是东渡。而东晋的都城南京及其统治核心地区都在江东,因此这才称呼南渡后的晋朝为东晋。而对于南渡之前的晋朝,当时其中一个称呼是晋西朝。
当时人没考虑过以南北方向命名,是因为唐朝中期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一直都在北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人们以函谷关为界,将其分为了关西(关中)、关东,以崤山为界,分为了山西、山东。当时人们的思维,更习惯于东西的地理观念,而对南北的地理观念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不过“东晋”这种称呼在当时并不流行,南朝时期人们对东晋的称呼更多的还是“江左”,站在北方的视角来看,东就是左,所以又称之为江左。这是从北方人的视角来看的,他们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所以命名自然也要以北方人的视角来命名。
后来“东晋”之所以代替“江左”成为了主流说法,是因为后来“江左”不但被用来称呼司马睿重建的晋朝,还用来称呼宋齐梁陈这几个南朝政权,容易造成混乱。所以,为了方便区分,后人逐渐主要用“东晋”来称呼南渡后的晋朝,再之后的人就延续了这种叫法。
东晋
称呼南渡后的宋朝为南宋,最起码在元朝时就有了,当时人没采用东西方位,而是南北方位来命名,是因为自安史之乱后,中国经济文化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完成,中国的主要矛盾由东西对立逐渐转为了南北对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南北观念逐渐建立,举个例子,东南那片区域之前叫江东,这个称呼后来逐渐被江南代替了。
因此,元朝人自然是以南北来划分宋朝的不同时期,后世之人也延续了这种叫法。